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晨光透过落地窗,洒在苏晓家的客厅里。苏晓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平板电脑,给父母展示上周市级异能赛的录像——屏幕里,她的七彩【万象光域】笼罩战场,激光束精准切开风翼狼的防御,配合李瑶的风刃、赵灵儿的藤蔓、陈曦的能量膜,只用两分钟就解决了三只中级异兽。
“爸,你看这里!林老师教我用光域模拟‘能量屏障’,不仅能挡住攻击,还能帮赵灵儿的藤蔓稳定能量,之前藤蔓总在高强度战斗中断裂,现在再也不会了!”苏晓指着屏幕里的关键帧,眼里满是兴奋。
坐在对面的苏父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眼神从屏幕移到女儿身上——他是市新能源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常年研究“能量传导与稳定技术”,妻子苏母则是材料学专家,主攻“新型异能适配材料”。夫妻俩之前只知道女儿觉醒了光系异能,却没想到短短半年,竟从E级【微光】进化到S级【万象光域】,还能在实战中精准控制能量。
“你这光域的能量凝聚度很高,”苏父放下平板电脑,语气里带着科研人员的严谨,“刚才录像里,激光束切开异兽外壳时,能量损耗只有5%,这比我们研究所目前的‘超导能量导管’效率还高。”
苏母也凑过来,指着屏幕里光域覆盖的区域:“你光域里的能量流动很均匀,没有出现局部过载,这对我们研究‘大面积能量覆盖材料’很有参考价值——我们现在研发的材料,一超过30平方米就会出现能量紊乱,你这光域都覆盖50米了,还能稳定控制。”
苏晓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这些都是林老师教我的!他能‘看到’能量流动,每次训练都能指出我哪里能量浪费了,哪里控制偏了。上次我光域边缘能量不稳定,他让我调整精神力输出节奏,立刻就好了!”
夫妻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趣——他们研究所最近正卡在两个瓶颈:一是新能源传导时的能量损耗过高,二是新型材料的能量承载上限太低,若是能从苏晓的异能中找到灵感,或许能突破困境。
“晓晓,能不能请林老师来家里坐坐?”苏母放下手里的咖啡杯,语气认真,“我们想跟他聊聊异能与能量、材料的关联,说不定能给我们的研究提供新思路。要是方便,也想请他去研究所的实验室看看。”
苏晓立刻拿出手机,给林默发了消息。半小时后,林默就提着一袋新鲜水果出现在苏晓家门口——他刚结束和陈曦的防御训练,听说苏晓父母是科研人员,还对异能应用感兴趣,立刻答应了邀请。
“林老师,快请坐!”苏父起身迎接,热情地递过一杯茶,“早就听晓晓说您指导异能特别厉害,今天终于有机会见面了。”
林默接过茶杯,笑着回应:“苏晓本身很努力,又有很强的能量控制天赋,能进化到S级【万象光域】,主要是她自己的功劳。”
寒暄过后,苏父直接切入正题,拿出研究所的资料册:“林老师,我们研究所目前在做‘新能源高效传导’和‘异能适配材料’两个项目,遇到了些瓶颈。比如这个超导导管,能量传输100米后损耗就达到15%,而晓晓的光域能量传输50米,损耗还不到5%,您能从异能角度给我们分析下吗?”
林默接过资料册,目光落在能量损耗曲线图上——凭借刚提升的“能量感知”能力,他很快发现了问题:“导管的内壁不够光滑,能量流动时会产生涡流,导致损耗;而且导管的材质太硬,不能随能量波动调整形态,局部压力过大就会出现能量外泄。”
他顿了顿,看向苏晓:“晓晓的光域之所以损耗低,是因为光粒能‘自适应’能量流动——遇到阻力时会调整形态,像水流绕开石头一样,而且光域的边缘有一层‘精神力缓冲层’,能减少能量与外界的摩擦。”
苏父和苏母眼睛瞬间亮了——他们之前只考虑过优化材质硬度,却没想到“自适应”和“缓冲层”这两个方向。苏母立刻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您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在导管内壁加一层‘柔性缓冲材料’,模拟光域的精神力缓冲层?还可以把导管设计成‘可变形结构’,让它能随能量流动调整形态?”
“没错,”林默点头,“而且晓晓的光域是‘光-精神双系融合’,精神力能精准控制光粒的流动轨迹,这比单纯的物理导管更灵活。如果你们的材料能适配精神力控制,或许能进一步降低损耗。”
为了让夫妻俩更直观地理解,苏晓主动提出演示【万象光域】。她走到客厅中央,周身泛起七彩光晕,光域缓缓展开,覆盖了整个客厅。林默开启“能量感知”,指着光域边缘:“你们看,这里的精神力缓冲层是淡紫色的,能把能量与空气的摩擦降到最低;光粒的流动轨迹是螺旋形的,比直线传输更稳定,损耗也更少。”
苏父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能量检测仪,对准光域——屏幕显示,光域内的能量波动幅度只有0.5%,远低于他们研究所材料的5%。“太神奇了!”苏父激动地说,“林老师,我们想邀请您和晓晓去研究所的实验室看看,实地测试下光域与我们材料的适配性,您看方便吗?”
“当然方便!”林默笑着答应,他知道这不仅能帮苏晓父母突破科研瓶颈,还能让苏晓的异能在科研领域发挥价值,对育徒阁团队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周一上午,林默和苏晓一起走进市新能源研究所的实验室。白色的实验台整齐排列,蓝色的能量指示灯闪烁不停,各种精密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苏父带着他们来到核心实验区,指着一台大型设备:“这是我们的能量传输测试台,能模拟100米的传输距离,我们来测试下晓晓光域的能量损耗。”
苏晓站在测试台一端,七彩光域缓缓覆盖整个测试轨道。随着苏父按下启动键,能量从光域的一端输入,另一端的检测仪开始实时记录数据——传输100米后,能量损耗仅为6.8%,远低于超导导管的15%!
“太好了!”苏母拿着检测报告,语气激动,“如果我们能把光域的‘自适应流动’和‘精神力缓冲’原理应用到导管上,损耗至少能降到8%以下!”
接下来的测试中,林默用“能量感知”帮他们指出了材料的多个问题:比如新型适配材料的“能量接收点”分布不均,导致光域能量无法均匀导入;材料的耐高温性不足,遇到高强度能量就会软化。
“晓晓的光域能承受3000c的高温,是因为光粒在高温下会形成‘能量结晶层’,”林默解释道,“你们可以在材料表面加一层‘微晶涂层’,模拟光粒的结晶层,提升耐高温性;能量接收点可以设计成‘蜂窝状’,像光域的能量节点一样,均匀分布。”
苏父和苏母立刻安排实验人员按林默的建议调整材料。两小时后,新的材料样品测试结果出来了——能量损耗降到了8.2%,耐高温性提升了30%,远超之前的预期!
“林老师,我们想跟您和星辉高中达成长期合作!”苏父握着林默的手,语气诚恳,“第一,邀请您担任我们研究所的‘异能技术顾问’,定期来指导能量与材料的适配研究;第二,让晓晓参与我们的实验,提供异能数据支持,我们会为她提供专业的能量检测设备,帮助她进一步提升光域控制;第三,我们研究所向育徒阁开放实验室资源,你们团队的异能训练如果需要能量测试或材料支持,我们随时配合。”
林默看着眼前的合作方案,心里满是欣慰——这不仅是苏晓个人的突破,更是育徒阁团队从“实战型”向“实战+科研型”转变的开始。苏晓的异能能为科研做贡献,未来李瑶的风系、赵灵儿的植物系、陈曦的防御系,或许都能在不同领域发挥价值。
“我代表育徒阁团队同意合作!”林默笑着点头,“我们也会把训练中发现的异能特性及时反馈给你们,希望能一起推动异能与科研的结合。”
离开实验室时,苏晓拿着研究所赠送的“便携式能量检测仪”,兴奋地对林默说:“林老师,以后我能一边训练,一边帮爸妈做研究了!等我们优化了超导导管,说不定能用到城市的能量供应里,那多有意义啊!”
林默看着她眼里的光,想起最初那个因为【微光】被嘲笑的女孩,现在不仅能在赛场上发光,还能在科研领域贡献力量——这就是他教书育人的意义,不仅要帮学生突破异能瓶颈,更要帮他们找到异能的多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