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庭这个看似祥和的世界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暗流。神仙们虽说不缺钱、不缺官,各类俸禄一应俱全,可他们对“面子”的看重,远超想象。而“特供”“专供”“内供”这些特殊标识的存在,恰好成了满足他们面子需求的重要方式。
天河水师主将王勃,最近带人前往广寒宫种植桂树,还要和大理院院长包拯一同治理天庭中“特供”“专供”“内供”的不正常现象。
包拯是个铁面无私的人,自从担任大理院院长后,他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特殊供应背后的问题。
在天庭,“特供”“专供”“内供”的物品,即便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虚高得离谱,神仙们也毫不在意,反而觉得用这些东西特别有面子。包拯深知这种不良风气若不及时整治,天庭的风气将会愈发糟糕,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严肃打击这一现象。
王勃对包拯的理念十分认同。他觉得包拯的做法不仅正确,更是天庭长远发展的必要举措。所以,当王勃带着人来到广寒宫后,便开始行动起来。
当时,吕不韦与广寒宫合作生产销售千年寒桂茶,产品上标注着“特供”“专供”“内供”独家生产的字样。王勃一到,便果断出手,取缔了这一做法。嫦娥对王勃的决定表示支持,她也明白,这种靠特殊标识抬高身价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而且还破坏了天庭的正常秩序。
王勃的这一举措,直接导致吕不韦的大象金柜坊效益锐减。吕不韦得知消息后,心中满是不满。但他是个心思深沉的人,并没有将这份不满明显地表现出来。表面上,他依旧保持着平和的态度,可内心却在暗暗谋划,寻找时机准备对广寒宫、王勃和嫦娥进行报复。
在以往,吕不韦对广寒宫的各种干预都是采取看似合理的方式,让人抓不到把柄。如今,他更是小心谨慎,深知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要在暗中等待合适的时机,既能达到打击报复的目的,又不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
王勃在广寒宫忙着种植桂树的同时,也在和嫦娥商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广寒宫的发展,摆脱对特殊供应的依赖。他们希望通过正当的经营,让广寒宫的产品凭借自身品质赢得神仙们的喜爱。
而包拯在天庭中,也在加大力度整治“特供”“专供”“内供”现象。他不断收集证据,对那些违规生产销售特殊供应物品的商家进行处罚。一时间,天庭中人心惶惶,不少商家都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
然而,吕不韦却在暗处密切关注着一切。他发现,虽然目前的情况对自己不利,但只要找到王勃和嫦娥的把柄,或者制造一些麻烦,就能打乱他们的计划。于是,他开始派人四处打探消息,寻找可以利用的机会。
王勃和嫦娥也察觉到了有人在暗中调查广寒宫的异常情况,他们明白,这很可能是吕不韦的手段。但他们并不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整治不良风气的决心。他们一边继续推进桂树种植和广寒宫的改革,一边小心防范着吕不韦的阴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庭中关于“特供”“专供”“内供”的讨论越来越多。有的神仙支持包拯和王勃的做法,认为这能让天庭回归正常秩序;也有的神仙对此不满,觉得失去了这些特殊供应,自己的面子没地方安放。
而吕不韦则在精心策划着一场更大的阴谋,他打算联合一些同样对包拯和王勃不满的神仙,在天庭中制造混乱,将矛头指向广寒宫,以此来达到自己报复的目的。
在这场风波中,天庭的各个角落都受到了影响。一些原本靠着特殊供应获利的小仙,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发愁。他们有的尝试转变经营思路,推出普通但优质的产品;有的却还在幻想着特殊供应能够恢复,四处活动,希望能说动那些位高权重的神仙出面干预。
那些习惯了特殊供应带来的好处的神仙,开始在各种场合对包拯进行指责和刁难。他们有的在天庭会议上公然反对包拯的举措,有的则在私下里散布谣言,诋毁包拯的名声。但包拯不为所动,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凭借着手中掌握的证据,对违规行为坚决打击。
吕不韦看到王勃和包拯面临的困境,心中暗自得意。他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便开始实施自己的阴谋。他先是在神仙中散布广寒宫触动禁制会给天庭带来灾难的谣言,引起了不少神仙的恐慌。接着,他联合那些对包拯不满的神仙,向天庭高层施压,要求对广寒宫进行调查和处罚。
包拯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他向天庭高层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特殊供应背后的利益输送和腐败行为的证据。这些证据让那些支持特殊供应的神仙哑口无言,也让天庭高层认识到了整治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