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流水,悄然滑过“潜龙之链”的珊瑚礁盘,数月转瞬即逝。
倭国九州沿海,一个寻常的渔村。海风带着咸腥气息,吹拂着晾晒的渔网。几名刚从外海归来的老渔民,围着小小的火塘,啜饮着浑浊的米酒,低声交谈。
“喂,你们最近在南边那片星星海(指代岛链区域,因岛屿散落如星辰而得名)附近,有没有碰到什么怪事?”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老渔民眯着眼问道。
“怪事?能有什么怪事?”旁边的人不以为意。
“前些日子,好像远远看到过一两艘船……不像咱们的,也不像唐国来的商船,样式有点怪,跑得还挺快,一眨眼就看不见了。”刀疤脸回忆着,语气有些不确定。
“哦,那个啊,”另一个稍年轻的渔民插嘴,“我也瞥见过一次。估计是南边哪个岛上的生番吧?或者是从更西边来的商人,迷了路?那片岛子荒得很,连口水都难找,谁会在那儿待着?”
“也是,”刀疤脸摇了摇头,将碗里的残酒一饮而尽,“估计是看花了眼。真要有人,还能不靠岸换点淡水吃食?怕是海市蜃楼吧。”
话题很快转向了鱼群的动向和明天的天气,那点微不足道的“异常”,如同投入大海的一粒沙,未曾激起任何涟漪。倭国朝廷的目光,此刻正更多地投向西方的大唐,忙于汲取文明,或是内部权力的梳理,对这南方遥远海隅的些许模糊传闻,根本无暇也无意深究。
而在“潜龙之链”某个被命名为“隐礁”的据点内,一名墨羽观察员正透过精心伪装的岩缝,冷静地记录着:
“倭国小型渔船一艘,自西北方向来,于据点东北五里外海域徘徊约半个时辰,似在捕鱼或寻找什么,未靠近主岛区域,现已向西北返回。判断为常规渔业活动,未发现针对性侦察迹象。”
据点内,负责通讯的成员小心地将记录卷成细卷,放入特制的防水信筒,绑在了一只精神抖擞的海鸟腿上。海鸟扑棱着翅膀,很快消失在蔚蓝的天际,向着霞屿岛的方向飞去,那里会有接力的同伴,将信息一站站传回墨城。
类似的报告,正从链上各个据点汇总。偶尔有倭国或不明身份的船只靠近,都被严密监控,但华胥的人员始终恪守着最高指令——如岩石般沉默,如影子般隐匿。他们记录,分析,却绝不主动暴露。
琉求墨城,中央议事厅。
东方墨阅读着由玄影整理送来的、关于“潜龙链”运行数月来的综合报告,以及那条关于倭国渔船无意间靠近的记录。他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倭人已有微澜,然未成警觉。此乃常态,亦是机遇。”他放下报告,对身旁的青鸾缓声道,“‘潜龙’之要,在于‘潜’。此刻的平静,正是我们积蓄力量的宝贵时机。”
他走到巨幅海图前,目光再次落在那条已标注了数个隐秘三角符号的弧线上。这条链,如今已不再是图纸上的构想,而是实实在在地开始履行其“眼睛”与“耳朵”的职责。
“让墨羽继续保持最高级别的隐蔽。格物院加速技术研发,我们要让这些据点更加自持,更加‘不可见’。”东方墨的声音带着一种沉淀后的力量,“潜龙在渊,非为永蛰。今日布下的每一子,记录的每一笔数据,都是在为未来那个风云激荡的时刻,积蓄扭转乾坤的力量。”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当这条锁链真正显现其威力之时,在西太平洋上可能掀起的惊涛骇浪。而此刻,一切依旧平静,唯有海图上的那条弧线,在知情者眼中,闪烁着冰冷而战略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