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来钟,凌飞起来看着黑漆漆的夜空,不禁打了个寒颤。
去厨房给炉子加满煤,让暖气烧得足足的,好让自己等会回来时有个温暖的家。
关上门一回头看见了廊檐下,小娥子那天骑来的自行车,突然想到差点犯了个错误,身上还穿着平时的衣服,等会要是开着摩托车过去,那就不是去逛鬼市,而是成冲击鬼市了,得把那些人吓得半个月不敢开市。
于是又进去换上部队回来时穿的那身旧衣服,旧帽子,外面裹上那件狗皮大衣,拿块围巾把脸一兜,照镜子一看还真看不出是什么人了。
推上小娥子的自行车出来,在昏黄的路灯下向簋街骑去。
没等骑到北新桥就拐进胡同把自行车收进空间,等出来时已经是个两手抱着膀子,弯着腰缩着肩,东张西望一副猥琐样的老逛客。
一进簋街就开始看到有三三两两的人在路边游荡,有在路边放块布,上面放点东西的,有把箩筐扣在地上,在翻过来的箩筐底上面放点东西的,边上都没人,基本都缩在各个胡同口左右看着来往的人,哪个走到他们放的东西前看看,又抬头四顾有点那种交易意向时,那么就会有人及时的出现在你身边。
凌飞看着觉得还挺有意思,又往里走走,发现卖东西的人开始多了,他今天的装扮还挺合适,身边来往的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装扮,加上他抄着手慢吞吞的边走边看着,给人感觉就是一个经常过来的熟客。
其实是凌飞根本不知道能在这里买到些什么,还是以看为主,都快逛到东直门小街路口了,还都没跟人搭过话。
到这头开始有点明显的变化是农产品开始多起来,应该是城外进来的人多了,看到路边一块砖上扣着几只鸡蛋壳,凌飞走过去,脚尖轻轻的在砖上踢了几下,抬头扫了眼斜靠在墙上的几个人,其中一个跟他对视了一眼,又左右看了看,上前一步靠近凌飞,轻声说道:“要多少?老价格。”
凌飞听了心里一乐,还特娘的真把我当天天来的老客了,我哪知道什么是老价格。
于是也装做对这些交易老熟悉了的样子,没问价格,就问了声:“有多少?”
那人瞅两眼凌飞,眉毛一挑说道:“哪有你这样问的,你要多少就说话,管我有多少呢?”
估计是凌飞问的有点出格,所以那人回的话有点生硬。
凌飞可不会露怯,后世过来的人,啥场面没见过,也斜了那人一眼,说道:“口气还挺大,那就给拿二百个出来。”
那人一下就被凌飞的话呛住了,愣了下,微微弯了点腰说道:“哥们,对不住,我这是话说大了,您别见怪。”
凌飞看自己装逼成功,也没想去拿捏他什么,就又问道:“那有多少?”
那人这下老实了,知道碰到了大客户,更靠近凌飞身边一点,说道:“今天能有六十个,四块二,就算你四块了,您包涵,对不住。”
凌飞一听,明白了,鸡蛋是七分一只,那人还为刚才把话说大了,少收他二毛。
“去拿来吧,装个硬实点的筐,别一会让我都给碎了。”凌飞说着摸出烟发了一支,自己点上一根在那等着。
看凌飞交易成了,边上就有个人凑上来问道:“大兄弟,野鸭要不要?”
“网的还是打的?”凌飞问道。
“打的。”
“沙枪?那算了,我怕把牙给崩了。”凌飞听是沙枪打的没了兴趣。
那人听凌飞这样说,也就悻悻的离开了。
卖鸡蛋的拎只柳条筐从胡同里出来了,递给凌飞说道:“您点点,哥们下回来,要不是我在卖,就提小崔,这个位置卖鸡蛋的是我一家人。”
凌飞答应了声,把四块钱递了过去,也不点了,听他意思是常在这里做这鸡蛋生意的,肯定不会差他几个鸡蛋。
这回手里拎上这柳条筐就更像个买东西的人了,凌飞走走停停,时不时还问了价,那些人其实老远都看见凌飞跟人做了次交易的,所以有时候凌飞只是停下看看,就会有人马上在他身边报上价格。
逛到中街,发现都往里拐,卖东西的都在中街里面了,进去一看,明显卖东西的人更多,品种也多,没走几步就看到有卖肉的,卖布的,卖粮食的,也看到有卖鸡的了,就一只不大的鸡,绑住了扔在地上,凌飞问了下是一块二一斤。
又往里走了几步看到前面的人有点眼熟,正跟一个卖带壳花生的在讨价还价,凌飞看看摆出来的花生不错,想着买点,就在离他们二步远的地方站着等他们砍价。
听了几句他们说话,凌飞突然想到这人是谁了,原来是在公园唱戏被他噎了一嗓子,后来在小酒馆还碰到过的那老爷子。
看那老爷子说好价,提溜着一包走了,凌飞就想笑,想不到这老爷子还逛黑市。
卖花生的看凌飞在一边站了会的,知道他要买,这时候对凌飞说道:“一毛二,您要来多少?”
凌飞又来了句:“你有多少?”
同样听的那人一愣,看看凌飞手里还提着柳条筐,倒是个正经买东西的,于是说道:“还有个百十来斤。”
凌飞觉得也不多啊,星期天招待那么多人,就要吃掉不少,接下来过年什么的都要用,也没还价,说道:“去拿来吧,我在这等你,装个袋子结实点的。”
卖花生的对巷子里招了下手,走出个年轻人,跟他说了几句就去里面又拎了一袋出来,卖花生的指了指跟前打开这袋,说道:“六十斤一袋,刚才卖出了十斤,两袋正好一百一十斤。”
凌飞看着也差不多,就拿出十三块给卖花生的把钱付了,说道:“零钱就不给你了。”
“行,没问题,吃的好下回再来,我一直在这块卖,您走好。”卖花生的接过钱说道。
凌飞感觉这些人都是倒卖的,并不是农村自己家产的拿出来卖,所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头脑比较活络的,还都挺会做生意,很在意拉住回头客。
拿着这些也没法再逛下去了,凌飞把花生往肩上一扛干脆就回了,在走出中街拐上簋街时趁机把肩上的花生收进了空间。
当他走上簋街,还是只拎着一只柳条筐,这时候来买东西的人比刚才多了不少,看来他来的算早的,一路走着也没看到有啥需要的,走到刚才收自行车的胡同拐进去看看没人,就把鸡蛋也收进空间,把自行车拿出来骑上,直接回家。
到家门口看到对面包子铺才开门生火,知道下次不用去的那么早。
进到家把东西都放到了厨房,洗把脸就去睡了个回笼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