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一全身心沉浸在微观物证世界的同时,
韩笑指挥的侦查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运转起来,尤其是对神秘“温婉”这条线索的追查。
他动用了巡捕房所有的社会关系网、线人资源,
甚至通过特殊渠道,请求了背景复杂的冷秋月协助调查。
巨大的压力之下,冰封的线索开始松动,浮出水面。
一个关键证人被找到——百乐门剧院后街巷口,
一家通宵营业的馄饨摊老板,在探员反复询问下,终于回忆起一个重要细节:
案发前夜,大约晚上十一点左右(也就是沈梦山死亡前几小时),
他曾看到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头上戴着鸭舌帽(帽檐压得极低,看不清脸)的神秘男子,
在剧院人员进出相对稀少的后门附近徘徊,
形迹有些可疑,不时抬头打量剧院后墙的窗户和消防梯。
但由于天黑,距离又远,老板未能看清对方面容,只记得身形看起来比较精干。
而更重要的突破,来自冷秋月。
她通过自己盘根错节的情报网,竟然在短短数小时内,锁定了“温婉”近期的藏身之处
——位于虹口区日本人势力范围内、一栋鱼龙混杂、管理混乱的旧式公寓楼里的某个房间。
事不宜迟,韩笑亲自挑选了几名绝对可靠的得力干将,
趁着夜色秘密出动,迅速而无声地包围了那栋公寓。
突击检查的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令人失望:
房间里已是人去楼空,显然居住者已经提前收到了风声,匆忙撤离。
但经验丰富的探员们没有放过任何角落,进行了地毯式搜查。
在房间床板下的夹缝、壁炉烟道的拐角以及一个伪装成书籍的暗格里,
他们发现了大量被焚烧但未完全烧尽的信件残片、
一张被用力撕毁又被人小心粘合起来的泛黄老照片、
以及……几本让韩笑瞳孔微缩的书籍——包括《机械魔术原理》、
《舞台机关设计与应用》以及一本德文版的《心理暗示与操纵》。
技术人员像对待易碎的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焦黑的信纸残片带回,在实验台上进行拼接、辨识。
而林一则负责对那张破损的照片进行专业修复。
当信纸上支离破碎却饱含血泪的只言片语,与照片上重新显现的影像重合时,
一段尘封十余年、交织着痴恋、背叛与毁灭的往事,如同褪色的画卷般缓缓展开:
照片上,是二十岁出头、眉目俊朗却还带着几分青涩的沈梦山,
他身旁依偎着一位面容清秀、气质温婉沉静的女子,
两人在公园的长椅上相视而笑,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照片背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梦山、若兰,摄于民国十五年春。”
信件残片上的内容,断断续续,却拼凑出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
“梦山……你说过,待你成名,便用八抬大轿娶我过门……”
“为何音讯全无?父亲病重,铺子被逼债……皆因借予你那笔本金……”
“今日见报,你与沪上商会副会长千金订婚……哈哈,好一个平步青云!”
“那‘浮空术’的机关诀窍,乃我家传之秘……你竟据为己有,宣称独创!无耻之尤!”
“沈梦山,我梅家因你而败,我梅若兰此生,与你不共戴天!”
这个真名为梅若兰的女子,“温婉”只是她用于掩饰的化名。
她是沈梦山籍籍无名时的恋人兼早期助手,曾倾其所有,
甚至不惜动用家产支持他的魔术梦想,更将家传的某种独特魔术机关原理倾囊相授。
然而,沈梦山借助梅家的资源和创意崭露头角后,
为了攀附权贵,实现阶级跃迁,竟狠心抛弃了这位患难与共的恋人,
并公然将梅家的机关创意窃为己有,以此作为成名作之一。
梅若兰遭受情感与事业的双重背叛,家族也因资金链断裂而彻底没落。
她本人则隐姓埋名,心中埋下了长达十多年的、刻骨铭心的仇恨种子。
复仇,是她多年来活着的唯一信念,也是她重新接近沈梦山、
怂恿他购买巨额保险(并巧妙运作使自己成为唯一受益人)的最原始、最强烈的动力。
她想要的,恐怕不仅仅是那笔巨款,更是要亲眼看到沈梦山身败名裂、失去一切、最终惨死。
然而,韩笑在为这段往事唏嘘的同时,敏锐的侦探直觉让他看到了更深层的问题:
仅凭梅若兰一个弱女子,即便心怀深仇大恨,
她如何能独立策划并执行如此精密、需要专业知识和内部接应的谋杀?
她如何能弄到“莱茵精密”的限力扳手?如何能精准把握演出流程、避开众人视线破坏关键道具而不被察觉?
尤其是,她如何在事后,能够如此迅速、专业地找到并灭口赵千手,
并伪造出自杀的现场?这需要力量、时机、以及对剧院后台的熟悉程度。
她的背后,一定存在一个更了解剧团内情、
更具行动力和资源、并且能与她目标形成共谋的幕后主使者!
梅若兰更像是一把被利用的、充满仇恨的刀,而握刀的手,还隐藏在更深的黑暗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