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曹国人……”
于是,孔丘的众多**纷纷表明自己的志向。
他们都是聪慧之人,也都是心怀理想的志士。
对于孔子描绘的那个未来,他们心中充满无限憧憬。
甘愿为此付出一切。
“好!好!好!”
孔子十分高兴,连连称赞。
随后,他神情庄重,向**们拱手告别。
**们也一一回礼。
大家都明白,这一别,也许再难相见。
但无人退缩,因为他们清楚,自己走的是正确的路。
“孔师,敢问如何实现这个理想?”
这时,颜回再次发问。
他内心激动,全身颤抖。
虽然在问,但心中已有答案。
只是想从孔子那里得到确认——如何让天下人都变得贤德?
孔子微笑着回答:
“唯有‘教化’二字!”
就在“教化”二字说出的刹那,
“嗡——”
毫无声息之间,
曾被通天教主遮蔽的三界天机,突然发生了变化!
首阳山,八景宫中。
原本正在用六丁神火炼制丹药的老子,
动作微微停顿了一下。
瞬间,
“轰!”
六丁神火猛然升腾,丹炉中黑气翻滚。
一炉令三界向往的圣人丹,就这样毁了。
这动静惊醒了在一旁打盹的玄都。
“师父?”
他睁大眼睛看着老子——跟随师父多年,从未见过师父炼丹出过这样的差错。
但老子没有理会唯一的徒弟。
只是随手一招,将丹炉里的废丹全部扔到外面的牛圈里。
“牛儿,你知道你兄弟最近在哪吗?”
老子轻声问道。
牛栏中的青兕原本正高兴地接受老爷赏赐的点心。
听到这话,立刻回答:“禀老爷,我已经有好几天没见到它了。”
“前几年只听说它离开了翠云山,好像是接了截教老爷的命令。”
听到这话,老子闭上眼睛,没有说话。
他若有所思地低声说道:“通天师弟……不对……”
他又摇了摇头:“应该不是通天师弟。”
沉默许久,这位圣人难得露出一丝笑意:“这么说来,又是那个小家伙的手段?”
“当年提的要求……原来在这里。”
他似乎看透了什么,言语中带着几分感慨。
“圣人老师?”
见老子不理会自己,玄都又叫了一声。
不知为何,老子看着这个一向让他满意的**,突然生出几分不满。
“你这猴子整天懒散——还不学学你通天师叔门下的许林,赶紧去修行。”
太清圣人说完便重新坐回丹炉前。
只留下玄都站在原地,莫名其妙地被师尊用别家**的方式训斥了一番。
与此同时……
昆仑山阐教祖庭玉虚宫内。
巧合的是,自从前几天被截教在老聃的事情上算计之后,
元始天尊察觉到截教似乎有重新崛起的迹象,
便经常为门下**讲经说法。
这天正好是讲道的日子,
阐教众仙齐聚玉虚宫听道。
因此他们亲眼目睹了元始天尊此刻的异常。
这位一直闭目讲道的阐教圣人,突然睁开了双眼。
他的脸上竟然第一次显露出难以置信和愤怒交织的表情,甚至顾不上继续讲道,直接掐指推算起来。
不过片刻,他发出一声仿佛咬碎牙齿般的怒吼:
“教化……好一个教化!”
“通**竟敢如此!岂有此理!”
这愤怒的声音让在场的阐教**们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出声。
要知道,元始天尊一向最重颜面。
他在众人面前一直保持庄严法相,何曾有过这般失态的时候?
就连曾经在玉虚宫见过元始发怒的广成子、黄龙真人等人,此时也纷纷低头,一言不发。
他们心中也在暗自推算。
但推演之后,他们同样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人间气运与三界天机,竟在此时发生了封神之后前所未有的巨变!
“人间又出现了一位圣贤,而且几乎已经应了天命?”
“不对……这气运变化……这孔丘,竟然比老聃还要……”
广成子只觉如坠梦中。
作为执掌人朝气运的阐教仙君,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
此刻他才真正感受到,人朝气运在这一瞬间发生了何等惊人的变动。
这足以说明,那位名为“孔丘”的新圣,对人镞的意义甚至超过了前些年太清圣人化生的老聃!
更让广成子难以置信的是:
“此人所悟之道,竟然是教化万民之法?”
“又是鲁国人……他的老师,竟是泉山主!”
广成子顿时眼前一黑。
他终于明白,为何元始天尊会如此愤怒。
“这岂不是在动摇我阐教的根本?”
先前老聃之事虽令元始天尊大为恼怒,但更多是因太清圣人“背弃”以及截教重出三界。
然而仔细想来,老聃的行为并未真正触及阐教的根本。
原因很简单:
老聃所悟的是道家思想,所传《道德经》,虽与礼法不同,属于人间道统,但其本质仍是阐述天地万物之理。
虽不能说是曲高和寡,但至少对人朝影响有限。
若有人研习道家义理,通晓天地山川星辰的规律,难道就会因此反叛邦周、导致其**吗?
自然不会。
“道家”之道,太过超脱尘世。
对人朝气运或许有影响,却不会损害阐教气运。
但孔丘却截然不同。
他所悟的并非那种高远难及的天地大道,而是真正要振兴人镞的教化之道!
这对阐教所传的礼教,构成了最直接的冲击!
若百姓皆被教化,人间统治如何稳固?
百姓岂会继续遵守礼法,容忍仙种神裔欺压自己?
绝不可能!
邦周必将因此动荡不安,甚至加速礼崩乐坏——人朝气运的变化,已是一目了然!
这是在摧毁阐教如今在人间的根基!
“坏了!坏了!”
广成子自然明白,这次确实出了大事!
但与此同时,他心中竟还有一丝庆幸。
因为他清楚,这次与之前不同——此事怪不到他头上。
据他推算,孔丘如今已应天命,距离证道成圣,恐怕已不远。
此外,依天机因果来看,这位圣贤所拜的师尊,竟然正是泉山主本人。
所以一切尽在不言中。
“因截教圣人早先遮掩天机,连身为圣人的老师,也未能推算出这位圣贤的降临。”
广成子心中既感庆幸,又觉震撼。
经历三皇五帝、封神劫难的他深知,每逢人间圣贤降世,诸圣之间必然有所谋划。
他实在难以想象,元始天尊竟会在这样的布局中败得如此彻底——被人提前安排三十年,直到圣贤即将证道,阐教才稍有察觉。
说全盘皆输,也不为过。
不仅广成子如此,就连元始天尊本人,在震怒之后,心中也忍不住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惊骇。
“通天那家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
先前老聃一事,他虽失了一着,尚可接受——毕竟那是截教与人教联手,他面对的是一位圣人,而且还是两位,更何况老子本就是众圣之中推演谋划最为高深的大师兄。
但这一次,完全不同。
这次显然是截教单独策划的,但他却败了,而且败得如此彻底,前所未有的失败。
“圣人出现之前,无人能预知其来历。”
“通天却能提前掩盖天机,整整三十年。”
元始天尊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这位与自己争斗无数元会的老对手,竟然变得有些陌生。
这些年,他在碧游宫中究竟有什么惊人的突破?为何他的谋划能力,竟能达到如此难以想象的地步?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元始天尊明白,这件事绝不能置之不理。
此举意在动摇阐教根基,破坏周朝千秋万代的基业。
这一战已无可避免!
百、金符动根基,元始定良策
“圣人师尊!**愿出战,守护我教道统!”
最了解元始心意的广成子立刻高声**。
听到这话,其他阐教仙人一面暗自讥讽“阿谀奉承”,一面也纷纷附和:
“圣人师尊!”
“岂能让截教如此猖狂!”
“看那泉山主,实是自寻死路!”
“**愿亲赴鲁国,擒孔丘回昆仑,传授阐教正法!”
经历封神一劫后,众仙都清楚天机所指的未来走向。
孔丘是天命所归之人,不可杀。
但正如当年争夺姜子牙一样,他们想将孔丘带回昆仑,用阐教道统来教化他。
此时元始天尊已经冷静下来。
他摇头说:“孔丘天命已定,圣位在望。”
“现在再想将他抓回昆仑,已经太晚了。”
孔丘已悟自身大道,天命已然确定。
就像当年姜子牙拜入阐教后,通天教主也不再强求他改投截教。
天命既成,圣人也无法更改。
所以阐教当务之急是止损。
“孔丘是天定圣贤,他的道必然成就。”
“但阐教可以阻止他的道统流传。”
孔丘所立的道统必定会出现,这是无法阻挡的。
如果让他教化之术在邦周盛行,阐教的根本必将受到冲击。
但阐教可以将其道统隐藏起来,不让他的学说传播开来。
就如同孔丘已经写成经书,但可以让它不为人知。
书虽已完成,思想无法抹去,但阐教可以控制它的流传,阻止它在各国传播。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先和截教一战!”
如果阐教胜出,就能压制孔丘的道统。
如果截教取胜,孔丘的道统便能传遍天下。
大教之间的较量,就是如此直接。
想到这里,元始天尊心中已有了决断。
于是——
“广成子、赤精子,你们留下。”
“其他人,各自返回山中取出法宝,召集门下**——静候我的法旨,一同前往陬邑铲除邪道。”
元始天尊先对几位**如此吩咐。
“谨遵圣人法旨!”
此时,阐教众仙自然不敢有半点异议。
众人立刻领命,纷纷离开玉虚宫,返回各自的道场。
他们开始清点法宝,召集门人,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留在玉虚宫的,只有阐教金仙中仅有的两位准圣——赤精子与广成子。
二人自三皇时期便已成就准圣之境,历经无数岁月修行。
如今皆已斩却二尸,达到准圣中期境界。
纵然放眼三界,也属顶尖大能。
“赤精子,你持我‘玉虚金符’前往长生宫、武当山、终南山玉柱洞、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与南海紫霞峰。”
元始天尊说着,抬手取出一道金光闪烁的符箓。
“请那五位出世,挫败截教气焰。”
“此外——你还需前往洛邑,向人间修士传达法旨。”
赤精子见到这道符箓,神色更加肃穆。
他明白元始天尊此话的深意。
玉虚金符,犹如截教‘截教祖册’与渔鼓的结合。
象征着阐教正统与圣人威严。
封神之战后,阐教大胜。
自此之后,玉虚金符几乎等同于三界正统。
元始天尊此次动用此符,意图昭然若揭。
这表明,阐教已下定决心全力出击,务求一战定乾坤。
当然,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安排。
毕竟孔丘即将证得天命,无暇如昔日般慢慢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