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僧人抬手指向广场侧面一条通往幽深处的白石小径:“沿此‘解惑径’前行,可见一‘镜心湖’。
湖畔有舍利塔林,塔林深处有一间‘知客寮’,寺内专司接待与考核外来求法者的慧觉师兄常驻彼处。施主可去那里申请‘问心’之试。”
“多谢大师指点。”张逸群拱手道谢,心中稍定,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他依言踏上那条白石小径。小径两旁生长着翠绿的竹林,竹叶沙沙,伴随着若有若无的诵经声,令人心旷神怡。
路上偶尔遇到一两位僧人,皆对他合十行礼,神态友善。
不多时,眼前果然出现了一片清澈如镜的湖泊。湖水倒映着周围的塔林和天空的流云,纤尘不染。
湖畔矗立着数十座高矮不一的舍利塔,皆由白玉砌成,散发着宁静肃穆的气息。
在塔林深处,依着一面山壁,建有一座简陋却干净的石屋,门楣上挂着一块木匾,上书“知客寮”三字。
张逸群走到寮前,只见门扉敞开,一位看起来年纪颇大、眉毛皆白、身着灰色旧僧袍的老僧,正坐在屋内的蒲团上,慢悠悠地烹煮着一壶清茶,茶香袅袅,与周围的檀香混合,别有一番意境。
这老僧气息内敛,如同凡人,但张逸群的混沌元婴却敏锐地察觉到,这老僧的修为深不可测,远超之前那中年僧人,甚至给他一种面对宗门太上长老天衍上人时的感觉!
“晚辈张逸群,拜见大师。”张逸群不敢怠慢,恭敬行礼。
老僧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眼神清澈如同婴儿的笑脸:“施主来了。茶刚煮好,可要饮一杯?”
他的声音温和慈祥,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
张逸群略一迟疑,还是走上前,在那老僧对面的蒲团上坐下:“多谢大师。”
老僧给他斟了一杯清茶。茶水呈淡金色,散发着奇异的清香,入口微涩,回味却甘醇无比,一股温和的暖流散入四肢百骸,竟让他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心神更加清明。
“好茶。”张逸群由衷赞道。
“山野粗茶,能入施主之口,亦是缘法。”老僧慧觉微微一笑,目光落在张逸群身上,仿佛能看透他所有的经历,“施主自东土而来,穿越荒沙,渡过虚无之海,甚至闯过了金刚垣的残迹试炼,身具混沌之源,心怀救人之执念,所求……是那净世琉璃炎吧?”
张逸群心中剧震,这老僧竟一眼看穿了他的根底和来意!果然是大能之辈!
他放下茶杯,郑重道:“大师明鉴。晚辈确为救人而来,需净世琉璃炎一线生机,万望大师成全,告知晚辈该如何通过那‘问心’之试?”
慧觉法师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慢悠悠地品了口茶,缓缓道:“问心之试,不在别处,就在施主心中。
所谓试炼,不过是帮施主看清自己罢了。施主一路行来,可曾看清自己的心?”
张逸群沉默片刻,目光坚定:“晚辈之心,唯救一人。此志不改。”
“救一人是善,救苍生亦是善。若二者不可得兼,施主当如何?”慧觉法师看似随意地问道,眼神却深邃如海。
又是类似焚心阶最后的诘问!
张逸群迎着他的目光,毫不退缩,声音沉稳有力:“力之所及,皆救。力若未逮,则先救眼前人,再图救苍生。
若为虚妄之大义而舍至亲,晚辈……做不到。此心或许狭隘,却是晚辈之本心。”
慧觉法师静静地看了他片刻,脸上笑容依旧,看不出喜怒。半晌,他轻轻放下茶杯,叹道:“痴儿。执着是苦,却亦是舟筏。也罢。”
他抬手指向镜心湖的中心:“既如此,施主便去那湖心亭吧。
亭中有一面‘三世镜’,能映照过去、现在、未来之心念幻影。何时你能于镜中,见到你真正想见之‘答案’,何时,你便算通过了问心之试。
琉璃净心塔的踪迹,自会显现。”
湖心亭?三世镜?
张逸群顺着望去,只见平静的湖面中心,果然有一座小小的、孤零零的石亭。亭中似乎确有一物,散发着朦胧的光晕。
“多谢大师指点。”张逸群起身,深深一揖。
“去吧。”慧觉法师挥了挥手,重新闭上了眼睛,仿佛入定,不再多言。
张逸群转身,深吸一口气,一步步走向那清澈如镜的湖水。
脚踏上湖面的瞬间,水面荡开涟漪,却并未下沉,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举着他。
他一步步,走向湖心那座孤亭。
亭中无他物,只有一面等人高的、边框缠绕着古朴花纹的铜镜,静静矗立。
镜面模糊不清,仿佛蒙着一层水汽,却又隐隐倒映出他的身影,那身影似乎有些扭曲,有些陌生。
三世镜!
照见过去、现在、未来之心念!
张逸群站定在镜前,凝神望去。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抵达净世琉璃炎前,最后的,也是最难的一重考验。
他的目光与镜中那模糊的身影对视。
镜面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开始荡漾起一圈圈涟漪。
光影变幻,周围的湖光塔影渐渐淡去。
一片熟悉的、冰寒彻骨的景象,缓缓自镜中浮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