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刚一回到厂里,叶老就急匆匆地找上了他,兴奋地喊道:“张浩,快快快快快,好消息好消息。”
张浩心里直犯嘀咕,这才大半天时间,怎么就有好消息了?
叶老一把将张浩拉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说道:“娄董事让我给你说,东西有着落了。有一批物资明天就给我们拉过来,还有一些传感器之类的,他有办法从港城那边给我们弄过来,时间虽然不确定,但他保证最迟不会超过3个月。”
叶老顿了顿,又急忙补充道,“不过娄董事说了,这事不宜声张,让我只给你一个人说。”
张浩看着叶老,半开玩笑地说道:“叶老,您这是和资本家同流合污啊。”
叶老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只要能为国家炼出好钢来,别说和资本家同流合污,就算把我看作资本家,我也认了。”
张浩听叶老这么一说,心中满是感慨,说道:“叶老,您这份觉悟,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您可一定不能倒下啊。”
叶老一听,佯装生气地说道:“去你的,你倒我都不能倒,不把国家的好钢炼出来,我怎么可能倒下?快快快,走,我们先看看设计稿。这次直接上30吨的,我也想明白了,小打小闹没什么出息,要搞就搞大的。”
张浩和叶老快步来到车间。此时,两人正对着设计初稿仔细地做着修改,时不时还热烈地讨论起来。
“这里的结构设计得再优化一下,不然承受不住30吨转炉的压力。”叶老指着图纸说道。
张浩思索片刻,回应道:“叶老,我觉得可以在这几个关键节点增加一些加强筋,既能稳固结构,又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叶老眼睛一亮,点头称赞:“嗯,这个想法不错,就这么改。还有这里的加热系统,我觉得也得重新考量一下,要确保在大吨位炼钢时加热均匀。”
两人沉浸在对设计稿的完善中,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即将开启的重大项目里。然而,后续的实施过程依然充满挑战。30吨转炉的设计和建造并非易事,从技术难题到物资调配,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一连三天过去了,张浩和叶老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在完善30吨转炉的设计图纸上。虽说他们有之前炼钢炉的经验打底,但这次吨位大幅提升,诸多方面都需要重新考量,要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这不,两人此刻正为吹氧枪的冷却问题热烈探讨着。
就在这时,刘涛匆匆走了过来。张浩一脸纳闷,说实话,他心里有些不高兴。
毕竟这是保密车间,居然让人如此堂而皇之地进来,显然外面的保卫人员没有严格依照保密手册执行任务,他暗自决定,回头得好好批评一下侯军(猴子)。
刘涛却兴奋地说道:“浩哥,我们所有的老式轧钢机全部改进完毕,要不要去看看啊?”
顿时来了兴致,问道:“全部搞定了?那行,我去看看。”说着,他转头对叶老说道:“叶老,我去车间那边看看,您先忙着。”
叶老摆了摆手,说道:“去吧去吧。”
张浩随即来到轧钢车间。只见设备已经开始运转,他四处查看起来。轧钢的这个过程目前只是粗加工,主要用于生产一些对精度要求不高的螺纹钢和圆钢,就目前情况来看,并无太大问题。
他走到冷拔机旁,仔细观察,虽说这机器效率不算高,但生产出来的钢条质量却相当不错。他伸手拿起卡尺,量了量钢条尺寸,满意地点点头:“不错,真不错,尺寸还比较平均,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水平,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时,清北的几个同学围了过来。张浩笑着说道:“你们干得很不错啊。”
周琪也笑了笑,说道:“学弟,你都给我们分房了,我们要是还不出点力,那可太对不起你了。”
张浩摆了摆手,说道:“说这些就见外了。对了,你们去连轧车间看过没有?”
王刚皱了皱眉头,说道:“那边杨厂长不让动,他说那是保证生产的唯一设备,还说我们技术科不懂就别瞎弄。”
张浩一听这话,瞬间皱起了眉头。他深知连轧车间设备对于整个生产流程的重要性,但杨厂长这种保守的态度,很可能会阻碍技术革新。
老式轧钢机改进成功,证明了技术科的实力,连轧车间的设备升级或许能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张浩心里虽燃起一股怒火,但身为领导,他强行按捺下来,说道:“不让动就不让动吧,咱们先从锻工车间入手,接着再搞钳工车间,一步一步来。就咱们现有的轧钢机,只要保养得当,产能不见得就比连轧车间低多少。”
王刚立马点头赞同:“浩哥,您还真说到点子上了。我们还真有点想法。”
张浩一听,顿时来了兴致,问道:“刚子,听你这口气,对苏联的连轧机还颇有研究啊?说来听听。”
王刚一脸淡定,佯装不满道:“浩哥,您这可有点瞧不起我们了。跟您说,我们技术科的老刘和小王,和连轧车间那边关系处得可好了。”
前段时间,他们搞到一份作业指导书,还有一份设备图纸。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也就那样。那批设备就是苏联淘汰下来的二手货,要是维修保养跟不上,有他们头疼的。所以说咱们的设备产能未必就比他们差,这话可一点不假。
周琪也在一旁附和:“哼,他不让咱们动,咱就先不去管。先把钳工车间的车床、刨床这些搞好,然后再去改造锻工车间,安装空气锤。以后新车间就扔给杨厂长,咱们也懒得过问。”
其实张浩内心是赞同这个方案的,可作为领导,他不能轻易表露。他只是说道:“刚子,你那份作业指导书和图纸要跟大家分享分享,别藏着掖着,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张浩明白,杨厂长不让技术科动连轧车间设备,或许是出于对生产稳定性的考虑,但这种保守做法可能会限制轧钢厂的长远发展。
而技术科的同志们有想法、有能力,却遭遇阻碍。现在先按照技术科提出的方案推进其他车间改造,既能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也能让杨厂长看到技术革新带来的好处,说不定之后能改变他的态度。
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协调各车间关系,确保改造顺利进行,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生产,成了张浩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技术科在改造锻工和钳工车间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杨厂长会不会改变主意?
张浩看着他们,接着问道:“我那边马上有个项目要上马,你们有没有兴趣过去帮忙?”
周琪、二猴、四毛、刘涛、王刚几人听了,眼中都闪过一丝跃跃欲试的神色。只是此刻这边的设备改进工作还在进行中,他们心里十分纠结。
毕竟他们清楚,若贸然参与新项目,而手头工作又没完成,那可就本末倒置了。思来想去,他们觉得先把当下工作做好,再考虑其他的决定并没有错。
张浩很理解他们的想法,也十分支持,说道:“我这边项目没那么快启动,辅助设备还有一些关键物资,都还得到外面去采购,短的话大概一年,长的话可能得两三年,到时候机会多的是。就怕到时候你们没信心了。”
周琪连忙说道:“学弟,我们怎么可能没信心?信心十足着呢!”
“行了,那你们就各自忙起来吧。我去保卫处有点事。”说完,张浩便匆匆来到保卫处。
此时,侯军正带着李烨他们进行训练,张小龙累得气喘吁吁。张浩本就是来兴师问罪的,见状一阵火大,大声叫道:“猴子,给老子过来!”
侯军一脸莫名其妙地走了过来。
张浩质问道:“我那车间的安保,你是怎么安排的?今天刘涛去找我,居然没通报就直接放行了。你知不知道这事儿很严重?任何人进出都必须登记、请示。你都是个老兵了,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张浩深知车间安保对于项目的重要性,此次刘涛的事虽未造成实际损失,但却暴露出安保流程的漏洞。
若不及时整改,一旦项目上马,机密信息或关键技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侯军会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