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郊区颠簸的小路,最终停在了一处远离尘嚣、被高墙电网环绕的建筑群前。哨兵严谨地检查了证件和指令,厚重的铁门才缓缓开启。这里不像监狱,更不像疗养院,而象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高度保密的研究基地或安全屋。
陈时在两名军装士兵的“护送”下,走下车。空气清新冷冽,带着初冬的寒意,远山轮廓模糊,一切都显得过于安静和秩序井然,反而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他怀中的《“灯塔”项目最终日志》仿佛重若千钧,不仅因其内容,更因其代表的未知与风险。
他被带入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内部陈设简洁到近乎单调,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摆满了各种技术书籍和旧期刊的小书房。窗户是特制的,只能看到外面有限的庭院景色。
“陈先生,这是您的临时住所和工作室。赵将军吩咐,请您先休息适应一下。技术团队明天上午会过来与您对接。在此期间,请您不要离开这栋小楼的范围。门外有警卫值守,您有任何需要可以告诉他们。”带队的军官语气礼貌但疏离,交代完毕后便留下陈时一人,转身离开。
门被从外面轻轻带上,清晰的落锁声表明这并非虚言。
陈时站在客厅中央,缓缓环顾四周。安全?或许吧。但更准确地说,是最高级别的软禁。军方提供了庇护,但也牢牢掌控着他。他们需要他解读日志,却又对他充满戒备。
他没有立刻去翻阅那本至关重要的日志,而是先极其仔细地检查了整个小楼。不出所料,各个角落都隐藏着极其隐蔽的摄像头和监听设备,技术水准远超普通安保。他没有试图去破坏或屏蔽,那只会徒增怀疑。
他走到书房,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厚厚的、关于早期神经网络理论的旧书,然后回到客厅沙发坐下,看似在阅读,实则大脑在飞速运转。
军方暂时压制了郑国明,但“渔夫”的势力盘根错节,绝不会善罢甘休。那个神秘的第三方武装力量(密室入侵者)身份成谜,目的不明。守夜人组织在这次事件后也销声匿迹,他们的真正意图仍需警惕。而沈余……赵将军只是承诺追查和保护,至今没有确切消息。
他摸了摸裤袋里那块沾染了未知物质的金属碎片,这是目前唯一的实物线索。
当前最关键的任务,是解读日志。但这不能完全按照军方的步调来。他必须在军方技术团队介入之前,尽可能快地掌握里面的核心秘密,尤其是关于“锚点协议”和可能制约郑国明的部分,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安全筹码。
他需要工具。军方明天才会提供“技术团队”,但他等不了那么久。
他的目光落在书房那个老旧的台式电脑上。军方提供的设备,他不敢轻易使用。但他有自己的方法。
他起身,假装活动筋骨,再次走进书房。他仔细检查了那台电脑,果然,网卡物理断开,所有USb接口都被特殊胶体封死,根本无法连接外部设备。
但这难不倒他。他拆开电脑主机箱侧板(螺丝并未特殊处理),露出里面的硬件。他小心地拔下硬盘的SAtA数据线和电源线,然后从自己一直贴身藏着的一个极小、极薄的工具包里,取出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自制的高速无线网桥适配器,巧妙地并联接入硬盘的接口,并用绝缘胶带固定好。
这个适配器可以通过特定的、极其微弱的无线信号,与他的个人加密网络进行短距离连接,虽然速度不快,但足以传输关键指令和接收数据。
他重新装好机箱,启动电脑。电脑依旧处于断网状态,一切如常。但他隐藏在头发下的微型骨传导耳机里,已经传来了极轻微的连接成功的提示音。
准备工作就绪。陈时深吸一口气,终于将那份厚重的《“灯塔”项目最终日志》放到了书桌上。
他并没有急于打开。而是先拿出手机(军方并未没收他的私人手机,但显然信号被屏蔽和监控了),调出摄像头,开启微距模式,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极其仔细地扫描日志的封面、封底、书脊、每一页的页眉页脚、甚至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微小划痕或污渍。
扫描完成,他将图像数据通过隐藏的无线连接传输出去,启动了自己远程服务器上的几个高级图像分析算法,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隐藏水印、微点密码或者结构异常。
等待分析结果的同时,他才开始小心地翻阅日志的内容。
日志的前半部分,是大量深奥难懂的神经生物学理论、意识建模数学公式、以及早期脑机接口的实验记录,充满了秦瀚天才的构想和艰难的探索。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对科学的热忱,但也逐渐流露出对技术可能被滥用的深切忧虑。
中段开始,出现了更多关于“稳定性”、“伦理边界”、“意识熵”的讨论,以及一个名为“情感贴现”现象的多次提及。秦瀚发现,在意识数字化模拟过程中,情感记忆、特别是那些强烈的、负面的情感体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的传输存储,出现一种诡异的“价值衰减”和“细节丢失”,就像货币被贴现一样。而这种现象,极可能导致模拟人格的严重偏差甚至崩溃。
他试图寻找解决“情感贴现”的方法,并由此提出了“锚点”理论的雏形——需要一个稳定的、真实的“情感锚”来固定数字化意识,防止其消散。但日志中也坦言,寻找和定义这种“锚”极其困难。
后半部分,日志的笔迹开始变得有些潦草和急促,充满了更多未经验证的激进猜想和……与某个代号“Zm”的通信记录片段(显然经过加密和摘要)。内容围绕着“源初代码”、“强制稳定性”以及……“容器”的选择。
看到这里,陈时的心沉了下去。秦瀚后期的研究,在遇到瓶颈后,似乎在与Zhong min的交流中,逐渐滑向了更危险、更不顾伦理的方向。
就在他全神贯注于日志内容时,远程服务器的图像分析结果反馈回来了。
算法在日志封皮的内层夹纸中,发现了一组用特殊磁性油墨打印的、肉眼完全无法看到的复杂坐标序列和……一个极其微小的生物特征加密锁的图案!图案旁边,还有一行小字:“验证通过后,于‘余温’显形。”
坐标序列指向一个位于境外数据港的匿名云存储服务器!而生物特征加密锁的图案结构,竟然与陈时自己设计的、“余温”平台核心用户数据库的加密验证模块高度相似!
秦瀚……竟然在多年前,就将一部分最关键的数据备份在了境外,并且将解密密钥,隐藏在了与“余温”平台相关的生物特征验证中?!他怎么会知道“余温”?还是说,这只是一种巧合的技术同构?
“于‘余温’显形”——意思是,必须通过“余温”平台的特定验证流程,才能获取访问那个云存储服务器的最终密钥,从而拿到秦瀚隐藏的真正核心数据?!
这个发现让陈时惊出一身冷汗。秦瀚的计算竟然如此之深,跨越了时空,将最后的钥匙,藏在了一个他几乎已经放弃的、用于交易情感残值的平台里!
这意味着,他必须重新接触“余温”平台,并且要动用最高权限,这几乎必然会被军方甚至其他监控势力察觉!
而那个生物特征加密锁……验证需要什么?他的指纹?虹膜?还是……其他更隐秘的特征?
就在他陷入震惊和沉思之际——
咚咚。
书房的门被轻轻敲响。
门外传来警卫刻板的声音:“陈先生,赵将军前来探望。”
陈时猛地合上日志,心脏骤缩!赵将军突然亲自前来?为什么?是发现了他的小动作?还是为了日志?或者……有了沈余的消息?
他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日志锁进书桌抽屉,然后深吸一口气,走向门口。
赵将军突然到访,目的为何?
陈时发现的隐藏线索,会否已被军方知晓?
“于‘余温’显形”的谜题,该如何破解?
重新激活“余温”平台,将会引来多少方的注视?
沈余的命运,是否会有新的转机?
好的,这是《时光折价》第二卷《情感贴现》的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