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岂知鸿鹄之志?\"曹操冷笑道,\"既要拿我领赏,又何必多问!\"
县令挥手屏退欲动刑的狱卒,待众人退下后正色道:\"休要轻视于我。我辈非庸碌之人,只是未遇明主罢了!\"
面对神情恳切的中牟县令,曹操卸下心防,坦然表明心迹:\"曹氏一族世代蒙受皇恩,如今董贼欺君罔上,祸乱朝纲。若坐视不理,我大汉四百年基业恐将毁于奸佞之手。只可惜天意弄人,刺杀未竟全功,反叫那老贼多活些时日。\"言罢不禁神色黯然。
县令适时问道:\"孟德兄此番欲往何处?有何打算?\"
曹操收敛思绪,沉声答道:\"拟返故里变卖家产,募集义军。届时将假传圣旨,召天下豪杰共诛 ** ,解救陛下于水火。\"
这番慷慨陈词令县令动容,他快步上前为曹操松绑,由衷赞叹:\"孟德真乃国之栋梁,陈某钦佩之至!\"
觉察到转机的曹操整肃衣冠,执礼相询:\"未请教县令大人高姓大名?\"
\"在下陈宫,字公台,兖州东武阳人。\"县令郑重还礼,\"今见明公赤胆忠心,愿弃这七品官衔随您同返故里,共举义旗讨伐董贼!\"
当夜,二人收拾行装悄然离城,星夜兼程赶往谯县。途经大孟镇时,曹操扬鞭指向远处庄园:\"那位吕伯奢乃家父故交,今夜不妨在此暂歇,养精蓄锐明日再赶路如何?\"(
天色正好,陈宫轻轻颔首表示赞同。
\"驾!\"曹操一甩马鞭,携陈宫策马奔向吕家庄。
不多时,二人抵达庄前,大步迈入正堂,见到了主人吕伯奢。
\"伯父!\"曹操恭敬作揖道。
吕伯奢和蔼地说道:\"孟德,朝廷正在通缉你,你父亲已携家眷避祸陈留,怎会来伯父这里?\"
曹操便将前因后果详细告知。继而介绍陈宫道:\"若非公台相助,侄儿恐怕已被押回洛阳,遭董卓毒手了。\"
吕伯奢郑重向陈宫行礼:\"多谢先生相救,否则曹氏血脉危矣!二位且在庄中歇息,明早再赴陈留不迟。\"
说罢便吩咐下人备宴。
片刻后,吕伯奢返回厅中,歉然道:\"庄中【天上白玉京】酒已饮尽,容我去城中酒肆采买。\"
说完便骑着毛驴缓缓离去。
不多时,婢仆们奉上美酒佳肴。曹操与陈宫大快朵颐。
酒足饭饱后,二人正在商议要事,忽闻后院传来磨刀之声。
曹操神色骤变:\"公台,吕伯奢虽与我家交好,但毕竟非亲族。我犯下 ** ,他方才说要进城买酒,实在蹊跷。不如暗中查探?\"
\"孟德所言极是。\"陈宫点头称是,事关重大,确实应当谨慎行事。
曹操与陈宫放轻脚步绕到后院,隐约听见有人低声商议:\"先按住这畜生,大伙儿捆结实了再开膛破肚。\"
这话飘进曹操耳朵,顿时惊得脊背发凉。他暗想这庄里人莫非要拿自己的头颅去向董卓邀功请赏?
\"公台你看,\"曹操眼中寒光乍现,压着嗓子对陈宫道:\"这世道,几十年的交情竟抵不过董卓的悬赏。吕家既不仁,休怪孟德不义!\"
陈宫听得真切,同样起了杀心。他咬牙\"嗯\"了一声,拇指已将剑鞘顶开半寸。
\"忘恩负义的鼠辈!\"曹操暴喝跃出,青锋出鞘直取那持刀汉子。陈宫剑光闪处,几个拿麻绳的仆人应声倒地。
约莫半盏茶功夫,后院里横七竖八躺着十余具尸首。这时二人才看清角落里捆着的野猪,顿时如遭雷击。
陈宫嗓音发颤:\"孟德...他们是要杀猪...\"
曹操闭目长叹:\"既已铸成大错,此地不可久留。\"
临行前陈宫回望吕府,郑重立誓:\"待讨董功成,必当亲来谢罪。\"
二人匆匆取了干粮饮水,翻身上马绝尘而去。行不过三里地,月色下竟与收账归来的吕伯奢撞个正着。
(
暮色四合时,吕伯奢瞧见二人神色匆忙,疑窦顿生,连忙唤住自家侄儿:\"孟德与公台这般匆忙离去,莫非是庄里下人有所怠慢?\"
曹操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向前几步对伯父作揖:\"侄儿乃朝廷缉拿的要犯,实在不敢久留。蒙伯父款待已是感激,这便告辞。\"
吕伯奢知他顾虑,拍着侄儿肩膀笑道:\"我特意命人宰了野猪备宴,你们何不在此歇息用膳?待明日破晓再启程不迟。\"
\"既如此......侄儿恭敬不如从命。\"曹操拱手应允。话音未落,寒光乍现,一柄青锋已没入吕伯奢胸膛。
陈宫见状怒不可遏:\"我们先前已然误杀好人,你为何还要对吕伯奢痛下 ** ?\"
曹操缓缓收剑入鞘,声音森冷:\"事已至此,吕家庄上下尽殁。若留他性命,待其发现满门被害,必引官兵追剿,后患无穷。\"
\"此乃大谬!\"陈宫眉头紧锁,\"知错不改,一错再错,岂是君子所为?\"
火光映照下,曹操的面容显得格外阴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残月如钩的山岗上,篝火噼啪作响。陈宫凝视跃动的火焰毫无睡意,目光不时掠过熟睡的曹操,心绪如潮翻涌。
那句惊世之言犹在耳畔回荡,令他多年秉持的信念产生裂痕。但转念想来,这摇摇欲坠的汉室江山,不正预示着群雄逐鹿的乱世将至么?
【乱世枭雄路】
暮色四合的年月,确需铁腕枭雄挥戈而起,统率文武廓清寰宇,铸就千秋霸业。
曹孟德生平可见端倪:弱冠之年举孝廉入仕,执掌洛阳北城治安。继而擢升骑都尉,率部征讨黄巾乱党。转任济南国相时,雷厉风行罢黜 ** ,肃清淫祀歪风。及至督管东郡,辖下二十四县物阜民丰。后入朝为议郎,又跻身西园八校尉之列,掌典军校尉要职。
观其行军布阵之才,理政安民之术,皆有实绩可考,确为明主之选。虽血洗吕家庄有违道义,然当此礼崩乐坏之际,仁义道德反倒最是奢侈。
陈宫怀济世之志,正欲辅佐英主施展抱负。翌日拂晓,二人草草果腹便策马驰往陈留。忽见篝火残烬处转出黑袍客,风帽低垂目送双骑远去——此乃燕国秘卫,昨夜冷眼见证吕氏 ** 剧,更将曹孟德那句\"宁教孤负苍生,休教苍生负孤\"的旷世宣言尽收眼底。
但见黑衣探子解下竹篓,放飞系着密函的信鸽。永宁殿内,刘凤展读帛书轻笑:\"曹阿瞒倒是分毫不差,终究道出这番惊世之言。\"
曹操!曹操!你小子可别叫本王失望,速速回乡招兵买马,发布讨贼檄文,共诛董卓老贼!\"
刘凤长叹一声,转头对郭嘉吩咐道:\"奉孝,命你麾下隐秘卫紧盯此事。此人怕是要成为我燕国日后劲敌。尤其要盯紧兖州豫州动向,这两地必成曹操根基。\"
\"谨遵王命!\"郭嘉躬身领命,将曹操之名牢牢记在心中。
………………
兖州陈留郡,陈留城内。
曹操携陈宫匆匆赶回,立即拜见父亲曹嵩。他将散尽家财、招募义兵讨伐董卓的计划和盘托出。
曹嵩捋须笑道:\"吾儿壮志可嘉,为父自当鼎力相助。只是家资恐不足募兵之需。为父倒有个主意——陈留首富卫弘乃为父故交,若能得其资助,大事可成。\"
曹操闻言大喜。谁人不知卫家乃当世四大豪商?当即赞道:\"父亲高见!\"
他即刻前往卫府拜谒。见到卫弘后,曹操慷慨陈词:\"今董卓乱政,民不聊生。操欲匡扶汉室,却苦于力有不逮。久闻卫公忠义,特来相求。\"
卫弘抚掌大笑:\"老夫早有此心,只恨未遇明主!孟德既有大志,愿倾囊相助!\"
曹操随即假借三公名义发布檄文,遍传各州郡。又竖起\"忠义\"大旗招募义兵。短短数日,应者云集。
须知沛国曹氏乃当世名门,曹嵩本出夏侯氏——正是汉初名将夏侯婴之后。曹、夏侯两家世代联姻四百余载,族中英才辈出,更豢养着众多精锐部曲。
**
曹氏宗族率先响应义军,夏侯渊、夏侯惇兄弟率一千五百精兵来投,曹仁、曹洪亦领两千披甲部曲助阵。
曹操深知族人皆弓马娴熟,精通兵法,当即委以假司马、陷阵都尉之职。
阳平郡乐进携千人来投,山阳郡李典率两千部众效命,俱授同等军职。
卫氏豪商倾资助阵,购置军械辎重,四方粮饷物资络绎不绝。
曹操亲拟讨董檄文:「董卓倒行逆施,荼毒社稷,戮害忠良,天地难容!」
「今奉密诏举兵,誓清寰宇,诛灭 ** 。望诸州同举义旗,共拯黎庶。」
永汉元年四月廿二,檄文传檄天下。袁绍得信,即刻率渤海三万大军赴酸枣会盟。
**诸侯盟军名录:**
首镇:祁乡侯袁绍
次镇:后将军袁术
三镇:豫州孔伷
四镇:兖州刘岱
五镇:河内王匡
六镇:陈留张邈
七镇:东郡乔瑁
八镇:山阳袁遗
(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率兵一万赴盟。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引军一万五千前来。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率众一万抵达。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领兵一万会师。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带铁骑一万五千赴约。
第十四镇上党太守张杨率军一万来盟。
第十五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领部一万五千至。
此十五路人马齐集陈留、洛阳,共襄义举。
若计刘凤、曹操二镇,则十七路诸侯合兵三十万,于酸枣会盟讨董。
......
蓟城燕宫,北疆雄主刘凤览讨董檄文,嘴角微扬。诸侯并起,乱世将启。
魏武曹操之霸业,正始于酸枣会盟。其能广纳贤才,皆因首倡讨董之义举。此后曹孟德诚心伐董,遂积威望,为日后雄图奠基。
群雄割据之初,曹操虽势弱,然名望日隆,故能不战而得兖州八郡。
以刘凤之声威,本可首发檄文,然燕 ** 力财力皆冠绝天下,若再执牛耳,恐成众矢之的。
故刘凤将首倡之义让与曹操,燕国自隐于幕后,坐收渔利。
曹操果然如预想那般向天下发布讨贼檄文,各路诸侯闻风而动,这般景象令他颇感欣慰。
燕王刘凤为此特召心腹重臣齐聚永宁殿共商大计。此番诸侯联军讨伐董卓,绝非寻常\"清君侧\"的军事行动,更暗含政局博弈,须得周密筹划。
刘凤高坐鎏金御座,手持檄文环视殿内群臣:\"曹孟德伪造诏书发布檄文,号召天下共诛董贼。今我燕国亦接此檄,诸卿以为当如何应对?\"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窸窣议论。不过认真观察便可发现,真正交头接耳的多是中下级官吏。似蔡邕、郑玄、荀彧等重臣,对此事早已成竹在胸。
武将阵营自然唯燕王马首是瞻。见群臣迟迟无人进言,刘凤径直点将:\"文若,你且说说文官们的商议结果。\"
荀彧从容执礼:\"董卓欺君罔上,祸乱朝纲,实乃十恶不赦。大王既为汉室宗亲之首,又位列三公,自当响应。所需粮草军械,臣等已筹备妥当。\"
\"善!\"刘凤满意颔首,转而问询武将:\"军旅之事,准备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