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吕文在矫情,他是真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说白了,就是人到了不同阶段,终极目标有了变化……
吕文刚穿过来的时候,就是想凭借自己多年老千经验和在江湖里摸爬滚打学会的表演技巧走一走演员的路子。
一开始想得也很简单,就是想财富自由,多睡几个女明星。
没几年时间,这个愿望就达成了……
后来吕文的目标就变成了磨炼演技,让全世界人都记住他。
然后他拿到了欧洲三个影帝,还演了好莱坞大片,在国内的地位也水涨船高,隐隐有成为内娱超一线演员的趋势了。
所以吕文打算换个目标了,人要是没有目标,大概就会和得道高僧一样,一朝遁入空门,从此不再理会世事……
吕文自然没有这个觉悟,他还想折腾。
这种性格要是放在古代,可能就是想要统一天下,但是放在现在的吕文身上,那就是统一内娱……不对,是给中国电影做点什么。
这个目标对于吕文来说,还是挺难的,中国电影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好,但电影人的素质也肯定跟不上。
这里的素质指的不是圈钱,圈钱的行为,全世界都有,甚至好莱坞还会更严重一点,不然哪来那么多拼盘电影?以为开演唱会呢?
吕文指的是工作人员的素质,说白了就是电影重工业,流水线。
可能有人觉得,流水线有什么用?不就是源源不断地产生一堆质量还过得去的电影吗?对中国电影能有什么贡献?
贡献大了……
因为现在的中国商业电影还处于蛮荒年代。
就像吕文虽然看不上韩国电影,但也不得不承认,韩国电影的工业化做得其实不错。
是工业化,不是重工业化,韩国的特效大片受限于题材、体量和市场规模,注定不会太成功。
事实上,在2024年之前,韩国成本最高的电影是《胜利号》,也才1.8亿人民币。
这还是奈飞负责主要投资的,韩国投资最高的电影应该是《釜山行2:半岛》,差不多1.5亿人民币。
这就差不多是韩国电影的天花板了,再加大投资,几乎没有收回成本的可能。
不过韩国佬不信邪,2024年套拍了两部《外星+人》,总投资700亿韩元,差不多5.2亿人民币。
结果第一部上映,全球票房不足1200万美元,裤衩子差点没赔掉……
反观中国,两部《长津湖》13亿人民币,三部《封神》30亿人民币,就算是现在的两部《赤壁》,成本也在8000万美元以上,差不多是6亿人民币。
这就是中国市场的体量,只有在中国才有发展重工业电影的可能,才有比肩好莱坞的可能。
但是现在韩国电影发展得比较快,他们人才井喷,愿意接受观众的意见,所以吕文才说韩国电影已经走上工业化道路了,他们几千万成本的电影拍得非常好,已经形成流水线的模式了。
就是质量不会太差,各方面都到位,只是看多了会觉得千篇一律……
而国内,这种水平都达不到,主要还是电影人的问题,不少导演看不上商业片,就算是商业片导演,票房不好的时候第一时间也不是检讨自己。
而是说观众垃圾……
这和饭圈思维有什么区别?
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吗?
区别还是有一些的,饭圈粉丝心中的哥哥姐姐大多还是在电视和网络上恶心人,而这些商业片导演是先让观众花钱,然后再恶心观众……
不是我们的电影人水平不行,其实国内顶尖的电影人还是不少的,每年也能拍出几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
问题是,中坚力量太少。
好莱坞也好,韩国也罢,不看电影市场大小,他们的结构都是金字塔形的,相对健康。
而我们的电影市场,现在的结构是图钉形状,真正好的就那么几个,剩下都是垃圾……
这才是吕文想要改变的东西。
先把基础做好,才有可能攀登高峰……
高元元眼睛亮亮的,自己的男人在描绘未来的时候,颇有一副指点江山的霸气,太有魅力了。
吕文要是知道高元元想什么,肯定会两眼一黑,直接昏睡过去,他正在那挥斥方遒呢,高元元给他当霸道总裁了是吧?
坐在吕文前面的高群输突然回头问了一句,“小文儿,你打算怎么做?”
吕文吓了一跳,然后才想起来,高群输不但是他钦点的《画皮》导演,今年高群输也有一部电影入围了上海电影节,叫《千钧一发》。
说实话,这是一部好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高群输拍得也很好,剧情什么的不需要解释,就是一个警察,一个英雄。
高群输拍得很写实,有点《征服》的意思,只是用的都是非专业演员,尤其是男主角老鱼,他直接找了一个派出所副所长来演,很传神,也很真实。
但这部电影的票房不好,好像没到70万,院线一日游。
所以高群输才要带着《千钧一发》来上影节,他觉得老鱼这样的英雄,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铭记。
如果真的有电影流水线,高群输的《千钧一发》就可以用比现在多不了多少的成本,拍出更好的效果,起码有几个明星,有几个实力派,剧情更跌宕起伏一点,票房更高,也能让更多人记住老鱼这个英雄。
这也是吕文要推行中国电影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化的原因。
“高导,推行电影工业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打算先搞个榜样出来。”
“《画皮》?”
“嗯。只要《画皮》成功了,就会有人投资跟风,虽然大多数肯定是烂片,但去芜存菁,肯定会留下一些能看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烂片,繁荣了市场,锻炼了工作人员,就算多一些烂片,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几人都被吕文的话震惊了,半晌,曾佳才问道,“一部《画皮》肯定不够吧?”
“当然不够。”吕文乐了,“所以我们要源源不断地产出精品,只要我们一直树立榜样,就会一直有人跟风,有时候跟风不一定是坏事。我们还可以和某些院校合作,接收摄影、灯光、导演和制作人的实习生,给中国电影培养人才。”
高群输肃然起敬,“小文儿,这事你要是真能做成,那就是中国电影的大功臣!”
“功臣谈不上。”
吕文摆摆手,他也不是白做,这些人才培养出来了,肯定会首选葡萄影业,吕文也是在给自己培养人才……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当务之急,是宣传《画皮》,顺便把电影重工业的理论抛出去。
只是吕文没想到,他的电影重工业理论,遭到了不少人的唱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