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见父王对自己的分析很满意,借机说道:“父亲,本来这次我想来协助您审案,尽早把案件突破下来,尽快给天庭一个交代,您却让一步一个脚印解决问题,孰不知,乱麻需快刀,繁事要简办。这件事是否有必要向玉帝请条御旨,我代您主审此案。这次您奏请把闹事水兵押回天河就地审理,我真替您捏把汗,琢磨来琢磨去,这正是我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代我?”李靖不解地看着哪吒,“仅是要突击这个案件么?还是想代我履行天蓬元帅之职?” “这……”哪吒一时语塞。 李靖缓和了下语气,说道:“此次内讧,背后怕是有复杂的势力纠葛。但调查需遵循章法,不可操之过急。”
哪吒满不在乎地摆摆手:“父亲,都什么时候了,还拘泥于这些律法条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正是需要灵活应变的时候,按部就班地查下去,线索都不知断到哪里去了。想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若不是灵活应对,天庭岂不是要遭受更大的灾难?”
“此一时彼一时也。”李靖耐心解释道,“孙悟空之事乃特殊变故,而此次天河水兵内讧,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调查。况且,天庭律法乃是历代仙君共同制定,是维护天庭秩序的根本,岂容随意践踏?若我们都不遵守,又怎能要求他人奉公守法?”
哪吒心中不服,目光炯炯地看着李靖:“父亲,孩儿有个想法。孩儿不想当中坛元帅了,那个帅位每天按部就班,只相当于看大门的,我想放个外任,当天蓬元帅。您看这天河水兵之事,多是施展拳脚的机会。孩儿要是当了天蓬元帅,借这次机会处理妥当,定能立下威名,而且这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兵,可比中坛元帅自由多了。请允许孩儿为您分担繁冗事务。”
李靖听闻此言,心中一惊,他盯着哪吒,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担忧:“哪吒,你莫要胡言乱语。天蓬元帅一职,责任重于泰山,掌管天河十数万水兵,维系天庭水域安危。岂是你能轻易担当的?《天庭官职典》记载:‘天蓬元帅,统御天河,当有雄才大略,沉稳心智,心怀苍生,顾全大局。’你年纪尚轻,心性还不够成熟,遇事容易冲动,这天蓬元帅之位,你现在还担不起。”
“孩儿为何担当不起?”哪吒提高了声音,满脸的不服气,“孩儿自小修炼,武艺高强,又多次随您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在陈塘关时,孩儿降妖除魔,保一方百姓平安;随您征讨东海叛军,孩儿也是冲锋在前,屡立奇功。为何不能当天蓬元帅?前任猪悟能,吃喝玩乐,调戏嫦娥,这种人能当得,我更能胜任。”
“元帅之位,不仅仅是武艺高强便可胜任。”李靖神色凝重,语重心长地说道,“更需要有卓越的领导才能、沉稳的心智和对天庭全局的把控能力。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靠的不仅仅是武力,更是对兵法韬略的精通,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你虽有战功,但在谋略和大局观上,还需多多历练。那个猪刚鬣自有他的长处,此番能与唐三藏等人一道顺利取得真经,就充分说明这一问题。”
“父亲,您总是小瞧孩儿。”哪吒心中的委屈和不满愈发强烈,“孩儿已经长大,有能力处理好这些事情。您不让孩儿尝试,怎么知道孩儿不行?赵括虽纸上谈兵,但初掌兵权时,众人也皆怀疑,孩儿却愿一试,若能成功,便能证明孩儿实力。”
“这怎能相提并论?”李靖又气又急,声音也提高了几分,“赵括贸然领兵,致使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你怎能以如此惨痛的教训为例子?天河水兵之事,关乎天庭根基,一旦统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我怎能让你去冒险?”
“孩儿不怕冒险。”哪吒斩钉截铁地说道,“孩儿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从未怕过。这次也一样,孩儿有信心解决好天河水兵的问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不放手一搏,如何能证明孩儿的能力?”
李靖看着哪吒,心中五味杂陈:“你这孩子,怎么就听不进去劝呢?你若贸然插手,不仅会坏了大事,还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当年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谋士之言,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你难道也要重蹈覆辙?”
“父亲,您若真为孩儿好,就应该相信孩儿。”哪吒的眼中闪烁着倔强的光芒,“让孩儿去做,哪怕失败了,孩儿也无怨无悔。李广为将,一生渴望封侯,虽历经坎坷,却从未放弃,孩儿亦有如此志向。”
“这不是儿戏,容不得你任性。”李靖的声音再次严厉起来,“我已经决定了,你不许再插手天河水兵之事,老老实实回去做你的中坛元帅。无论从重要性,还是待遇,中坛元帅远胜天蓬元帅一职。诸葛孔明一生谨慎,方能成就大业,你应多学习他的稳重,而非一味地冲动行事。”
哪吒心中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他大声说道:“父亲,您太专制了!您根本不了解孩儿的想法,也不相信孩儿的能力。既然如此,孩儿以后也不再过问天庭之事,省得您心烦。”说完,哪吒转身,脚踏风火轮,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营帐。
李靖望着哪吒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无奈与担忧。他深知哪吒的性格,一旦下定决心,很难改变。他担心哪吒会因为这次的分歧而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情,可又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服他。
营帐内,只剩下李靖一人,他望着空荡荡的帐门,长叹一声,缓缓坐了下来。手中的卷宗被微风轻轻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天河水兵之乱背后的重重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