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宫议事堂(二次会议)
华胥宫议事堂内,气氛比上一次更为凝滞。各州负责人再次齐聚,目光复杂地投向立于中央的李弘。他身前宽大的案几上,摆放着两份装帧齐整的文书——《国家监察院组织条陈》与《监察律法基本原则》。东方墨高居上首,神色莫测;李恪坐于侧首,面容沉静,唯有指尖在扶手上极轻的敲击,显露出内心的审度。
李弘深吸一口气,压下初次在如此重量级场合主导议题的些微紧张。他环视众人,目光清澈而坚定,声音清朗地响起,打破了堂内的沉寂:
“元首,丞相,诸位同僚。日前,弘奉命拟订监察院章程,今日特此呈报。”他双手将两份文书举起,由内侍分别呈送东方墨与李恪。
“基于此前巡察所见,弘以为,监察院之设立,非为揽权,实为固本;非为掣肘,实为清源。”他开门见山,定下基调,“其核心职责,可概为四:一曰 察吏 ,监督官员履职廉贪,肃清官场风气;二曰 核账 ,审计国家钱粮物资,确保财用清明;三曰 巡风 ,深入民间,体察政策实效与真实民情;四曰 谏言 ,就律法政令之疏漏,提出修正建言,推动制度完善。”
他没有停留于空泛的概念,随即切入最关键的工作方式:
“为实现上述职责,监察院行事,将遵循三原则:”
“其一,明察与暗访结合。既有公开巡视、调阅文书之明路,亦需有不惊动地方、直抵基层之暗访。明以立威,暗以求真。”
“其二,定期巡察与专项突检并重。除对各州进行周期巡视外,更将依据线索,对特定领域、特定官员进行不预先通知的突击检查,令蠹虫无所遁形。”
“其三,独立奏事,不受地方掣肘。监察院各分支机构,人员、经费、办案皆由总院直管,所见所察,可直接密报总院乃至丞相、元首,地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截留、拖延!”
此言一出,堂下几位州负责人的脸色明显变得不太自然。这几乎是将一柄不受他们控制的利剑,直接悬在了头顶。
李弘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语气转而变得更加深沉,抛出了他深思熟虑后的监察目标,这目标超越了简单的惩处:
“弘深知,诸位或忧监察酷烈,干扰政务。然,弘欲申明,监察院之最终目标,不在于惩处多少官吏,而在于通过有效监督与严厉惩处,形成威慑,使官吏心生敬畏, ‘不敢腐’;通过严密制度与审计核查,堵塞漏洞,使官吏 ‘不能腐’;最终,辅以教化与清明氛围,引导官吏 ‘不愿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封疆大吏,声音铿锵:
“同样,监察院之价值,不在于发现问题之多,而在于通过每一个具体案例,深挖根源,推动相关律法、政令、流程之弥补与优化,使同类问题 ‘无可滋生’! 监察院,愿做那刮骨疗毒的刀,更愿做那防患于未然的堤!”
这番话,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将监察院的角色从单纯的“找茬者”提升到了“制度医生”和“风险预警者”的层面。一些原本面露抵触的官员,神色也渐渐变得凝重和深思。
李弘最后躬身一礼:“此乃弘浅见,所拟条陈与律法原则,皆围绕此心此志。具体细则,仍需与诸位同僚及律法官详议。监察院愿成为保障华胥肌体健康之良医,而非戕害政务运转之酷吏。望元首、丞相及诸位明鉴!”
他将最终的决定权交回上方,自己肃立原地,等待着风暴或认可的来临。堂内一片寂静,唯有海风穿过高窗,带来远方潮汐的隐约回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东方墨与李恪身上。这经纬之法,能否顺利初定,皆在二位掌控者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