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的上海体育馆,观众席已经坐了三成观众,细碎的欢呼声顺着通风口飘进赛场。屈正阳站在球台左侧,白色训练服的袖口挽到小臂,右手握着球拍轻轻颠球——对面的张伟穿着蓝色省队训练服,球拍在指尖转得飞快,眼神扫过他时带着明显的轻视,连热身都只敷衍地挥了两下拍。
“比赛开始!”裁判举起手,抛币后张伟选择发球权。他漫不经心地抛起球,拍面轻碰,乒乓球直奔屈正阳的反手位,球速只有130km\/h,旋转也弱得几乎看不见——显然没把这个“二队新人”放在眼里。
屈正阳没犹豫,反手快拨轻推,球精准落在张伟的反手短区。张伟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他会直接打反手,匆忙伸手去够,球拍擦到球的边缘,球下网了。“1-0!”裁判报分,屈正阳的嘴角微微上扬,却没放松——他知道,张伟的轻视只是暂时的。
接下来的几分,张伟依旧打得随意:正手进攻虽然猛,可落点全集中在屈正阳的正手大角,像在“喂球”一样;台内小球也只是轻轻一碰,毫无威胁。屈正阳踩着八卦掌的转掌步法,轻松移动到正手位,接发球后立刻用形意拳的劈拳劲反击,球要么擦着边线落地,要么直奔张伟的反手死角。
“3-0!”“5-1!”比分很快拉开,张伟的额头开始冒汗,转球拍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系统提示适时弹出:【对手专注度60%,战术单一(正手占比90%),建议加快进攻节奏,扩大比分优势】。
屈正阳立刻调整:接发球不再保守,而是直接挑打张伟的正手短区;反击时也加快手腕速度,反手快撕的球速提到155km\/h,比之前快了10km\/h。张伟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被动挡球,比分一路飙升到“10-1”。
赛点到来,张伟深吸一口气,终于认真起来,发球时加了侧旋。可屈正阳早有准备,太极卸力轻转手腕,球顺着旋转拐向张伟的反手位,张伟没接住。“11-1!”第一局结束,屈正阳握着球拍走向休息区,路过张伟身边时,清楚看到他攥紧了拳头。
张伟的省队教练立刻冲过来,压低声音骂:“你拿比赛当儿戏?对手是国家队的!再这么飘,直接收拾东西回省队!”张伟低着头,脸上的轻视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紧绷的表情——屈正阳知道,第二局不会这么轻松了。
第二局开局,张伟果然变了:不再执着于正手进攻,而是加入了反手快拨和台内小球,发球也换成了短旋球,落点忽左忽右。“1-1!”“2-2!”比分紧紧咬住,屈正阳心里一凛——张伟的调整速度比他预想的快。
系统提示弹出:【对手战术变化率提升至80%(反手占比40%+台内小球30%+正手30%),台内小球控制率75%,需调整接发球方式,优先控制反手短区】。
屈正阳盯着张伟的手腕,发现他发台内小球时,手腕会轻微下沉。他立刻开启“接发球模拟”,虚拟赛场里快速复盘——张伟的台内小球80%落在自己的反手短区,且旋转较弱。屈正阳调整步法,提前用八卦掌的游身步上台,接发球时不再用力,而是轻轻“带”球,让球擦着球台边线落在张伟的正手短区。
“3-2!”“4-2!”连续两分到手,张伟急了,开始打暴力进攻:正手进攻的球速冲到160km\/h,旋转115转\/秒,球带着风声砸向屈正阳的正手位。屈正阳用太极卸力接了三个,手腕突然开始发颤——第一局打得太轻松,他的发力节奏没调整过来,手腕有点僵硬。
【检测到手腕负荷75%,需放缓发力节奏,融入形意崩拳劲的“短促发力”,避免劳损】系统提示及时响起。屈正阳深吸一口气,按太极呼吸法调整,接发球时不再硬扛,而是借崩拳劲“短促反击”——球速不快,但落点刁钻,刚好落在张伟的反手死角。
“6-3!”“8-4!”“10-5!”赛点再次到来,张伟的发球加了全力,侧旋球擦着球台边线飞过来。屈正阳眼神一凝,反手快撕精准命中张伟的反手死角,张伟扑过去也没接住。“11-5!”第二局结束,总比分2-0,屈正阳晋级。
比赛结束后,张伟走过来,伸出手:“你打得很好,我输得心服口服,尤其是第二局的调整,比我快。”屈正阳握住他的手,笑着说:“你也不错,台内小球很有特点,下次有机会再交流。”
刚走出赛场通道,几个记者就围了上来,其中一个举着“《乒乓球报》”的话筒:“屈正阳你好!刚才你的步法特别灵活,还用到了类似武术的动作,是专门练过的吗?第一次参加巡回赛就2-0晋级,有什么感受?”
屈正阳突然紧张起来——他从没接受过采访,手都不知道往哪放。秦教练及时走过来,笑着解围:“他这次主要是发挥稳定,步法是结合了个人训练方法,现在还是以积累比赛经验为主。谢谢大家关注,我们下午还要准备下一轮,先不打扰了。”
回到酒店休息室,队友们围过来祝贺,李昊拍着他的肩膀:“可以啊!把省队的‘正手王’打得没脾气,明天对山口智也这么打!”屈正阳摇摇头:“山口智的发球很怪,不能掉以轻心,我得赶紧研究资料。”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山口智的比赛录像:画面里,山口智发球时手腕会扭曲成不规则角度,球落地后会突然反向拐弯;进攻时喜欢用反手快拨,节奏快但力量不大。屈正阳开启系统,【模拟山口智发球训练】,虚拟赛场里,白色乒乓球带着诡异旋转飞来,他连续接丢了5个,系统提示:【发球判断准确率50%,需重点观察对手手腕扭曲角度与旋转的关联】。
屈正阳盯着虚拟画面,反复慢放山口智的发球动作——终于发现规律:手腕扭曲角度大于30度时,球会向左拐;小于30度时,会向右拐。他按照这个规律调整拍形,练了一个小时,接发球准确率终于提到80%。系统提示:【完成山口智发球模拟训练,经验值+30,当前经验值415\/1500(延续146章385\/1500+首轮胜利100-无消耗+模拟训练30=415)】。
晚上躺在床上,屈正阳揉了揉手腕——今天的比赛让他明白,即使对手一开始轻视,也不能放松;遇到战术变化,快速适应才是赢球关键。他想起明天要对阵的山口智,心里充满期待:终于能测试一下,他的国术乒乓,能不能应对外国选手的“怪招”了。
【宿主:屈正阳】
【等级:11】
【经验值:415\/1500(146章385 + 资格赛首轮胜利100 + 山口智发球模拟训练30 = 415)】
【技能:
- 形意五拳·正手体系(专家,LV.4):熟练度100%(刚劲多变,进攻变化+40%,劈拳劲反击命中率提升8%,达92%)
- 八卦走转·移动步(专家,LV.4):熟练度100%(动态平衡,稳定性+20%,应对正手大角调动效率提升10%,达95%)
- 太极松沉·攻防转换(精通,LV.3):熟练度98%(动态卸力+借力打力,防御效率+75%,应对160km\/h快攻卸力成功率提升5%,达90%)
- 反手快拨·钻拳(熟练,LV.2):熟练度68%(螺旋劲,防御成功率+15%,接台内短球效率提升10%,达85%;接侧旋发球准确率80%)】
【“太极刺客,三盘合一”体系完成率:100%(新增“对手战术适配”效果,可快速分析对手节奏变化并调整)】
【当前体能续航:82分钟(比赛消耗后恢复,较赛前下降3分钟)】
【右膝旧伤恢复进度:93%(比赛中发力合理,无新增负荷)】
【新增状态:“赛事适应”加成(心理韧性+7%,比赛节奏把控能力提升10%,减少因对手心态变化导致的应对失误)】
窗外的上海夜景灯火通明,屈正阳握紧球拍——资格赛首轮只是开始,他的目标,是走得更远,让国术乒乓的名字,在巡回赛的赛场上,被更多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