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带着所有人在他们自己的工位上把他们该负责的工序做好,做熟练之后,第二日才正式开始做卤味以及酸辣鸡爪之类的东西,至于最后一道工序,应成业选了村长家的儿媳妇和族长家的儿媳妇,他们就只管装料包,然后放锅里煮最后一道,煮好之后那些料包没用的就会被他们直接放进火里烧了,烧火这些事则是聘请了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过来帮忙,孩子们都大了,他们自己年纪也摆在那,出去都没人要他们做工,可是没钱又不能生活,孩子们也困难,他们那也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些人都是看着应成业长大的,对于他们,应成业也给了一天二十文钱,烧火煮都在一个屋子里,而且是最大的屋子里,四面都做了窗户,确保通风。
不会让里面的人觉得热,冬天还好,正是冷的时候,还可以保暖,夏天就不会那么好过了,不过现在他们不担心,这时候天已经开始冷了下来,大家基本上都穿了冬衣。
做那些清洗活计的,除了戴手套之外,还给他们提供热水。
中午还管一顿饭,当然也是荤素搭配,有时候是馒头,有时候是大米饭,当然还有面食之类的,饭后还给他们提供水果。
第一天吃到这些饭的时候,来这做工的人全都是傻掉的神情,等他们端着饭碗坐下开始吃后,在回过神,眼圈渐渐红了。
而那些在这里做饭的人从开始做饭嘴角的笑容就没下来过。
主家说了,会天天有肉吃,这比他们自己家吃的还要好。
怎么能让他们不高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很是荣幸他们能来这里做工,同时,心中更加坚定要好好做下去,绝不会做出背刺之事。
能遇到这样的主家,他们上辈子一定是做了不少好事才有这样的回报。
应瑾瑜一家自是不知道这些人的心里想法,只是看到在这里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是笑容,他们也是高兴的。
考完童生试之后,应瑾瑜他们得到两天的休沐,一大早,应瑾瑜就带着小侄子们去了作坊看大家忙活。
刚一进到院子里,就闻到那霸道的香味。
只是应瑾瑜的目光却在院子里看来看去,发现里面没有一棵树之后,记了下来,准备让她爹在这里种上果树。
正好他们家包的山也打算开荒了,到时候也有理由说这些树是哪里来的。
每个房间都转了一圈,应瑾瑜走在前面看,几个小的在后面跟着,就像小弟一样跟着他们的老大,大人们见了,都忍不住笑出声,有些刚来的没见过他们,村里人就给他们介绍是这主家的孩子,还特别介绍了应瑾瑜。
大家看到胖乎乎的小娃娃也很是喜欢。
应瑾瑜小大人般的和大家打招呼:“叔叔,婶婶们,大家好,只要大家好好干活,我爹不会亏待你们的。”
“好好好,我们一定好好干活,哈哈哈。”
“这小姑娘真可爱。”
“就是,小小年纪就知道怎么让人给她干活,将来一定会很了不起。”
一些人看应瑾瑜这么可爱,起了逗弄她的意思,纷纷开口。
然后,又有人接话道:“小丫头,我们好好干活,你爹会怎么奖励我们啊?”
应瑾瑜也看出他们逗弄,不过也没有计较,而是一五一十的道:“只要是每个月的优秀员工,会有一两银子的奖励,当然了,这可是最优秀的哦。每个月只有一名。”
想了想,应瑾瑜又补充道:“不过,要是都表现的很好,我爹会给你们每个人都涨工钱的,嘻嘻。”
“你们可不能为了得到这个优秀员工称号作弊哦。叔叔,婶婶们,我看好你们,我相信你们都是好人的,是不是?”
小丫头眨巴着大眼睛对着在外面清洗工作的人说道。
她声音不小,就是在屋里的人也能听的清楚。
应瑾瑜也是为了给这些人打预防针,故意说的这么大声。
让每个人都知道要踏踏实实做工,才有好的回报。
郑春秀和许迎娣都在屋里做最后一道工序,时不时也会出来透透气,看看其他人有没有问题,需要解决的。
就听到应瑾瑜这些话。
两人眼中都是笑意。
许迎娣现在把应瑾瑜这个小姑子当宝贝一样宠着,而且她后知后觉的发现,只要和小姑子亲近,她就会有好运发生。
只要她对小姑子好,她想要做的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当然都是好事。她现在跟着婆婆做事,每个月也是有月银的。再加上山上要种果树,那可是一笔大买卖,不比在镇上开铺子差。
而且听她家男人说了,这些果树可都是难得的果子,好吃不说,关键没有什么地方能有。
这果子到时候也和那些菜一样卖到京城,卖到皇宫里,他们家岂不是要真的发达了。
思及此,许迎娣脸上的笑容更大也更加真诚了。
“小妹,你带着这些皮猴子累不累啊,你想做什么,就让他们来就成,最近练功,小妹都瘦了,回去让白芷多做点肉给小妹吃。”
“二嫂,你别这样笑,我害怕。”应瑾瑜看着她这二嫂最近时不时的对自己笑的好似自己是金元宝一样,要抱她,就忍不住一阵恶寒。
应开心紧跟着附和:“就是,娘,你最近对小姑姑笑的,好像大灰狼见到小红帽。”
这是应瑾瑜给他们讲的故事,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许迎娣没听过,自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听见小儿子说自己是大灰狼,脸上的笑容立刻收了。
应开心见他娘这样,立刻叫了起来:“小姑姑,奶奶,救命啊,娘要打人了。”
看着小儿子这一副为自家小妹唯马是瞻的模样,许迎娣就哭笑不得:“得了,今天不打你,真是又怂又爱玩。好好伺候你小姑姑。”
在这做工的人看着应家几个男娃如众星捧月一样围着应瑾瑜都有些不解,应家村的人倒是见怪不怪。
虽说他们这个朝代从先皇登基以来一直奉行女人也可以同男人一样读书,考科举做官,或者做生意,但是贫苦百姓们还是觉得男人才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为家族传宗接代的,女人读书不读书的不重要,而且他们还是更看重男子,这是大多数家庭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