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鲸计划”的宏图既定,压力与动力便如同汹涌的潮水,第一时间拍向了华胥国技术的心脏——格物院,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各大造船工坊。
墨城格物院主楼内,灯火彻夜通明。首席公孙先生召集了冶铸、蒸汽动力、船舶工程、数学测算等各领域的顶尖学士,济济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墨香、纸张的气息,以及一种高度专注的紧张感。巨大的黑板被各种公式、草图和数据填满。
“诸君,‘铁鲸计划’之成败,首重我格物院能否攻克三大难关!”公孙先生声音洪亮,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位面色凝重的学者。
第一关,巨舰之骨。
一位专精船舶结构的学士指着“镇远级”的初步线图,眉头紧锁:“元首要求舰体更大,装甲更厚。这意味着龙骨需承受数倍于‘惊澜级’的应力!现有巨木难寻,即便寻得,其天然性状亦难保证。必须寻求新材,或革新结构!”
冶铸坊的负责人立刻接话:“我等正在试验以熟铁与韧性钢材复合锻造巨型龙骨与肋骨框架!格物院最新改进的水压锻锤,力道千钧,或可一试!然,如何确保锻接处无瑕,如何防腐防蛀,尚需大量试验!”
“计算!必须进行最严密的结构测算!”数学组的领袖挥舞着炭笔,“负载分布,应力集中点,风浪下的形变……所有数据,必须精确到毫厘!我们需要更大的静水池进行船模测试!”
第二关,更强之心。
蒸汽动力部的气氛同样炙热。“‘镇远级’需更强劲之心脏!”一位脸上还带着煤灰的年轻学士激动地说,“现有锅炉若简单放大,效率不增反减!必须重新设计炉膛,优化管道布局,提升热效!还有,大型战舰需要更稳定、更持久的动力输出,对阀门、曲轴、传动机构皆是考验!”
“材料!还是材料!”另一位老成持重的工程师叹息,“更高压力的锅炉,需要更能耐受高温高压的钢材!密封技术也需革新,否则蒸汽泄漏,便是心腹大患。”
第三关,快艇之魂与量产之钥。
“蒸汽快艇,要求极致的轻量化与功率密度。”一位专注于小型动力的女学士发言,“需将蒸汽机进一步小型化,同时维持甚至提升功率。这需要对每一个部件进行极限优化,重量必须以‘两’来计算!”
而负责生产流程的大家则提出了更现实的问题:“一百艘‘惊澜级’,十艘‘镇远级’,还有数量不明的快艇……若依古法,一舰一造,耗时费力,五年绝难完成!必须推行‘标准化’!所有构件,预先制定统一规格,分由不同工坊同时制造,最后总装!图纸、公差、接口,必须毫厘不差!”
争论,计算,草图被不断绘制又推翻。格物院内,思维的碰撞比锻锤的轰鸣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墨城及链州的主要造船基地也已闻风而动。经验最丰富的船匠大师傅被召集起来,与格物院派来的学士们一同研讨。
船台上,老师傅抚摸着正在建造的“惊澜级”舰体,对身边的年轻学士感叹:“后生,你们画在纸上的线图,最终要靠我们一凿一铆变成真家伙。这新式战舰,铁骨木肉,蒸汽为魂,老祖宗传下的手艺,好多都用不上了,得跟着你们学新东西啊!”
年轻学士恭敬回应:“老师傅,您的经验同样宝贵!木材的选料、处理,船体的流线,这些格物之理也需实践印证。我们携手,方能铸就真正的‘铁鲸’!”
决定迅速做出:启用最新建成的、依靠水力驱动的巨型船坞和龙门吊;扩大标准化构件加工工坊的规模;格物院成立“舰船技术攻坚”专项小组,驻扎造船一线,随时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在琉求与链州开辟新的专用船台,以容纳同时开工的众多舰船。
格物院与造船工坊,这两大引擎已然全力启动。技术的根基正在被疯狂夯实,只为支撑起那即将下水的、承载着华胥海权梦想的钢铁巨鲸。前路挑战重重,但华胥的格物精神与工匠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迎向这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