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还要从诸葛亮被刘备从江东召回,诸葛亮返回成都的当天晚上说起。
星夜兼程,风尘仆仆。诸葛亮的车驾在万籁俱寂的子时,悄然抵达成都丞相府。连续的奔波令他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心中更是萦绕着陛下紧急召回的疑虑与朝中风言风语的阴霾。
然而,当他推开府门,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瞬间愣在原地,满身的疲惫与心中的阴郁顷刻间被惊愕与暖流冲散。
清冷的月光下,庭院中,一人负手而立,正仰望着浩瀚的星空。他未曾穿戴龙袍冠冕,只着一件半旧的锦袍,外罩一件玄色大氅,身形虽依旧挺拔,却难掩一丝苍老与孤寂。那不是别人,正是大汉皇帝刘备!
“陛下?!”诸葛亮失声惊呼,连忙快步上前,便要行大礼,“臣不知陛下驾临,未曾远迎,死罪!”
刘备闻声转过头,脸上带着温和而复杂的笑意,抢先一步托住了诸葛亮的手臂,阻止他下拜:“孔明不必多礼。是朕来得突然,未曾通传。”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宽厚,却似乎比往日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朕估算着你今日也该到了,在宫里坐不住,便来你这丞相府等等。看看星星,想想往事,不知不觉,竟已过了两个时辰。”
月光洒在刘备的脸上,诸葛亮这才清晰地看到,这位昔日纵横天下的英雄,眼角已爬满了深刻的皱纹,鬓角更是早已霜白。一股酸楚猛地涌上诸葛亮的心头。
“陛下……”诸葛亮声音哽咽,“夜深露重,陛下万金之躯,怎能在此久候?若有要事,传召臣入宫便是……”
“无妨,无妨。”刘备摆摆手,拉着诸葛亮的手臂,如同多年老友般走向书房,“宫里闷得慌,还是你这里清静。有些话,在宫里反而不好说。”
步入书房,刘备屏退了左右侍从。屋内只剩下君臣二人,烛火跳跃,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上,拉得很长。
刘备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难以言喻的沉重。他沉默了片刻,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孔明啊……此番急召你回来,朝堂上的那些风风雨雨,你……想必已有所耳闻了吧?”
诸葛亮心中一凛,正欲开口,刘备却抬手制止了他。
“那些蠢话,朕一句都不信!”刘备的语气斩钉截铁,目光灼灼地看着诸葛亮,“朕与你,自隆中一见,风雨同舟二十一载,历经生死,岂是几句宵小谗言所能离间?朕召你回来,一是想让你暂离风口浪尖,免得那些混账东西整日聒噪,烦扰了你经营江东的大计。二来……”
他顿住了,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与无奈,还有一种更深沉的、诸葛亮从未见过的脆弱。他轻轻咳嗽了几声,华佗的高徒立刻从阴影中无声地出现,奉上一杯温热的药汤。刘备接过,缓缓饮下,喘息才稍稍平复。
“……二来,孔明,朕的身体……怕是真的大不如前了。”刘备的声音变得异常沙哑,他指着自己的胸口,苦笑道,“这些年,鞍马劳顿,心力交瘁,旧伤新疾……华佗先生的弟子们虽尽心调养,然终究是元气大伤。朕能感觉到,大限……恐怕不远了。”
“陛下!”诸葛亮如遭雷击,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泪水夺眶而出,“陛下何出此言!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大汉……大汉不能没有陛下!北伐大业未成,汉室未兴,陛下怎能……怎能……” 他语无伦次,悲痛得难以自持,仿佛天塌地陷。
刘备看着他,眼中充满了欣慰与不舍,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让他重新坐下:“孔明,莫做此小儿女态。生死有命,朕已经年进七十了。高祖、光武,亦难免此日。朕这一生,能得遇你,能创下这番基业,早已无憾。只是……只是放心不下这未竟之业,放心不下……这大汉江山,和阿斗那个不成器的孩子啊……”
他紧紧握着诸葛亮的手,眼中闪烁着最后的、炽烈的期望:“孔明!朕走后,这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就只能托付给你了!唯有你!朕只信你!也唯有你,有能力完成此旷世之功!你……定要替朕,替先帝,看完那长安城的落日!”
诸葛亮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臣……臣定当竭尽肱股之力,死而后已!只是……臣宁愿折损阳寿,只求陛下安康!”
“傻话。”刘备笑了笑,拍了拍他的手背,那笑容在烛光下显得无比苍凉却又无比豁达。
君臣二人相对垂泪,沉默良久,空气中弥漫着无尽的悲壮与不舍。
忽然,诸葛亮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他擦去眼泪,目光变得锐利起来:“陛下,若……若天意果真如此残酷……臣有一计,或可……或可在陛下有生之年,为大汉,拿下长安!”
“哦?”刘备精神一振,“计将安出?”
诸葛亮压低了声音,目光灼灼:“陛下,曹魏如今必以为我朝中君臣相疑,内乱将起,其防御重心,必南移于荆州、合肥,欲趁我内乱而南下!我等……何不将计就计?”
“明日朝会,陛下便可假意听信谗言,默许众臣攻讦于亮!臣自当配合,表现出心灰意冷之态,甚至……甚至交还丞相印绶,扬言归隐!此消息一旦传出,曹魏必深信不疑,认为我已自毁长城!其关中、陇右守备,定然大为松懈!”
诸葛亮越说越快,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冒险的火花:“届时,陛下可假意安抚众臣,暗中却以巡边为名,亲率一支精锐之师,以子龙、文长为先锋,出斜谷,奇袭散关,直扑长安!曹魏主力皆被吸引在东线,长安空虚,必可一举而下!待长安城破,捷报传回,一切流言蜚语,自然不攻自破!”
此计大胆至极,近乎赌博!更是要刘备亲自配合,演出君臣失和的戏码,甚至要诸葛亮自污名节!
刘备听完,目瞪口呆,怔怔地看着诸葛亮,眼中充满了震惊、感动,以及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深知,此计若成,则北伐大业取得决定性突破;若败,则他和诸葛亮一世英名尽毁,蜀汉也可能万劫不复。而诸葛亮,这是要用自己的忠诚和名声,来为他刘备的终局,点燃最辉煌的一把火!
“孔明……”刘备的声音颤抖了,眼眶再次湿润,“你……你这又是何苦……朕岂能让你受此等委屈?”
诸葛亮坦然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无比的真诚与决绝:“陛下,若能换得长安,换得陛下亲眼看见汉旗插上长安城头,亮之声名,何足道哉?此乃亮……最后能献给陛下的计策了。”
刘备久久凝视着诸葛亮,仿佛要将他此刻的模样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终于,他重重地、缓缓地点了点头,一滴滚烫的泪珠滑过苍老的脸颊,砸在两人紧握的手上。
“好……好……朕……依你。”
这一夜,丞相府的书房烛火通明。一对君臣,两位旷世英雄,在这最后的夜晚,以无比的信任与牺牲,定下了一个足以惊动天下的绝密之策。窗外的星空,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仿佛也在为这悲壮而真挚的情谊默然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