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诸侯则作壁上观,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这场交锋。在他们看来,无论何方胜出都无伤大雅。
若由燕王统率联军反而更好——毕竟王室贵胄坐镇中军,讨伐董卓时更能彰显义师威名,自己说不定也能借此机会名留青史。
刘凤始终保持着温和笑容,目光扫过俯首帖耳的韩馥时却闪过一丝轻蔑。这条袁氏门下的老走狗,简直愚不可及!
正如前世史书记载,袁绍迟早要夺取冀州疆土。古人诚不欺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如今因他暗中布局,冀州牧早由宗正刘虞兼任,韩馥不过是个小小魏郡太守。看这蠢货摇尾乞怜的模样,只怕不得善终。
这些庸人难道不明白?乱世安身立命全靠实力。真以为本王会在意那个虚名?就算当上盟主,难道指望本王听其调遣?
\"共推盟主?\"刘凤突然剑眉倒竖,森然杀气直逼袁绍:\"莫非尔等要效仿董贼自封相国?袁本初,你这是要当第二个乱臣贼子!\"
凛冽杀意瞬间笼罩全场,诸侯们背后冷汗涔涔。袁绍慌忙辩解:\"殿下明鉴!我等俱怀扶汉之心,天日可表啊!\"
众诸侯纷纷跪地,向着洛阳方向赌咒发誓:\"吾等奉诏讨逆,赤胆忠心天地可鉴!\"
----------
\"燕王殿下,您为何将我等比作董卓第二?\"袁绍强压着心中惶恐问道。他清楚若燕王刘凤此刻拔剑相向,在场诸侯绝不会有人为他主持公道。
刘凤目光如炬扫过众人,肃然道:\"我大汉律法明文禁止朝臣结党营私,诸位皆位极人臣,难道不知?官职任免乃朝廷权柄、天子圣裁,岂容尔等私相授受?此举将天子威仪置于何地?\"
\"诸位共襄义举讨伐董贼,本王甚慰,此乃青史留名之举。然会盟推选之事大可不必!当今天子尚在董卓掌控之中,臣子私结盟约岂非僭越?若如此,我等与董卓何异?\"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令诸侯纷纷低头。他们此番会盟本就各怀心思,何曾真正考量过朝廷纲纪?论及法理,唯有燕王身兼骠骑将军、太尉等职,掌兵权、任免权皆名正言顺。其余诸侯中,袁绍的渤海太守之职更是董卓所授,竟妄居盟主之位。
此刻最尴尬的莫过于曹操。那道矫诏正是出自他手,讨董檄文亦由他所发。面对燕王训斥,他只能默默垂首。
看着一众垂头丧气的诸侯,刘凤对他舌战群雄的表现十分满意,心中暗笑:\"这帮人的那点小心思,真当本王看 ** 么?\"
正暗自得意时,忽见一人出列高声道:\"燕王殿下既召天下英雄共襄义举,讨伐 ** 董卓,此乃千秋大业。可那董贼坐拥三十万西凉精锐,更有吕布这等猛将效忠。若不推举盟主统一号令,我等岂非任人宰割?\"
\"古人云:蛇无首不行,鸟无首不飞!今日会盟若无人统领,纵有百万大军亦如散沙。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立盟主正是当下要务啊!\"
刘凤闻言瞳孔骤缩,死死盯着这个侃侃而谈的男子——正是那位以哭闻名、擅长逃跑、走到哪灾祸就跟到哪的草鞋贩子,日后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刘玄德。
他前几日还与谋士们议论此人,万没想到竟在酸枣相逢。据密探所报,刘备果真如史载那般:因 ** 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后逢朝廷整顿吏治。那中山郡督邮故意刁难,刘备怒鞭督邮弃官而走,如今正寄居北海太守孔融帐下,随军前来会盟。
燕王刘凤威震全场,压得各路诸侯不敢吭声,刘备见机想在人前显圣,眼珠一转便有了主意。他不管刘凤是皇亲贵胄还是权势滔天,竟梗着脖子顶撞起来。
说来也怪,这刘备总自称中山靖王苗裔、孝景皇帝玄孙,按道理该和燕王穿一条裤子才对。可他偏不——自忖既无名望又无战功,虽与燕王有过照面,想来人家早忘了他是哪根葱。即便腆着脸凑上去,也不过是往锦缎上绣朵花,白费功夫。
这般盘算下来,若站燕王这边,非但开罪十六路诸侯,还讨不着半点好处。要是投靠袁盟主可就不一样了,这分明是给炭火盆里添柴禾。到时候袁本初青眼有加,借他四世三公的势头,何愁大业不成?
至于得罪燕王?顾不得许多了!刘备把心一横,当场跳出来唱反调。
刘凤那双眼珠子毒得很,早把对方的小九九看得透亮。好个刘玄德,当真令人作呕!想明白这点,他当即沉下脸,目光如冰刀般剜过去:\"你算哪门子东西?朝堂议政也是你配插嘴的?区区白身,还不给本王滚!\"
要论脸皮功夫,刘备堪称三国第一人。被当众骂得这么难听,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反倒慢条斯理道:\"殿下何必恶语相向?备乃汉室宗亲,不过想为江山社稷尽份心力。方才所言,难道不是句句在理?\"
看着正气凛然的刘备,刘凤嘴角浮现讥讽的笑意:\"呵!如今姓刘的,都敢自称汉室宗亲了?\"
\"你可知道,我刘氏皇族子弟出生便载入金册玉牒。你,可有皇室谱牒为证?\"
\"若敢假冒宗亲,按律当以谋逆论处,诛九族!\"
\"若拿不出证物——\"刘凤按剑冷笑,\"寡人这柄斩过十万胡虏的宝剑,今日就要为皇族清理门户!\"
凛冽杀意扑面而来,刘备只觉脊背发凉,冷汗浸透重衫。他死死攥紧发颤的双拳,勉力维持站立之姿。
殿中诸侯猛然惊觉:这位笑若春风的燕王,正是那个让草原尸横遍野的\"帝国杀神\"。韩馥想起方才的冒犯,顿时面如金纸。
袁绍却在暗自盘算:这刘备既然站队于我,岂能让刘凤当众斩了?盟主颜面何存!至于宗亲真假——谁在乎?
这是
天下刘姓皇亲如此之多,少说也有数千之众!即便刘备确属汉室血脉,身份地位也未免太过低微。若其冒充宗亲之名,袁绍倒也不甚在意。
袁绍跨步上前,挡在刘备身前拱手道:\"燕王明鉴,玄德公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师从大儒卢植。虽家道中落未入宗谱,然其汉室血脉不容置疑。今我等响应义诏共讨董贼,皆为匡扶汉室江山,此心天地可证。燕王何必计较身份尊卑?\"
曹操闻言立时警醒,此刻绝非联盟内讧之时。虽说刘备不知天高地厚触怒燕王,但新盟初立,正当戮力同心讨伐董卓之际。若燕王当真斩杀刘备,这诸侯联盟恐怕就要分崩离析,反让董卓坐收渔利。
念及此处,曹操急忙圆场:\"燕王明鉴,诸公皆为清君侧而来,共诛 ** 。不若暂且搁置此事,待剿灭董卓之后再做定夺?\"
曹操并非善类,自不会为区区刘备开罪权倾朝野的燕王。此番斡旋只为维系联盟,却也埋下伏笔,使燕王不便再寻刘备麻烦。
刘凤此刻确已杀心大起,腰间【凌虚】几欲出鞘。但思及曹操所言在理,强压怒火:若真当众斩杀袁绍刘备,反教董卓老贼坐收渔利。
此举不仅会触怒各地诸侯,更会让黎民百姓误以为我不顾天下大义……
刘凤迅速敛去周身杀意,冷然道:\"也罢!今日看在孟德情面上,暂且搁置此事,先诛杀 ** 董卓要紧。\"
\"尔等欲立盟誓推举盟主,那是你们的事,孤绝不参与。\"
语毕,刘凤挥动猩红战袍,转身迈向自家军阵。
曹孟德固然机敏,难道他刘凤就是愚钝之辈?
曹操那套离间把戏,真当旁人看不破么?
虽说曹操出面调停暂解冲突,但他与袁绍、刘备的嫌隙已然加深。
末了那番话,正是给曹操设的局——特意强调是因曹孟德情面才作罢,这分明是在离间曹操与袁绍。
刘凤愿给曹操面子,却对诸侯盟主不屑一顾,这等姿态无疑将袁绍置于难堪境地。
以袁绍表里不一、心胸狭隘的性情,定会暗中记恨曹操。
至于袁绍对自己的怨怼,刘凤全然不放在心上。袁本初优柔寡断、不能任贤用能的性格,注定难成气候。
史书记载,袁绍正是夺取韩馥的冀州后,势力才急剧扩张,最终占据北方四州成为霸主。
袁绍的渤海郡与燕国接壤,日后必有一战。
既然如此,何必给袁本初留颜面?
更何况,他区区袁绍,有何资格让燕国君王、当今皇叔、诸侯之首的刘凤另眼相待?
袁绍面色阴沉地望着远去的燕王,方才那番话,无异于当众掌掴他这个盟主。
【
袁绍向来好面子,今日在众诸侯面前被燕王刘凤当众削了颜面,心中自然记恨。
可惜形势比人强。刘凤手握五万三千燕地精锐,莫说他袁本初,便是董卓麾下三十万西凉军,也唯此部可堪一战。
这口气憋在胸口,袁绍目光一转,陡然冷笑:\"孟德,你的脸面倒是不小。\"语罢拂袖而去。
帐外诸侯面面相觑,皆是油滑之辈——燕王、曹操、袁绍,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
曹操暗自苦笑。他与袁绍自幼相识,怎不知对方脾性?原想借机挑唆,反被燕王当场点破,倒似自己挖坑自跳。
\"文台兄。\"他转而叮嘱孙坚,\"联军先锋重任在肩,且去整备兵马,当好生打出首战胜仗。\"
孙坚抱拳应下。待众人重回营帐,满座寂静如铁。
(
袁绍强压心中不快,迅速恢复了镇定,摆出盟主姿态下令:\"诸公即刻返回各自营寨,整顿兵马向洛阳进发,定要叫董卓老贼见识我等联军之威!\"
众人齐声应和:\"谨遵盟主号令!\"
约莫两个时辰后,在袁绍调度下,三十万联军浩浩荡荡开赴汜水关。袁绍同时遣使通报燕王刘凤进军部署。
刘凤当即率领五万三千燕地精锐随联军前进。先锋孙坚率一万五千江东精兵率先抵达汜水关前。
汜水关守将闻报三十万大军压境,惊得面无人色,急令副将:\"速往洛阳禀报相国!务请立即派兵增援,以我军现有兵力恐难久支!\"
副将得令飞马赶往洛阳。
洛阳城南相国府内,董卓接到急报立即召集众人议事。他端坐主位环视群臣:\"刚得急报,三十万叛军已抵汜水关!\"
吕布当即出列:\"义父不必忧虑!儿臣视关外群贼如草芥,愿率精兵取其首级悬于城门!\"自诛杀丁原投效董卓后,吕布官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只是因刘凤暗中策划的并州军营变故,未能如历史上那般掌控十万并州铁骑。
十万并州狼骑经过内斗减员至三万,张辽与高顺率领残部脱离,仅剩五万狼骑追随吕布投奔西凉军。董卓赏识吕布才能,为其补充五万兵马与装备,使并州狼骑重获十万之众。
吕布本性贪婪,惯于见利忘义。他在西凉军立足后,便借董卓信任暗中渗透势力。虽无背叛之意,却始终谋求扩张军权以巩固地位。此时诸侯联军讨伐西凉,吕布视此为提高声望的良机。
董卓见吕布请战,捋须大笑:\"有奉先在此,本相自可安枕无忧!\"吕布闻言面露傲色。正当董卓欲命其率十万狼骑出征汜水关时,华雄突然出列:\"区区叛军何须吕将军出手?末将愿率西凉铁骑迎敌,取诸侯首级如囊中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