楚国和燕国,自然明白一个道理,要是魏国的到充足的粮食,那么两国,离覆灭就不远了。
所以两国都有着默契,每年卖给魏国的粮食数量是有限的。
在战乱之前,两国还专门,为每年各自卖给魏国多少粮食,进行谈判。
近十年,三国都陷入战乱,粮食大量减产,魏国买到的粮食明显减少,就是那种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的情况。
所以楚国和燕国,有些胆大的粮商,冒着生命危险,往魏国贩卖粮食。
三大国近十年的各自内战,使三国之间的摩擦,反而减少了,各方势力,都在争抢自己国内的地盘,没有那个精力去扩张。
除了前年燕国的燕南王,不过他最后,因为罗宾的无意中掏了军粮,最后无功而返。
了解了魏国的形势,再结合楚国和燕国的情况,罗宾意识到,这三国中,哪个最先统一,就很有可能,再未来,成为这大陆上的超级大国,前提是,统一这个国家的那位王者,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最先结束内战的国家,一旦统一,国力肯定比,还继续内战的两国恢复快,那另外两国将会被吞并。
不过这跟罗宾没关系,罗宾只想搞钱,养点护卫队,有点自保的实力,然后躺平享受生活。
魏国在三年前,也跟楚国一样,有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八九个,如今只剩南北两个势力。
南方气候较好,可以种植粮食,如果南方独立,粮食是可以自给的,但也只能勉强自给,想要富足很难,但是南方盛产茶叶。
北方不产粮食,但魏国几乎绝大部分的矿产资源,都在北方。
目前魏国南北方,都想以各自的优势,钳制对方。
南方有粮有茶叶,但茶叶最能赚钱的地方,就是游牧民族,而想要将茶叶,卖到游牧民族,就要经过北方。
北方产盐产铁,南方想要获得盐铁,就必须跟北方交易。
但北方缺粮,这些年战乱,各国粮食产量都减少,北方势力,想要从别国买粮也很难。
双方各有优劣,都有求于对方,有短时间无法战胜对方。
罗宾进入魏国的地方,刚好在南北两方势力的交错地带。
来到魏国后,罗宾派出五百多人,出去打探消息。
罗宾的护卫队,前期的两千人,经过一年多的专门学习和训练,已经选出一批优秀的细作人员,罗宾的情报工作也开始运作。
着五百多人出去,到时候跟他回去的,应该是四百人左右,一百多人留在魏国,建立情报组织,发展情报网。
罗宾在北方势力控制的,一座叫青马的小城内停留,这是一个容纳三万多人口的小城,驻扎五千兵士。
这地方算是前线了,只是因为城池面积小,所以驻军较少。
罗宾刚来时,没搞清楚情况,就进城之后才知道,这座城,不是每天都能进出的。
只有确保敌方大军远离的之后,才打开城门,而且进出城门,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罗宾之所以停留在这里,是为了方便接收南北两边的情报。
虽然已经大概了解,魏国南北两边的主要物产,但对魏国的势力分布,物价行情等一无所知。
所以先做一番了解,再做具体行动安排。
到达魏国前的计划是,先往北,因为所需的盐和铁,主要分布在北方。
而且原魏国都城凉京,就在北方,那里应该有很多有钱人,罗宾想赚银子,就要去凉京。
而南边有粮食和茶叶,粮食罗宾自己有的是,茶叶要等明年三月,可以明年再去。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进入魏国境内时,已是十一月中旬,又在青马城待了一个月,若先北上,就有可能错过明年春茶。
罗宾在青马城停留,除了出城不便外,还有一个原因,罗宾在等待,周边寻矿队的探查结果。
据罗宾进入魏国后得到的消息,大陆三大国,很少人使用煤炭,但却有人发现过煤炭,罗宾的人追溯消息,最后的结果就是青马城附近。
只是一个月了,还是没有找到煤炭的踪迹,罗宾不打算在等,留一些人在这里继续探查,他自己往南去。
南方由原魏国藩王康王控制,兵力在四十万左右。
罗宾一行共十人,两辆马车,穿过两方交战区。
魏国南方所产之粮,供给整个魏国是远远不够的,但只供给南方,魏国一半的人口,还是有所富余。
这几年战乱,土地荒废,流民四起,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南方的粮食供应,也有些困难,粮价自然上涨,只是没有北边的严重,跟楚国燕国差不多。
魏国南方是比较富饶的,如果没有战乱,这里的百姓,生活相对其他地方,或许安康些。
战争来了,只有粮食不行,打仗除了粮食,还需要兵器甲胄。
或许老天对魏国,南北两边是公平的,给了南方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却收走了所有的铁矿。
若放在后世,南方也算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这里有盐矿,银矿乃至金矿等多种矿产,就是没有铜矿和铁矿。
魏国南北对峙,原本南方有粮食,占据优势,几场大仗下来,兵器报废,没有得到补充,优势渐失。
而北方因为缺粮,也没有取得明显优势,于是双方僵持了下来。
罗宾到达南方的都城樊城,位于康王势力中心区,相对安定繁华,人口约为六十万。
罗宾找家客栈住下后,派出十组人去收购茶叶,每组三人。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与茶商洽谈,让茶商到各地收购,转手卖给他们,茶叶送到指定的仓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价格只要不太离谱都收,暂定目标三十万斤。
战乱之前,两斤茶叶可以换一斤粟米,但战乱后,粮食紧缺,价格疯涨。
当然其他商品价格也跟着涨,只是没有粮食那么夸张,所以现在五六斤茶叶换一斤粟米,也就是现在茶叶的市价是十七到二十文左右。
因为罗宾在价格方面没有压价,且手下的人也不是很擅长做生意,基本都是按照罗宾的意思,只要不是太离谱就行。
所以仅半个月时间,消息就传开了,说是都成有大茶商,大量收购茶叶,价格很公道。
商人是逐利的,而且通常说无商不奸,能从这些商人口中说,别的商人价格公道的话来,说明价格应该是非常公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