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初夏的午后,阳光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明亮,
灼烧着法租界中央巡捕房大楼灰色的水泥外墙。
与室外的燥热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大楼四层东翼的技术鉴定科影像分析室。
这里窗户紧闭,厚重的墨绿色丝绒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
隔绝了绝大部分自然光,营造出一种 如同暗房般 的、刻意为之的幽暗与静谧。
空气里漂浮着老式胶片特有的醋酸纤维微尘味、
精密仪器散热产生的淡淡臭氧味,以及一种高度专注下几乎凝滞的呼吸声。
室内唯一的光源,来自房间中央一台结构复杂、
泛着金属冷光的 德国产“百佳”牌(bauer)35毫米胶片逐格分析放映机。
机器发出低沉而稳定的“嗡嗡”声,一束强烈的白光从镜头射出,
精准地投射在正前方悬挂着的一方磨砂玻璃屏幕上,形成一块清晰而稳定的长方形亮区。
林一端坐在放映机前的皮质转椅上,身体微微前倾,
金丝眼镜的镜片上反射着屏幕上不断闪烁、跳动的黑白光影。
他左手食指轻轻地搭在放映机的逐格前进按钮上,
右手则握着一支铅笔,随时准备在摊开于膝上的厚厚笔记本上记录。
他的脸色因长时间处于暗室环境而显得有些苍白,但那双紧盯着屏幕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充满了科学家面对未知谜题时所特有的那种 混合着疲惫与极度兴奋的光芒。
韩笑没有坐在旁边,而是选择站在房间后部的阴影里,背靠着冰冷的墙壁,双臂交叉抱在胸前。
他需要一种更宏观、更不受细节干扰的视角。
他的目光同样聚焦在屏幕上,但更侧重于观察画面的整体氛围、人物的相对位置和可能存在的不协调感。
他的眉头微蹙,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有偶尔下意识抿紧的嘴唇,透露出他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由《沪上新闻画报》一位名叫安德烈的法裔摄影师,
在舞会现场为拍摄新闻图片而偶然捕捉到的一段长度不足一分钟的 16毫米无声电影胶片!
这段胶片,原本只是为了记录舞会盛况,焦点始终对准主席台和主要宾客,
谁能想到,它竟可能记录下了一场谋杀的关键瞬间?
这卷胶片,如同在黑暗的深海中 偶然打捞起的一只可能藏有秘密的漂流瓶,成为了打破当前调查僵局的唯一希望。
发现这段胶片的过程本身,就带有一丝侥幸的色彩。
枪击案发生后,巡捕房按照惯例,对现场所有可能记录下影像的设备和个人进行了排查。
大多数记者拍摄的都是静态照片。唯有这位安德烈先生,
当时正在试用报社新购置的、附带简易电影拍摄功能的“徕卡”摄影机,
试图捕捉一些动态画面以丰富报道形式。案发时,他恰好将镜头对准了主席台方向,
记录下了从公使卡尔尼斯开始讲话到枪响后短暂混乱的整个过程。
由于事发突然,安德烈本人也惊慌失措,并未立刻意识到自己胶片的价值。
直到巡捕房广泛征集线索时,他才恍然想起,主动将胶片上交。
这卷胶片,立刻被列为最高优先级证物,送至技术鉴定科。
经过小心翼翼的冲洗和备份,此刻,它正承载着揭开谜底的巨大期望,在分析仪的镜头下,一帧一帧地缓缓流淌。
屏幕上,黑白影像的颗粒感略显粗糙,但画面内容清晰可辨:
衣香鬓影的宾客,灯光璀璨的大厅,公使先生在台上讲话的身影……
一切仿佛昨日重现,只是蒙上了一层历史的尘埃和无声的沉重。
林一 操控着放映机,以正常速度播放了整段胶片。
画面中,可以看到公使讲话时台下听众的各种反应:
有人专注倾听,有人交头接耳,有人举杯示意,侍应生穿梭其间……
当播放到枪响瞬间时,画面猛地剧烈晃动、倾斜!显然是摄影师受惊所致。
紧接着,画面变得混乱不堪,人影晃动,最终陷入黑暗。
单从正常播放来看,除了记录下案发时间和现场混乱的起始,
似乎并没有捕捉到任何直接指向枪手的清晰画面。
凶手的狡猾和隐蔽,再次得到了印证。
但林一和韩笑都明白,真正的线索,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
隐藏在那些容易被肉眼忽略的、瞬息即逝的瞬间里。
正常的播放结束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林一将胶片倒回至枪响前约十秒钟的位置。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逐格放映的按钮。
“咔哒…” 放映机发出一声清脆的机括声,
屏幕上的画面极其轻微地跳动一下,切换到了下一帧。时间仿佛被放慢了数十倍。
每一帧画面,在屏幕上停留大约两到三秒,足够林一进行细致的观察。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不是聚焦在画面中央的主角(公使)身上,
而是反复地、来回地扫视着 画面的边缘区域、
背景中模糊的人影、镜面反射的角落、以及任何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他重点关注两个时间点:
1. 枪响前的一到两秒:凶手是否在此时有预备动作?附近是否有人有异常反应?
2. 枪响瞬间及之后的一到两帧:人群的应激反应是怎样的?是否有人的反应与众不同?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和眼力的过程。单调的“咔哒”声在幽暗的房间里规律地响起,如同催眠的节拍。
屏幕上,那些黑白的人影以一种近乎凝固的姿态,重复着相似的动作:
微笑、点头、倾听、举杯……仿佛一场无声的、循环播放的哑剧。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韩笑 依旧沉默地站在阴影里,
如同一尊雕像,只有偶尔变换一下支撑脚,显示他仍在耐心等待。
林一 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时不时地用指尖轻轻按压酸胀的眼角,
或者端起旁边已经冷掉的浓茶喝上一口,但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屏幕。
失望的情绪,开始如同潮水般 悄悄在房间里蔓延。难道这最后的希望,也要落空了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