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 “抓革命、促生产” 广播声刚掠过家属院的老槐树,林晚秋就挎着竹篮往后山走 —— 昨天陈卫生员说,战士们的痢疾快好了,需要再采些马齿苋煮水巩固,她特意起早,想赶在日头毒之前采完。刚转过山坳,就看见地里的马齿苋长得齐脚踝高,嫩红的茎秆顶着绿叶片,像铺了层红绿相间的绒毯,比前几天壮实了不少。
“妈妈,俺来帮你拔草!” 冬冬从后面追上来,小手里攥着个竹片,是陆沉舟昨晚用旧竹席改的,用来刮苗根边的杂草,“爸爸说,杂草会抢小苗的养分,得早点拔干净。”
林晚秋蹲下来,教儿子怎么捏着草茎根部拔:“慢点儿,别把马齿苋的根带出来。” 刚拔了两丛,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马大妮扛着个竹筛走来,竹筛里放着块旧粗布:“俺家那口子说,采完的马齿苋得用粗布擦干净土,不然煮水有沙,战士们喝着硌牙。” 王秀芝也提着个铁皮桶跟来:“俺带了井水,采完直接洗,省得拿回家里折腾。”
三人刚分工忙活,就看见周婷婷推着小推车过来,车上放着个旧木盆:“俺…… 俺家那口子说,木盆装马齿苋不容易压坏,你们采了就往盆里放。” 她蹲下来,学着林晚秋的样子拔草,动作比之前熟练多了,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滴,也没停手:“俺以前总觉得种药材没用,现在才知道,能帮战士们治病,比啥都强。”
林晚秋笑着递过帕子:“歇会儿擦汗,天热,别累着。” 周婷婷接过帕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 从前她总爱挑刺,如今却主动融入这互助的氛围,连说话都少了之前的拘谨。
正采着,远处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陆沉舟穿着作训服,肩上扛着个竹耙子,身后跟着后勤处的老张:“沉舟同志说你们采马齿苋,俺们来帮忙运,这竹耙子能把长得密的苗轻轻扒开,省得你们弯腰费劲。” 老张说着就拿起竹耙,小心翼翼地在地里扒拉,竹耙齿避开马齿苋,专挑杂草勾:“俺们后勤处都知道,你们这‘军属互助药材田’,可是老首长夸过的,得好好护着。”
陆沉舟走到林晚秋身边,从口袋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个白面馒头:“炊事班李班长给的,说你们早上没吃饭,先垫垫。” 他说着把馒头递给冬冬,又从兜里掏出个旧搪瓷杯,杯身上印着 “为人民服务” 的红字,杯柄有点歪:“后勤处换下来的,俺看还能用,给你装水,比铁皮桶轻。”
林晚秋接过搪瓷杯,指尖触到杯底的小刻痕,是个小小的 “陆” 字,心里暖得发慌 —— 这个男人总记着她的小需求,之前是磨铁皮、借农具,现在连装水的杯子都想着,粗粝的生活里,藏着细水长流的温柔。
太阳升到头顶时,马齿苋采了满满两推车。大家推着车往卫生所走,路上遇到家属院的王主任,正带着几个军属去政治学习,看见推车的马齿苋,笑着说:“好啊!军属自力更生,还能给部队送药材,下午学习会,得让大家学学你们的精神!”
到了卫生所,陈卫生员早就等着了,接过马齿苋,笑着说:“真是及时雨!昨天还有两个战士说肠胃不舒服,正好煮水喝。” 他说着从药箱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金银花:“王医生给你的,说和马齿苋一起煮,能清热解毒,夏天喝正好。”
林晚秋接过布包,刚要道谢,就听见外面传来战士们的声音,几个恢复健康的战士走过来,敬了个军礼:“谢谢林同志!要不是你们种的马齿苋,俺们还得躺几天,耽误训练。” 陆沉舟拍了拍战士的肩:“都是应该的,军属和部队是一家人,你们好好训练,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陆沉舟推着小推车,林晚秋走在旁边,手里拿着那个搪瓷杯,冬冬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嘴里哼着 “团结就是力量”。马大妮和王秀芝走在前面,聊着下次种什么草药,周婷婷也插话说:“俺家院子里能种点蒲公英,下次俺来种,给卫生所添点药材。”
傍晚到家,林晚秋把金银花和马齿苋放在竹篮里,准备明天煮点水给大家喝。陆沉舟帮着收拾工具,把竹耙子靠在墙根,又拿起那个搪瓷杯,仔细擦了擦杯身上的红字:“以后你去地里,就用这个装水,轻便。”
夜里,煤油灯的光映着炕头的《边区草药种植手册》,林晚秋靠在陆沉舟身边,翻到蒲公英种植的章节,指尖划过纸页:“周婷婷说想种蒲公英,咱们下次帮她一起翻地。” 陆沉舟伸手搂住她的肩,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好,咱们一起帮她,家属院团结起来,才能种更多药材,给部队多做贡献。”
冬冬躺在中间,手里攥着那个搪瓷杯,早就睡着了,小脸上还带着笑。窗外的风轻轻吹着,院子里的艾草香飘进屋里,混着刚采的马齿苋的清香。林晚秋靠在陆沉舟怀里,听着他平稳的心跳,看着手里的搪瓷杯,忽然觉得,这 1970 年的春天,虽然没有锦衣玉食,却有着最珍贵的温暖 —— 有互相帮扶的邻居,有体贴入微的丈夫,有活泼可爱的儿子,还有一片能为部队贡献力量的药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