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楼下“咚咚咚”的敲门声就把张浩和陈雪茹从睡梦中惊醒。
陈雪茹慵懒地翻了个身,躺进张浩怀里,小声嘟囔:“谁呀?这一大清早的,天都没亮呢。”
张浩看着怀里娇态可掬的陈雪茹,心头虽有不舍,还是艰难地抽出摸着良心的双手,穿好衣服准备下楼。
刚打开房门,就听见小翠在楼下喊道:“浩哥浩哥,陆振军找你!”
“知道了,马上下来。”
张浩应了一声,转身对程雪茹说:“雪茹,你再睡会儿,我下去看看。”
陈雪茹不耐烦地翻了个身,又沉沉睡去。
张浩披上大衣下了楼,只见小翠已经给陆振军和另一个人倒好了热水。
他隔着老远就抱怨道:“老陆啊,这什么情况?一大清早就过来。天都没亮呢?”
陆振军呵呵一笑:“浩哥啊,今个你可不能怪我,我可是把你家亲戚给带过来了。”
张浩心里一动,想来应该是自家二叔到了。
他走上前,只见一名中年男人站起身,与他对视着。
看着对方与父亲有六七分相似的面容,张浩开口问道:“您是我二叔张向东同志吧?”
“哈哈哈,”张向东朗声一笑,“好小子,居然被你认出来了。”
说着上前拍了拍张浩的肩膀,“好小子,跟你爹说的一样,又高又壮。”
“二叔,快坐快坐。”张浩热情地招呼着,从小到大他没什么亲戚,这突如其来的亲情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暖意。
一旁的陆振军贱兮兮地插话:“浩哥,你这平白矮了一辈。跟你说,你二叔可是一口一个‘老弟’叫我呢,你下次碰到我,得喊叔叔啊。”
“我去你大爷的,滚!”张浩笑骂着推了他一把。
随后,张浩坐到张向东身边,问道:“二叔,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张向东喝了口热水,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正色道:“我刚到京城,先跟你爹通了个电话,他把事情都跟我说了。关于去周家提亲的事,我这就准备准备,先去拜访一下周家人,探探他们的意思。”
张浩点了点头:“辛苦二叔了,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您尽管开口。”
“自家孩子,客气啥。”张向东摆了摆手,“我这次来,除了这事,也想跟你聊聊家里的情况,还有你爹那边的一些安排。”
清晨的客厅里,因张向东的到来,气氛变得热络而郑重。
亲情的暖意与即将处理的要事交织在一起,让这个清晨充满了别样的意义。
张向东眼中带着感慨:“好啊,我这次回来,确实看到了国家的新气象,心里头振奋得很。虽说现在百废待兴,日子还穷,但这劲头,可不一般啊。”
他话锋一转,“你之前提的粮食问题,我已经跟上面谈妥了,这事儿你就甭操心了。现在啊,该说说你的婚事了。”
张浩挠了挠头,笑着岔开话题:“二叔,您也知道我现在在保定当副市长,那边乡亲们的日子实在苦,粮食紧缺得厉害。您能不能给运一批粮食过去?”
他连忙补充,“不过二叔,我不白拿,我拿东西跟您换,您看怎么样?”
张向东以为他要拿些钱财,摆了摆手:“你小子那点钱,留着给自己娶媳妇吧,老子还看不上。”
“嘿嘿,”张浩笑了,“二叔,您可小看我了,我说的可不是黄白之物。”
“哦?你还有别的东西?”张向东来了兴致。
张浩看了看陆振军,又看向张向东:“走,这边有个书房,咱进去详谈。”
说着便带着二人往书房去,还吩咐小翠,“弄点早餐和茶水过来。”
一进书房,张浩在柜子里翻找了一阵,实则从空间里取出几张图纸,递了过去:“二叔,您看这个,是我们四九城红星轧钢厂刚研制出来的拖拉机,对小型农耕作业作用大得很。”
他又拿出另一叠纸,“还有这个,是我在保定做的一些规划,您看能不能把保定的农产品、工艺品弄到港岛那边去。”
说着,他再递过一张图纸:“这是我们接下来准备研发的摩托车和小汽车,目前还只是图纸,没立项呢。您给看看,有没有可能在港岛或者东南亚推广。”
张向东接过这一摞资料,仔细翻看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随即抬头急切地问:“张浩,你说这拖拉机已经成功了?”
张浩重重点头:“二叔,这还能骗您?等天亮了,我就带您去瞧瞧实物。”
张浩继续说道:“拖拉机的事情肯定假不了。另外,我在保定已经成立了一家制衣厂,马上准备上刺绣、丝印这些工艺,您看我们的服装能不能打开港岛市场?”
张向东又拿起图纸仔细翻看,沉吟道:“张浩,实话说,这些项目每一个都大有可为。就说这拖拉机,东南亚地区粮食一年三熟,气候湿润,多山地林地,正好适合这种小型机械。你先给我弄一百台,我带过去试试水。”
他接着说:“制衣厂这事儿完全可行,回去我就着手成立公司,专门给你们发样板,你们只管仿制,但质量一定要过硬。至于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可以试试,只是这事儿我不敢打包票。”
张浩点头表示理解,又问:“二叔,我们保定安国地区的中药材,能不能也往那边销一销?”
张向东眼睛一亮:“这事儿不用问别人,咱们张家就是做药材生意起家的,肯定没问题。只要质量过硬,药材在那边大受欢迎。”
说着,两人就开始详细讨论合作细节,包括成立公司后的国内监管等一系列举措,张向东对此全力支持,直言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陆振军在一旁听着,越听越心惊,咽了咽口水,见两人聊得差不多了,忍不住插话:“浩哥,哈哈哈哈……”
张浩没好气道:“你小子笑得这么贱兮兮的,要笑出去笑!”
陆振军哪忍得住,笑道:“浩哥,我是真没发现你这么有才华,不光懂政务,对商业上的事也门儿清啊。要不你来我们商业部?我今儿就回去跟部长打报告。”
“去去去,一边去。”
张浩笑骂道,“老子要去商业部还用你打报告?滚你丫的!告诉你老陆,现在哥们我可是主政一方的父母官,你们那三瓜两枣,老子还真看不上。”
几人在书房里打趣说笑,不知不觉天已蒙蒙亮。
这时,小翠过来敲门:“浩哥,早餐做好了,陆同志、张同志,一起下来吃点东西吧?”
“知道了,这就来。”张浩应道,转头对张向东和陆振军说,“走,先吃饭,吃完了我带你们去轧钢厂看拖拉机。”
张向东起身时,特意把那摞图纸小心翼翼地收进包里,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陆振军则拍着张浩的肩膀,笑着说:“行啊你,藏得够深的,这又是拖拉机又是制衣厂的,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兄弟。”
“少贫嘴。”张浩推了他一把,“赶紧吃饭,正事还等着呢。”
三人说说笑笑出门了,陈雪茹已经起来了,正坐在餐桌旁等着,见张向东进来,连忙起身打招呼:“二叔好。”
张向东笑着应道:“哎,这位就是雪茹吧?早就听你公爹提起过,果然是个俏姑娘。”
陈雪茹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笑了笑。
早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粥菜驱散了清晨的微凉,几人边吃边聊,话题从生意转到家常,又说到保定的发展,气氛热闹而融洽。
窗外的天渐渐亮透,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属于他们的故事,也在这充满希望的清晨里,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