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元年深秋,琉求墨城的中央议事厅。
巨大的海图几乎覆盖了整个主墙,其上色彩分明,清晰地勾勒出华胥国如今令人瞩目的疆域:核心的琉求本岛如同不沉的母舰;向北,链州如珍珠串般拱卫;向西南,盘州、云崖州如同伸出的臂膀;更南方的爪哇诸洲则构成了广阔的南洋屏障。而一条最新标注的、由霞屿岛向东北延伸至倭国方向的虚线弧链——“潜龙之链”,则象征着华胥目光所及的最新前沿。
东方墨静立于海图前,身姿挺拔。青鸾与李恪分坐两侧,其余几位负责航运、格物、经济及墨羽情报的核心成员亦在座。气氛并不压抑,却带着一种审视全局的深沉。
“诸位,”东方墨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他的目光依旧流连于海图之上,“自墨城奠基,至今已逾十载。我等筚路蓝缕,自琉求而链州,而南洋诸洲,乃至如今这‘潜龙之链’。疆域日扩,贸易日繁,‘墨城之盟’影响渐广,此皆赖诸位同心,亦是我华胥生机所在。”
他话锋随即一转,手指沿着海图上那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及海上交通线缓缓移动,从寒冷的北链州,到酷热的南洋爪哇,再到那孤悬海外、星罗棋布的“潜龙之链”。
“然,疆域拓展,亦意味着责任与风险倍增。”他的指尖最终停在海图中央那片广阔的蓝色海域,“诸位请看,我华胥之命脉,十之七八系于这茫茫大海。商路、补给、信息、乃至安全,皆赖海上通道畅通无阻。”
“现有舰队,‘惊澜级’不过五十余艘,分散于如此广袤之海域,巡防本土尚可,若要确保南洋诸州安稳,保障‘潜龙之链’情报畅通,威慑可能来自倭国乃至西方(大唐)的海上觊觎……力有未逮。”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青鸾身上:“青鸾,你执掌军务,当知海上防御,若有千里之堤,一处蚁穴,亦可酿成溃决之祸。我华胥海岸,何处不是门户?何处不需警惕?”
青鸾神色凛然,颔首道:“元首所言极是。目前舰队分驻各要地,已是捉襟见肘。一处有警,驰援往往需时。若遇多线挑衅,更是首尾难顾。海上无险可守,唯有依仗舰船之利,形成绝对优势,方能御敌于外海,保境安民。”
东方墨微微点头,重新面向海图,语气变得愈发凝重:
“潜龙之链,是我华胥未来之眼,亦可能成为他人眼中之刺。倭国近在咫尺,其心难测。大唐虽暂时困于西北,然其体量庞大,焉知他日不会将目光重新投向这海外万里?届时,若无一支足以令其忌惮的海上力量,我等辛苦开创之基业,恐将沦为他人砧板之鱼肉。”
他停顿片刻,让话语中的重量沉淀下去,随即以清晰而坚定的声音,抛出了本章的核心议题:
“故,今日请诸位前来,共议一事:欲保我华胥现有之基业,拓未来之疆土,非拥有一支能纵横四海、形成绝对制海之权的强大舰队不可。旧有之规模,已难适应今日之局面。我华胥,需要更多的‘铁鲸’,需要更快的‘利箭’,需要一张能覆盖我们所有利益攸关海域的,钢铁巨网!”
他的话语在议事厅内回荡,仿佛为即将展开的宏大计划,敲响了定音之锤。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那幅巨大的海图,心中已然明了,一场关乎华胥未来海权的深刻变革,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