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鲸计划”的浪潮,最先也最猛烈地拍打在华胥国几处核心的造船基地——琉求墨城最大的“龙吟坞”,以及链州那依托天然深水良港扩建的“沧海坊”。
景象是前所未有的。
龙吟坞,墨城。
数以十计的新辟船台沿着海岸线次第排开,如同巨兽的肋骨。原本空旷的滩涂与林地,如今已被夯实的土地、木质滑道和密集的工棚所取代。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木材的清香、灼热金属的气息、以及煤烟与海风混合的独特味道。
最为醒目的,是那几台巍然耸立、依靠新建的蒸汽机驱动的水力巨型吊臂。它们发出沉稳有力的轰鸣,粗壮的铁链与抓钩,轻松地将预先按标准规格加工好的巨大龙骨构件、厚重的船肋板材,精准地吊运至预定船位。取代了以往成百上千人喊着号子肩扛手抬的场面,效率何止提升了数倍。
“落——!”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如今手持着格物院新制的、带有精确刻度的量具和水平仪,指挥着吊装。年轻的学徒们则奔走在船台之间,核对构件编号,确保每一块板材、每一根肋材都严丝合缝。
锻打声不再仅仅是人力锤击的杂乱,而是蒸汽锻锤那富有节奏的、撼人心魄的巨响。“咚!咚!咚!”每一次落下,烧红的铁板或钢件便在模具中成型,成为舰体坚固的连接件或承重部件。铆接的声响如同疾风骤雨,工人们手持汽锤铆枪,将烧红的铆钉精准地嵌入孔洞,瞬间铆死,连接起一块块钢板,构筑着“铁鲸”的钢铁之躯。
沧海坊,链州。
这里更侧重于舰船的内部舾装与蒸汽动力系统的安装。已完成主体结构、如同巨鲸骨架般矗立在船坞内的舰体旁,架设着复杂的脚手架。格物院派出的技术员,正与船厂工匠一同,小心翼翼地吊装巨大的锅炉。管道工们按照繁复的图纸,铺设着密密麻麻的蒸汽管道、阀门和仪表。
“左舷三号管道,压力测试!”技术员高声喊道。
工匠迅速操作阀门,伴随着嘶嘶的蒸汽声,仪表指针稳稳地指向预定刻度。
“合格!下一组!”
在另一处专设的工坊内,匠人们正在为“镇远级”大型战舰铸造巨大的舰首主炮。熔化的铁水在坩埚中翻滚,被小心翼翼地浇注入巨大的砂型模具,腾起滚滚白烟。这需要极其精湛的技艺和无比的耐心。
人物聚焦:
墨城龙吟坞,头发花白、脸上布满海风刻痕的老船匠陈师傅,抚摸着一段刚刚安装就位的、以复合金属锻造的新型龙骨,眼神复杂。他对身旁一位来自格物院的年轻学士叹道:“后生啊,老夫造船一辈子,从没想过,船可以不用千年巨木做龙骨,还能用这铁疙瘩……还能用这‘蒸汽’怪物推着跑。这手艺,变得太快喽!”
年轻学士沈文澜恭敬回应:“陈师傅,您的手艺和经验,是确保这些铁疙瘩能真正变成劈波斩浪巨舰的关键。没有您把关,图纸终究是图纸。传统匠心与格物新学,缺一不可啊!”
陈师傅闻言,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些许,拍了拍沈文澜的肩膀:“说得好!那咱们就老少联手,造出这世上最厉害的铁船!”
数月后,龙吟坞一号船台。
华胥国“铁鲸计划”下,第一艘新造“惊澜级”改进型战舰,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下水仪式。没有过多的喧哗,没有观礼的人群,只有参与建造的工匠、技术人员和少数军方代表。
东方墨亲临现场,与青鸾、李恪等人肃立岸边。
当支撑舰体的最后一道木楔被敲掉,巨大的舰体顺着涂抹了厚厚油脂的滑道,发出低沉而威严的摩擦声,缓缓、继而加速滑入海中,激起巨大的浪花,稳稳地浮于碧波之上。
舰首那覆盖着红绸的徽记在入水瞬间显露——并非传统的凶猛兽首,而是一枚简洁的、由浪花与星辰构成的图案,象征着华胥志在海洋与远方的抱负。
没有欢呼,但所有见证者眼中都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这不仅仅是一艘船的下水,更是“铁鲸计划”迈出的坚实第一步,是华胥海权梦想照进现实的铿锵足音。
这艘新“惊澜”的顺利下水,极大地鼓舞了所有参与者的士气。船台上,更多的“铁鲸”正在孕育,匠魂与格物之光交织,推动着华胥向着既定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