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年,天听阁筹谋多年,郭芙部署的军事和武器战略均已获得突破,天听阁各堂主齐聚一堂共商抗蒙大业。
郭芙指尖圈出地图上宋蒙地图上的交界城池,信心满满地对着天听阁几位心腹堂主慷慨陈词,声音如同绷紧的弓弦:“两年!弟兄们夙兴夜寐,银子变成抗敌的武器,充裕的军粮…如今火候到了!该是让蒙古人尝尝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滋味了!”
她目光锐利地扫向众人,眼中燃烧的熊熊烈火:“咱们天听阁的势力还不够!要反攻蒙古要名正言顺,我们得借朝廷的势,聚江湖的力!备船,我要去临安,会一会那位官家!”
南宋都城临安,深宫内烛影摇曳,郭芙一身夜行衣,像一阵风飘进了官家书房。
烛光下,宋理宗赵昀那张脸,比几年前更显苍老。
“郭阁主,深夜到访,所谓何事” 皇帝嗓音苍老如同枯败的树枝,眼底的疲惫,眼神中却划过一抹危险的精光。
郭芙抱拳,江湖气混着不容置疑的锋芒:“官家,我大宋百姓苦蒙古人久矣,天听阁的探子遍布全国,蒙古人哪处兵力虚空,哪处鞑子将领是何性格,性情如何,粮草兵器几何…都在这!”
说话间,郭芙从怀中抽出一本账簿,啪嗒一声扔在龙案上,震得笔架直晃,皇帝警惕地后退两步。
郭芙心中唏嘘不已,皇帝老了,终究对天听阁起了疑心。
“天听阁这把刀,磨了多年,已经锋利无比,接下来反攻蒙古的硬仗,得靠官家您的朝廷王师,堂堂正正碾过去!” 她盯着皇帝的眼睛,“江湖和朝廷合作,您擂鼓发兵,正面硬撼!我以天听阁之名,号令江湖群雄,配合王师,将蒙古赶出中原”
宋理宗肥胖的手指摩挲着账簿,那点光在眼底烧成了火。他猛地一摔茶盏:“好!朕反正时日无多,受了这么久的窝囊气,还不如拼一场,为子孙后代争一口气!
郭阁主,这大宋的江山,朝廷管一半,江湖…就托付给你了!明日朝堂,朕亲自下诏!”
郭芙离开前在宋理宗身上下了一道她精心炼制的傀儡符。大宋朝廷积弱,文官把持朝政软弱不已,历年来即使外敌来犯,也是主和不主战,宁愿向敌国缴纳岁币,割地赔款也不愿拼死一战,就怕此次反攻蒙古,朝堂上又要有人反对,官家如果不能坚持,就功亏于溃了。
【其实现在大宋军营的将领,95%都是天听阁培养的人才,若不是怕现在造反会让蒙古人趁虚而入,这皇位她早就坐上去了】郭芙思量许久,还是觉得先对付外敌,其他谋划都可以延后。
———————————————————
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还昏昏欲睡,就被龙椅上那位一道圣旨惊的神清气爽。
近两年逐渐昏聩,任他们拿捏的官家,此刻浑浊的双眼泛着精光,身体站的笔直,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朝廷之上:
“传旨!即刻起,开始反攻蒙古。三军听令——!京湖前线战区,粮草堆满!两淮诸军,全线压上!川陕各堡,死守待援!从今日起,驱除鞑虏,收复失地。”
圣旨像滚油泼进了水中,整个朝堂都炸了!郭芙通过光幕监视朝廷动向,果然,大宋还是历史上那个大宋,皇帝被文官集团挟制,步步退让的大宋。
除了天听阁安插到朝廷的大臣,激动不已,高呼万岁外;朝堂上大部分文臣惊得身体发抖,脸白如纸,如天塌了一般大呼不可。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臣跪在御阶下,涕泪横流,额头磕得乌青
一老臣扑通一声跪下,涕泗横流嚎啕大哭:“陛下三思啊!蒙古铁骑如狼似虎,我大宋承平日久,兵甲未利,仓廪未实!贸然兴兵,无异以卵击石!”
“一旦激怒北虏,引其倾国来攻,则宗庙倾覆,神器易主,只在顷刻!老臣……老臣宁可今日血溅金阶,也不忍见神州陆沉,万民涂炭啊!”
说着这个大臣眼看就要撞柱,被天听阁安插的官员死死拉住。
龙椅上,宋理宗赵昀被气的脸色涨红,他的胸口剧烈起伏,眼睛死死看着阶下乱成一片,最后跌坐在龙椅上,充满血丝的眼中隐隐有泪光闪现。
郭芙眼看不好,皇帝的脸色已经变得青黑,赶紧通过之前给皇帝的符,为他输入一股灵力加持他的生命力。
皇帝缓过劲来,声音冰冷,嘴如同淬了毒一般,开始疯狂输出:“够了!”
“好一个死谏,好一个以卵击石,好一个不忍见万民涂炭!朕听够了你们这套冠冕堂皇的屁话!”
皇帝突然站起身,手指颤抖着指向那几个老臣,寒芒却扫过所有疯狂反对的大臣
“你们口口声声,兵甲未利,仓懔未实!从我大宋建国之日起,数百年,但有外敌,你们这群朝廷重臣只会求和,只会割地!赔款!称臣!几百年,从西夏、大辽、大金到如今的蒙古,敌人被我们喂的是越来越强大。”
“江北千里焦土!你们看不到?襄阳城被围了整整六年,你们看不到?襄阳守将前些年在城头啃树皮、吃老鼠,还在替朕守着大宋的脊梁!你们看不到?你们能看到什么?”
“说什么‘兵甲未利’?朕今天就告诉你们,朕早就和武林的天听阁合作,不过短短五年筹备,粮草、军械、情报,哪一样不是十倍于前!这些在民间不是秘密,国库这两年的丰盈,你们看不到?还是你们的心根本不关心百姓,不关心大宋?天听阁阁主不过一个江湖女子,尚能运筹帷幄,为朕备下这反戈一击的本钱!
“而你们既不为我大宋提供实质帮助,万事俱备的情况下,还要朕忍让?求和?纳岁?这些就是你们这些朝廷重臣给我大宋提供的解决良策?哈哈哈”
皇帝笑声中有愤恨,有无奈,更多的是悲凉,阶下大臣纷纷跪倒在地,高呼官家息怒。
“朕没办法息怒,太祖啊,你睁开眼看看吧,就这些废物,废物,废物。”
声音震耳发聩,一声声废物让刚刚乱作一团的大臣纷纷面红耳赤,低垂着头。
“纵观历史,如你们这般的国之巨蠹,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们这群蠢材醒醒吧,求和就能保住你们的命?做梦!蒙古人要的不是钱,不是地!他们要的是我汉家衣冠绝种!要的是把这锦绣河山变成他们的牧场!你们今天的求和就是在掩耳盗铃,就是在帮助敌人窃国,就是在断子孙后代的生路?”
底下大臣高呼不敢,宋理宗赵昀轻蔑的看着跪倒一片的大臣,心中无比凄凉。
“你们想卖国求荣,朕不能答应。你们不想要给子孙后代留生路,朕还想要让我大宋百姓,大宋忠臣千秋万代。
朕知道你们怕的根本不是亡国!你们怕的是丢了性命!你们怕的是失去现在的荣华富贵!你们怕的是不能搜刮民脂民膏!大宋的膏血,就是被你们这些只知苟安、毫无血性的蛀虫,一点一点啃食殆尽的!朕告诉你们——”
皇帝深吸一口气,眼中是刻骨的悲凉与决绝:
“这一仗,朕打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一仗不是蒙古死就是大宋亡,就算战至一兵一卒,就算朕亲自提剑上阵,就算我赵氏子孙血脉断绝,也绝不再向蒙古人低头摇尾”
“谁再敢言和,动摇军心,朕就送他全家去前线感受一下蒙古铁蹄逼近的滋味。谁想要死谏踩着朕的名声流芳千古,朕就让史官记录在案,让他遗臭万年,更要发邸报通报全国各州府,让百姓评理,朕相信公道自在心人。“
皇帝话音落,朝堂上一片死寂,之前号啕大哭要死谏的大臣瘫软在地,不敢言语。皇帝看也不看,甩袖而去。
郭芙通过光幕看着朝堂上的进展,心中默默将刚刚反对的大臣全部记录下来,等以后她上位,这些软骨头要罢免。
——————————
说到反攻蒙古,朝堂上皇帝下旨都推行困难,江湖上却是一呼百应。
天听阁的英雄帖是和朝廷下旨同一日发出的,红底黑字,看似简单,却是杀气腾腾:
“大宋苦鞑虏久矣!天听阁,奉大宋天子诏,邀武林豪杰!九月初九,襄阳城外,英雄大会,选拔盟主,率江湖儿女,驱鞑虏,收复河山。
帖子发出,整个江湖都沸腾了,少林寺、全真教、丐帮、青城派、五毒教、唐门、漕帮……各门各派,收到请帖,纷纷响应。
天听阁经营的酒楼茶馆,在民间更是引起轩然大波。说书先生把惊堂木都拍裂了:
“听见没?官家都拍桌子了!朝廷和武林合作要反攻蒙古。天听阁号召群雄,在英雄大会推选盟主,率领武林高手联合朝廷大军杀鞑子。等驱除鞑虏,我们这些百姓就再不用被鞑子骚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