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局比赛开始后,许昕果然变招了。他不再打大范围调动,而是专注于“反手拧拉+正手快拨”的组合,频频针对屈正阳的反手——每一次拧拉都带着强烈的侧旋,球落在台面上后,会突然向外侧弹跳,屈正阳的反手快拨好几次都因为旋转判断失误而丢分。
“3-1!”许昕领先两分,观众席上的上海队球迷开始欢呼。屈正阳深吸一口气,握着球拍的手紧了紧——反手防御的旋转判断失误与心理压力的叠加。系统提示“反手快拨对侧旋球防御成功率60%,建议增加手腕调节幅度,抵消旋转影响”,但现实中,许昕的侧旋比模拟时强了10%,他每次调节手腕,都会担心球出界。
“别慌!看清楚旋转再打!”王教练在场边大喊,手里的战术板敲得啪啪响。
屈正阳点点头,闭上眼睛深呼吸——他想起了太极的“心境平和”之道,不管对手的球多凶,自己的心态都不能乱。再次睁开眼时,他刻意放慢了反手快拨的节奏,等球弹跳至最高点,看清楚旋转方向后,再用手腕轻轻一拧——“啪”的一声,球带着反向旋转落在许昕的反手,“2-3!”
许昕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屈正阳会突然放慢节奏。接下来的几分,屈正阳靠着“慢节奏判断+反手调节”,慢慢把比分追到了5-5平。可就在这时,许昕又使出了新的战术——他开始打“短球+突然长球”的组合,先是用短球逼屈正阳上步,然后突然打长球,让他来不及回防。
上步接短球与回防长球的衔接漏洞。“7-5!”许昕又得一分,屈正阳的步法开始出现混乱——上步接短球时,他用的是八卦步的“小步高频”,可回防长球时,需要切换成“大步跨跃”,两次步法的衔接总有0.05秒的延迟,正好被许昕抓住机会。
【检测到步法衔接延迟,建议开启“步法无缝切换”模式,消耗25点经验值(当前785\/1000),将“小步高频”与“大步跨跃”的衔接时间缩短至0.01秒,同时优化重心转移,避免回防时摔倒。】
屈正阳在心里确认开启,瞬间感觉脚下的步法变得流畅了很多。当许昕再次打短球时,他上步接完后,重心轻轻一压,直接切换成大步跨跃,回防长球时正好赶上——“6-7!”他用正手快攻把球打回许昕的中路,许昕回球下网。
观众席上的樊振东激动地站起来:“漂亮!这步法太绝了!”
第二局打到9-9平时,屈正阳的体力开始出现问题。他感觉腰腹肌肉在隐隐作痛,每一次发力都像是在透支——体力消耗过快与心理韧性的考验。系统提示“当前体力剩余40%,建议每两分后深呼吸一次,用太极气息调节恢复体力”,但许昕的进攻节奏很快,他根本没有时间深呼吸。
“10-9!”许昕拿到局点,屈正阳的心跳开始加速。他想起了姐姐屈晓雅怀孕的消息——姐姐说“等你拿了冠军,我给你做红烧肉”,想起了妹妹屈晓萌举着牌子的样子,想起了爸爸说“家里不用你操心,好好打比赛”。这些画面像一股暖流,涌进他的心里,给了他力量。
许昕发球,正手快拨直奔屈正阳的反手。他用尽全力,手腕一拧,反手快拨变线到许昕的正手空档——“10-10!”平分!
接下来的一分,许昕打出一记“神仙球”——球已经快落地了,他突然反手一勾,把球救了回来,直奔屈正阳的正手大角。屈正阳用八卦步“逆转”,堪堪把球救回,然后用形意崩拳发力,正手快攻得分,“11-10!”
最终,屈正阳以12-10赢下了第二局,大比分2-0领先。走回休息区时,他扶着球台,大口喘着气,腰腹的疼痛越来越明显。王教练递过一瓶水:“好样的!顶住了压力!第三局许昕肯定会拼得更凶,你先歇会儿,补充点体力。”
屈正阳点点头,喝了一口水。他知道,接下来的比赛会更艰难——许昕的体力比他好,第三局很可能会发起猛攻。但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靠着“太极刺客,三盘合一”体系,靠着家人和队友的支持,继续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