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县令点点头,说道:
“估计百姓们也不会放到发芽后再去吃吧?”
随后一回想,还是有可能的,万一能存放久一点呢?
随即平静的说道:
“好了,今天你们三人留下,跟本大人一起用这红薯土豆做的晚餐吧!”
三人心里有些怕,但还是老实回答道:
“谢大人!”
董县令喊来下人,吩咐人把土豆红薯做成菜。
随后又问了,种植了多少亩地?长势如何?收成如何?怎样种植?怎样管理?
三人像是商量好似的,一人回答一个问题,不争不抢,这让董县令对他们很有好感!
一炷香的功夫,有下人来禀告,晚饭做好了。
董县令起身向外走去,三人跟在身后去了餐厅用餐。
董县令看着桌子上摆盘精美的餐食,很高兴。
楚爷爷三人就有些忐忑了?
董县令嘴角含笑,开口说道:
“坐下来,一起吃吧!”
三人恭敬的行礼道:
“谢谢大人!”
三人等到县令大人坐下后,才如坐针毡的坐下,等待县令动筷子夹菜后,才慢慢吃起来。
董县令尝到香甜的红薯后不断点头,随后吃了炒土豆丝后,满意的笑了。
三人看着这样的县令,心里松了一口气。
饭后,董县令对着楚爷爷说道:
“明天会有人组织些人,去你那庄子上挖红薯土豆,你们自己看着留些种子,其他的要拉到县衙的粮仓来,至于价钱,还要等圣旨,可明白了?”
三人齐齐行礼道:
“谢大人!”
随后三人出了衙门,找了最近客栈休息一晚。
董县令回到后院书房,激动的睡不着,连夜写了折子,不放心又写了两封信,一起送往京城。
第二天早上卯时一刻便让下人去告知丁师爷,组织附近村庄的村民,一起去赵家田庄帮忙挖红薯和土豆。
丁师爷是个有责任心的人,雇佣了三十个壮劳力,浩浩荡荡的跟着楚爷爷他们的马车来了庄子上。
赵家田庄红薯地
楚奶奶带着家里人在红薯地里割藤蔓,还没来得及挖红薯。
此时,楚父直起腰来,准备再向前走两步再割红薯藤,转头便看到从庄子的方向来了很多人,尘土飞扬。
楚父赶快小跑去楚奶奶身边,小声说道:
“娘,我爹带人回来了,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楚奶奶抬头看一眼,说道:
“嗯,去吧,一会情况不对,我带着大家往果树林里跑!”
楚父无奈,安慰道:
“呃,放心吧,娘,不一定是坏事!”
楚奶奶点头道:
“行,知道了,你去看看吧!”
家里人都注意到庄子门口那里有一群人,以为是来帮忙干活的,根本没有往别处想,依旧认真干活。
楚梓柠看到了,赶紧站起来,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些人看。
楚父经过这里时,温和的摸摸闺女的小脑袋,安慰说道:
“没事,应该是你爷爷带人来,帮忙收红薯土豆的!”
楚梓柠乖巧点头,道:
“好,爹!”
楚父一路小跑过来,看到自家二哥,以及从马车下来的村长,族长和他爹,后边跟着的二三十人,一个也不认识。
楚父上前打招呼后,楚爷爷说道:
“老三,你去将马车赶家里去!”
回头说道:
“老二,你带着人去挖红薯吧,看到你娘了,告诉她一声,别让她担心!去吧!”
楚二伯和楚父分别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楚爷爷邀请道:
“小叔,大侄子,咱们去庄子上喝口茶吧!”
村长说道:
“好的,义叔!”
族长点点头,说道:
“君义,一会带我们去这庄子上的田地里逛逛吧!”
楚爷爷连忙点头,说道:
“嗯,小叔,大侄子,我是想让你们四处看看,如果觉得好,可以让咱们村子里跟着这样搞起来,你们觉得呢?”
村长思考片刻,觉得可行,便点点头,表示同意!
族长想的就多了,这样规划一下,村子里可用的地方有多少,要带多少人做起来,怎么解决后续的问题?
片刻后,还是点头,表示同意了!
三人在庄子上喝了茶,便从院外的小路走出来,先去看了红薯地,又去土豆地里走上一圈,这样走到苹果树林外围,便走了进去。
经过灵泉水浇灌过的果树苗现在长得比较粗壮了,明年多少都能结几个果子。
三人走走停停,便来到了篱笆院,看到院子里养的大公鸡,族长两人好奇的观察了一圈,村长疑惑道:
“义叔,你们怎么养的都是公鸡呢?多养点母鸡可以下蛋,到时候来卖钱也划算啊!”
楚爷爷实话实说,道:
“嗯,你二弟去村里收小鸡时,买到什么算什么,这不是公鸡就多了些!”
随后又说:
“院子里养了三十多只母鸡,估计明年母鸡就多了,这个要慢慢来!”
族长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的!
此时,想要有更多的小鸡,需要老母鸡去孵化,没有人工孵化技术可以帮忙。
三人走到兔子棚,查看了一下兔笼的兔子。
看着这肥嘟嘟,毛绒绒的兔子,心里都有了计较,同时还很高兴!
既然义叔家(君义侄子家)能喂养活,那他们也可以跟着学学!
族长迟疑的询问道:
“君义,你看可不可以教教族里的人养兔子?”
随后,说道:
“放心,不会和你们抢买家,回去我问问有会做熏干兔,或做腊兔的,到那时都做成干兔去卖!”
楚爷爷谦虚的说道:
“哎,小叔,你说的什么话,只要村里人想养兔子,我们肯定会教的!”
随后又说道:
“只是,这养兔子的事情,都是我家老二在管,他没多少时间!”
村长连忙接话道:
“义叔放心,我们回去找几个脑子灵活的小伙子,或者几个养鸡不错的妇人跟着学,学会了让他们去教村里人,偶尔让二弟去巡视一下就好!”
楚爷爷思考片刻,便替楚二伯答应下来。几人走到桃林,查看了一番走出果园,准备去红薯地。
庄子大门口,赵衙役带来一辆马车的粮食和蔬菜,在大门口等着,楚爷爷三人走到这里,便看到了。
楚爷爷急忙上前问候道:
“让赵大人久等了!”
赵衙役连连摆手道:
“不妨事,赶紧将粮食卸车吧,这是给那些劳力的口粮,到时还需要楚大叔家帮忙做好饭菜!”
楚爷爷爽快的答应道:
“好的,没问题!”
卸车后,赵衙役又跟着运粮马车回县城了。
此时,三人已经在红薯地里,接替了楚奶奶几人手里的活,继续割着红薯藤蔓。
楚二伯带着张大旺和王柱,三人各自赶着牛车拉藤蔓,准备放到篱笆院外的空地上晾晒,等晒干后可以做冬储家畜饲料。
雇佣过来的人里,有几人帮忙装车,剩下的二十几人忙着挖红薯。
只看那一个个的人,有的面带好奇,有的满脸欣喜,有的疑惑不解……各种欣喜的表情都有!
还有小声交流的:
“这个叫红薯的,真不错!”
随即就有人接话道:
“是啊,这一棵有好几个!”
还有人说道:
“嗯,有那挖坏的,还说有甜香味呢?”
随即有人不敢置信的问道:
“真的假的?”
确定事实的人肯定的说:
“当然是真的!”
随即又说:
“不过还是好好干活吧,这是县太爷要的东西!”
“嗯嗯,仔细一些吧!”
话落,便埋头挖起红薯来。
楚奶奶带着妯娌三人和几个孩子回到庄子上,开始准备午饭。
幸好从家里拉来了一车红薯和土豆,开始还想着给家里空出地方来,现在可是派上用场了。
中午饭做的杂粮饭,蒸的红薯,炖的白菜土豆。
雇佣的劳力看着这满满的大盆饭菜和蒸红薯,心里很高兴,面上亦是笑呵呵的,心满意足的大口吃着饭菜。
饭后,楚奶奶让妯娌三人烧水,田妞和顾大丫帮忙去地里送水。
此时,王齐带着三个小孩子们去了果林玩。
楚梓柠看着这果树上的黄叶子,想象着红苹果挂满枝头,越想象就越想吃,只好低着头慢慢跟在姐姐身后走着。
三堂哥又跑没影了,估计是跑去山坡上了吧?
山坡外围有二伯种的野酸葡萄,这是上山砍柴时遇到的,想到王二说过的话,便带了回来,没想到种上就活了过来。
其实是楚梓柠小朋友去浇了灵泉水,现在的野葡萄也没有山上的酸了,吃起来口感更好。
傍晚时,红薯地里已经出土了二十多亩地的红薯,照着这样的速度,估计需要四五天才能全部收获完并运送走。
下午时,丁师爷带着两个衙役和十多辆牛车过来,称重后,将挖出来的红薯运回粮仓里。
楚二伯和楚父用家里的牛车,一起去帮忙运送红薯。
丁师爷注意到后,满意的点点头,想着,这家人是个实诚人,没有因为家里人有功名就眼里不容人,适合结交做朋友。
大概,二十五亩地,称重六万多斤,这样估算下来就是一亩地两千四百多斤。
回到县衙,丁师爷激动的跑去县令的书房,连敲门都忘记了,推门而进便开始手舞足蹈的说道:
“大人,这是大喜啊,现在已经收获了六万多斤的红薯了。”
董县令激动的站起身,问道:
“真的?这是多少地的?”
丁师爷接着说:
“大概有二十五亩地!”
“剩下的还有二十多亩地呢,这不算着土豆!”
董县令激动的走来走去,忙说道:
“再找人去帮忙挖出来,争取两天干完活!”
随后,喃喃自语道:
“这样,就能再加急写封奏折了!”
丁师爷犹豫的说道:
“大人,那楚家人目前看着还不错!”
董县令疑惑道:难道丁师爷收了好处?
询问道:
“哦?怎么不错了?”
丁师爷如实回答道:
“是这样的,咱们雇佣的牛车不多,他家有三辆牛车,一辆马车,帮着咱们运输了几趟!”
随后说道:
“再就是,我私下打听到,他家取得功名后也没有瞧不起人,有钱后更没有狗眼看人低,所以……”
董县令满意点头,道:
“嗯,这样不错,他们村的村长和族长说话也有分寸,这楚老头说话有理有据的,也没有争强好胜!”
随后说道:
“不错,如果他们村子想自行发展,便行个方便吧!”
丁师爷恭敬道:
“是,大人!”
就看他们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此时,董县令和丁师爷同频想着。
此时,村长和族长没想到,他们两人多考虑了一番,三人商量的结果,会让他们有机会发展村庄。
吃过晚饭后,楚爷爷没让家里人回去休息,而后沉思片刻,说道:
“这几天,家里都会有人进进出出的,老二,老三带着张大旺和王栓在地里忙着,家里的孩子要有人看好,这个要老婆子你安排好,还有家里的的饭食,不行就多准备些,没粮食抓紧时间去买,还有后院的鸡和兔子都要养好!”
回想一下,总结道:
“嗯,就这些吧!”
楚二伯和楚父答应道:
“好的,爹!”
“嗯,爹,我和二哥配合好!”
楚爷爷点点头,说道:
“嗯,好好好,行了,回去休息吧!”
第二天早上辰时三刻(大概早上八点),丁师爷又带了二十多人过来了。
看到楚二伯高兴的说道:
“楚老弟,这二十人,你看着安排吧!”
楚二伯连连点头,说道:
“谢谢丁大人啦!”
随后询问道:
“进庄子上喝杯茶?”
丁师爷摇头道:
“不进去了,衙门还有事!”
随后说道:
“哦,对了,一会老赵送口粮过来,记得帮忙卸车!”
楚二伯连忙答应着:
“丁大人放心,家里有人在家接待!”
丁师爷满意点头:
“嗯,去忙吧!我这就走!”
话落,转身就上马车,车夫扬起鞭子,马儿“嘚嘚嘚”的跑了起来。
楚二伯带着二十多人去了土豆地里,安排十人在前面拔土豆秧子,后边二人一组挖土豆,装土豆。
村长和族长去了红薯地,带着五人劳力在前边割红薯藤蔓。
楚爷爷,楚父带着张大旺和王柱,又叫来三人一起装车,往回拉藤蔓。
剩下的人分工挖红薯,往麻袋里装红薯。
此时,田妞和顾大丫推着小推车,各自带着两桶温热水过来了,招呼着大家休息片刻,来喝水。
好一派热闹丰收的景象!
楚梓柠跟着堂哥堂姐,在果树林里走走看看。
一会又将小手背在身后,一副老干部的模样,巡视着果树林。
两天后,县衙的后书房
丁师爷面脸笑容的苍蝇搓手着,话语激动的说着:
“大人,您升官有望了!”
没等董县令回应,随即说道:
“红薯平均每亩地两千六百斤,土豆平均每亩地三千斤,这是在稍微贫瘠的土地上种的,要是肥力能跟上,收获肯定会有更多!”
董县令激动的转来转去,又忙坐下,说道:
“将你做的笔记誊抄一份,把原件拿来,我要将它和奏折一起递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