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石台辨药,窥得江奕辰那惊人却怪异的图形记忆之力后,黄蓉沉寂了数日。她将自己关在洞府之内,翻阅着那些纸张脆黄、字迹模糊的古旧医典与札记,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提笔疾书,似乎在验证或推演着什么。
无极宗院内,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陈丽霞和洪晓梅看向那依旧呆傻的师弟时,目光中总忍不住带上一丝难以言喻的惊奇与探究。洪晓梅甚至尝试着拿些更复杂的图案,比如她自己歪歪扭扭画的蝴蝶、小剑,在江奕辰眼前晃来晃去,试图再次引发那神奇的反应,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那能力似乎只对真实存在的、具有特定细节的实物图形起效,且深藏于本能之下,难以主动触发。
江奕辰对此浑然不觉,依旧每日浇灌着他的菜畦,动作在无意识的重复中,变得稍稍流畅了那么一丝。
这日午后,黄蓉终于步出洞府。她手中拿着一卷新绘的图纸,上面墨迹未干,勾勒着繁复而玄奥的经络循行路线与穴位标注,其复杂程度远超寻常医典所载,更像是某种古老传承的秘图。她目光扫过院子,最终落在正蹲在药圃旁、对着几株新冒芽的草药发呆的江奕辰身上。
她缓步走过去,将手中的图纸在江奕辰面前缓缓展开。
“奕辰,看这个。”
图纸上,线条纵横交错,圆点密布,注解的小字如蚁,蕴含着深奥的医道至理。
江奕辰空洞的目光落在图纸上,没有任何反应。那图纸上的线条与符号,对他而言,与地上的泥土、空中的飞尘并无区别,无法引发那奇特的图形记忆。或许是因为这并非真实立体的实物,又或许是因为其过于抽象,超越了那本能所能捕捉的范畴。
黄蓉注视了他片刻,缓缓卷起图纸,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失望,但很快又被更多的思索所取代。看来,这条路比想象中更难。
就在这时,她洞府一侧那间更为低矮、平日里极少开启的木屋内,隐隐传出一阵轻微的“嗡嗡”声,同时有一股极淡薄的药焦味飘散出来。
黄蓉神色微变,低语道:“时辰到了。”
那木屋,正是无极宗如今仅存的一间丹房。说是丹房,实则简陋无比,里面仅有一座半人高的、看起来颇为古旧的黄铜色丹炉,以及一些简单的扇火、控温的器具。平素里,黄蓉只会用它来炼制一些最基础的疗伤、培元丹药,以供宗门弟子日常所需,且因药材匮乏、火候难控,成功率并不高,炼制时需时刻守在旁边,极耗心神。
她快步走向丹房,推门而入。只见那座黄铜丹炉正微微震动着,炉盖缝隙处逸散出丝丝白气,那股药焦味正是从中传出,显然是底层药材的火候稍过,已有灼毁的迹象。虽不是大问题,但若放任不管,这一炉辛苦搜集药材炼制的“培元丹”怕是效果要大打折扣。
黄蓉正欲上前调节炉底通风口以控制火势,目光却无意间瞥见跟到丹房门口、正呆呆望着那嗡鸣丹炉的江奕辰。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她的脑海。
丹火之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是低阶丹师,控火全凭经验与感觉,需时刻感知炉温变化、药气流转,精神高度集中,对心神消耗极大。但若……若有某种存在,能纯粹凭借某种对温度、气流、甚至能量细微变化的极致本能,来辅助控火呢?
这想法近乎荒谬。控火需理解药性,知晓君臣佐使,明辨时机变化,岂是痴傻本能所能企及?
但联想到那日的图形记忆……
黄蓉心念一动,几乎是抱着一种试验的心态,她指着丹炉底部那个需要不断调节大小的通风口,对江奕辰道:“奕辰,过来。看着这里。”
她将江奕辰拉到通风口旁,那里热浪灼人,炉火的光芒映在他空洞的眸子里,跳跃不定。
“感觉这里的风,感觉这里的火。”黄蓉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引导意味,尽管她知道对方可能根本听不懂,“热了,便将它关小一些。冷了,便将它开大一些。就像……就像你浇水一样。”
她尝试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指令,去触发那可能存在的、更深层的本能。
江奕辰呆呆地站在炉口,灼热的气流将他额前的发丝吹得微微拂动。他对黄蓉的话毫无反应,只是愣愣地看着那跳动的火焰和不断逸散出的、带着药香与焦味的气流。
黄蓉屏息凝神,仔细观察着他的每一丝细微变化,同时分神感知着丹炉内的药力变化,准备随时接手。
时间一点点过去。丹炉嗡鸣声依旧,焦味似乎又浓了一分。
就在黄蓉以为这次尝试彻底失败,准备亲手调节通风口时——
江奕辰那只垂在身侧、一直毫无动静的手,忽然极其缓慢地抬了起来,伸向了那个控制通风口的简陋铁片阀门。
他的动作依旧僵硬,眼神依旧空洞,仿佛那只手的动作与他本人毫无关系。
然后,在那铁片阀门即将被触碰到的瞬间,他的手指极其细微地、几乎是凭借某种难以言喻的直觉,将阀门向左拨动了一丝!几乎只有头发丝那么细微的幅度!
通风口进入的空气,瞬间减少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就是这一点点!
丹炉内原本有些躁动嗡鸣的声音,立刻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平缓了一丝!炉盖缝隙逸散出的白气中,那股药焦味骤然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醇和的药香!
黄蓉的瞳孔猛地收缩!
有效!
他竟然真的能感知到那极其细微的火候变化?并且做出了最本能的、最精准的调整?!
她强压下心中的骇浪,继续观察,没有干预。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成为了黄蓉炼丹生涯中最为奇异的一次经历。
她不再需要时刻紧绷神经去感知火候,而是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感知丹炉内药力的融合与变化上。而那个控制火候最关键、最繁琐的通风口,则完全交给了那个痴傻的少年。
江奕辰就像一尊被设定好的、拥有极致直觉的木偶,一动不动地站在炉口,只有那只右手,会时不时地、以各种微小到几乎无法察觉的幅度,拨动那铁片阀门。
时而向左一丝,压住过于旺盛的火力。
时而向右一毫,添入一缕急需的空气。
每一次调整,都恰到好处,妙至巅毫!仿佛他不是在用眼睛看,不是在用脑子思考,而是用全身的皮肤、甚至是更深层的某种东西,在直接“呼吸”着丹炉的状态,与之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动态的平衡!
他甚至能比黄蓉凭借经验判断更早一线感知到炉内温度的微妙变化,提前做出调整!使得整个炼丹过程,变得异常平稳、流畅!
丹房内,只剩下丹炉均匀的嗡鸣声、药香弥漫的气息,以及那痴傻少年偶尔发出的、极其细微的拨动铁片的声响。
黄蓉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超乎想象的一幕,心中早已是惊涛骇浪,难以平静。
这绝非巧合!这甚至比那图形记忆更为惊人!
这是对能量、对变化、对平衡的一种近乎于道的本能直觉!
那封锁他灵智的,究竟是什么?在那混沌之下,究竟埋葬着怎样一个恐怖的天才?
一个时辰后,丹炉嗡鸣声渐歇,炉温缓缓下降,一股清新馥郁的丹香充满了整个丹房,远比以往任何一炉都要纯粹、浓郁。
炼丹,成了!而且品质似乎远超预期!
黄蓉打开炉盖,只见炉底躺着十二枚圆润剔透、色泽均匀的培元丹,丹晕明显,药力内蕴,竟是达到了中品层次!这在以往,是她极难达到的水准!
江奕辰在那丹香溢出的瞬间,便放下了手,重新恢复了完全的呆滞,仿佛刚才那一个时辰精准如机械般的控火,只是一场梦。
黄蓉缓缓取出一枚尚且温热的丹药,放在鼻尖轻嗅,眼中光芒闪烁不定。
她看向一旁又变成木偶的江奕辰,一个清晰无比的念头彻底成型。
图形记忆,精准控火……这些被封锁的本能,皆与医道、丹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或许,医道,正是那把能撬动这坚冰的……钥匙!
她需要更多、更古老的医道典籍,尤其是那些记载着失传丹方、秘传针法、以及人体宇宙奥秘的古籍!
“奕辰,”她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日后,你便随我在这丹房之内。”
“为师,需要你。”
丹香袅袅,弥漫在简陋的丹房中。
炉火虽熄,余温犹存。
而那被所有人视为废物的痴傻少年,在这弥漫的药香里,似乎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