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市委书记办公室内,李达康站在窗前,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指尖夹着的香烟已然积了长长一截烟灰,他却浑然不觉。
他这几天可谓焦头烂额。
一家名为《镜鉴周刊》的港城媒体,突然刊发了一篇措辞尖锐的长文,将矛头直指本市的一家大型化工厂,详尽揭露其排污问题,并顺势将炮火引向林城市委市政府,抨击其“监管不力”、“纵容污染”、“漠视民生”。
文章写得极具煽动性,瞬间引来了无数内地媒体跟风转载和评论。
一时间,林城市委、市政府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
无数声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高声叫嚷着要求立即关停工厂。
关停?说得轻巧!李达康内心烦躁不已。
污染的治理是系统工程,岂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这家化工厂是市里的财政纳税大户,养活了多少工人?更是关系到全市的Gdp数据和经济发展大盘!
动了它,就是动了林城经济的筋骨。
而且这就像一个口子。今天关了这家,明天其他几家情况类似的企业怎么办?虽然媒体还没报道,但问题同样存在!
如果真的全都一刀切关停,林城的经济盘子就算彻底砸了!
到时候工人下岗,财政锐减,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社会稳定如何保障?
他把宣传部的陈部长和分管工业的周桂春副市长都喊了过来,上来就是一通劈头盖脸的质问: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节后复工才几天,怎么就突然被盯上了?你们之前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无奈和压力。
陈部长硬着头皮,首先开口汇报:
“李书记,我们紧急调查过了。起因是春节前一个港城来的记者,打着采访的旗号去找那家化工厂,实际上就是去搞些赞助费。企业新换的老总没买账,硬顶了回去,结果就惹来了这篇抹黑文章!”
李达康一听,更是火冒三丈:“什么狗屁赞助费?这分明是敲诈勒索!为什么不抓人?”
陈部长面露难色,声音压低了些:“李书记,这是境外媒体,记者都是港城人,没有铁证就抓人,可能引来麻烦啊!而且……”
他说到这里,显然犹豫了一下,似乎有所忌惮。
李达康厉声追问:“而且什么?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吞吞吐吐!”
陈部长心一横,继续说道:“我听说,这家《镜鉴周刊》的主编,能经常进出刘副省长的办公室......”
李达康听到可能涉及到刘维先副省长,也是一时语塞。
他是听立春书记说过的,这个刘副省长上面有人,下一步可能就要接常务副省长。
他憋着一口气无处发泄,烦躁地挥挥手:“那这帮企业也是!一点小钱就能打发的事情,非要硬顶着干嘛?真是因小失大!”
此时,一直沉默的周桂春副市长开口道:“一家媒体是小钱,可现在闻风而动的媒体越来越多,今天这家来洽谈,明天那家来调研,都张开嘴要钱,多大的企业也扛不住。”
李达康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无法无天!这还让不让企业安心生产了?这还让不让我们地方政府干活了!”
发泄完怒火,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陈部长观察着他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补充道:
“李书记,这些杂志的用心虽然是险恶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敲诈,但……但他们指出的污染问题,也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不解决问题本身啊。”
李达康怒道:“事实?我当然知道是事实!可现在全国哪个地方不是这样?发展阶段摆在这里,国情就是这样!”
“我不想治理吗?我比谁都想把林城的天变蓝,水变清!可这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吗?”
他指着窗外:“治理不需要时间?不需要技术?不需要钱吗?”
“咱们这两年没闲着吧?科技园区的设立光是申请立项、做环评、跑资金,忙前忙后快两年了,报告才刚送到国家发改委,刚刚做完专家论证!”
“你告诉我,怎么快?我能变出个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吗?我能让企业拿出未来十年的利润去把环保设备装上去?”
陈部长沉默不语了。李达康说的句句在理,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困难。
李达康看着两人,心头火气又起:“你们一个管宣传、一个管工业,平时一套一套的,关键时刻就想不出一点办法?就眼睁睁被动挨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倒是发挥作用啊!”
陈部长心中暗自叫屈,腹诽不已:这位主,脾气属炮仗的,一点就着!
他心中也来了几分气性,索性心一横,说道:“办法也不是没有!”
李达康闻言,眼睛一亮:“什么办法?快说!”
陈部长:“他们仗着信息不对称和话语权优势,想用舆论的棍子打人。那咱们就不能只防守,也要进攻!就用更专业、更权威的声音,把这根歪曲事实的棍子给他掰断、扔回去!”
“具体怎么操作?”李达康来了兴趣。
陈部长整理了一下思路道:
“我们也可以组织稿件,通过自己的渠道,曝光他们这些境外无良媒体利用环保议题进行商业敲诈的丑陋行径,进行反向施压。”
“反正媒体文章,讲究的是信息和观点,不需要像法庭那样要求铁证!只要我们能找到几家受过类似敲诈、愿意接受采访的受害企业,提供线索和经历,这文章就能写,就能发!”
“到时候不就一下子能把水搅浑,甚至彻底转移矛盾焦点了吗?所有针对我们的压力很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能想办法发在像《华夏日报》这种级别、具有全国性巨大影响力的权威报刊上,那效果就更好了。”
李达康听得频频点头,用力一拍手:“好!老陈,你这个办法好!你有这好办法怎么不早说呢?”
陈部长心里苦笑:我的书记大人,你给我机会细细分说了吗?
李达康又道:“你抓紧联系媒体,《华夏日报》原驻林城的陈阳记者我接触过,是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同志,专业能力也强,可惜,去年被调走了!”
陈部长点头,但他心里嘀咕道:现在我说了办法,你这位一把手也该出把力了吧!
他开口道:“李书记,这说到底,还只是把水搅浑、转移视线,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方法。”
“要真正治本,长远来看,除了必须下定决心解决污染问题本身,对于这种恶意敲诈的媒体,还是要找机会狠狠地收拾一下,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