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客到访
望霞峰的晨雾还未散尽,凌云正陪着苏沐瑶在演武场练剑。青钢剑划过晨露,带起一串细碎的水珠,苏沐瑶手腕轻转,剑势陡然收住,鬓边的碎发被风拂到颊边,她偏头看向凌云时,眼底还带着练剑后的薄红。
“这套‘流霞式’你越来越熟练了。”凌云收剑入鞘,伸手想替她拂开碎发,指尖刚要碰到发丝,却见山腰处传来一阵铜铃声。
负责守山的弟子快步奔来,在石阶下躬身道:“掌门,凌云师兄,山下来了位西域僧人,说是有要事求见,还带了件很特别的经卷。”
玄尘道长刚从三清殿出来,闻言眉头微蹙:“西域僧人?我碧霄剑派与西域佛宗素无往来,他可有说名号?”
“僧人法号鸠摩智,说来自天竺,特意寻访中原剑派。”守山弟子回话时,目光不自觉瞟向凌云腰间的剑穗——那枚用红绳系着的剑莲纹玉佩,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苏沐瑶悄悄碰了碰凌云的胳膊:“天竺来的僧人?会不会和上次在洛阳听到的传闻有关?”
凌云还没应声,就见一道赭红色身影已顺着石阶走来。那僧人身材高大,身披朱红袈裟,脚蹬芒鞋,虽须发皆白,眼神却亮如晨星,手中捧着个紫檀木盒,盒身雕刻着繁复的花纹,行走间竟听不到半点脚步声。
“贫僧鸠摩智,见过玄尘掌门。”僧人合十行礼,声音洪亮如钟,“久闻碧霄剑派剑术精妙,尤其与‘莲’字颇有渊源,特来叨扰。”
二、莲纹初现
玄尘道长邀鸠摩智入三清殿奉茶,凌云与苏沐瑶侍立在侧。殿外松风阵阵,殿内檀香袅袅,鸠摩智将紫檀木盒放在桌上,缓缓打开。
一卷泛黄的经卷躺在盒中,边缘已有些磨损,显然年代久远。经卷上密密麻麻写着梵文,笔画如缠绕的藤蔓,而在经文间隙,竟绣着数朵莲花图案。
“这是……”苏沐瑶忽然低呼出声,快步走到桌边。那莲花图案虽线条古朴,却与她剑柄上的剑莲纹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是花瓣舒展的弧度,仿佛出自同一人之手。
凌云凑近细看,指尖轻轻拂过经卷边缘:“鸠摩智大师,这经卷上的莲花,有何来历?”
鸠摩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凌少侠好眼力。此乃我天竺密宗传世经卷,名为《莲华心印》,距今已有千年。传说经卷的创作者,曾见过一位从中原西行的剑客,那剑客的佩剑上,便有类似的莲花纹饰。”
苏沐瑶转头看向凌云,眼底满是惊讶。他们曾在剑莲派旧址发现过记载,说创派祖师的佩剑“莲心”上,便刻着这样的莲花纹,只是随着门派没落,那柄剑早已不知所踪。
“大师是说,千年之前,有剑莲派的人去过天竺?”玄尘道长抚着胡须,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
三、圣剑传说
鸠摩智缓缓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幅羊皮卷,铺开在桌上。羊皮卷上画着一柄剑的虚影,剑身缠绕着莲花,剑柄处刻着梵文。
“在我天竺,也有关于‘莲华圣剑’的传说。”他指着羊皮卷上的剑,“传说这柄剑能引动天地灵气,使出的招式能让两人心意相通,剑势如并蒂莲开,威力倍增。”
“并蒂莲开?”苏沐瑶脱口而出,下意识看向凌云。他们两人合力使出的“同心”式,正是以心意相通为要,剑势交错时,便如两朵莲花交相辉映。
凌云心中一动,上前一步:“大师可知那招式的细节?”
鸠摩智闭目沉思片刻,伸手在空中虚划。他的动作虽不似剑法,却隐隐透着一股协调的韵律,左手划出的弧线与右手的直线恰好互补,正是“同心”式起手时的要诀。
“就是这样。”鸠摩智睁开眼,“传说中,这是‘莲华圣剑’的核心招式,名为‘双生莲’。贫僧年轻时曾在古籍中见过图谱,方才见凌少侠与苏姑娘站在一起的气度,便猜到二位或许知晓类似的剑法。”
苏沐瑶脸颊微红,悄悄握住了凌云的手腕。她能感觉到他掌心的温度,也能体会到他此刻心中的震动——如果鸠摩智所言非虚,那剑莲派的传承,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广阔。
四、西行之谜
“这么说来,千年前西行的剑客,很可能就是剑莲派的传人。”凌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不仅将剑莲纹传到了天竺,还留下了‘同心’式的雏形?”
鸠摩智捋着胡须:“贫僧正是为此而来。近年中原武林动荡,剑莲派的传说也渐渐浮出水面。贫僧在藏经阁发现《莲华心印》与‘莲华圣剑’的记载后,便猜想两地的传说或许同源,于是特意东来寻访。”
玄尘道长沉吟道:“剑莲派在百年前突然销声匿迹,连典籍都所剩无几。若真有传人西行,为何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或许是旅途艰险,或许是另有隐情。”鸠摩智将经卷重新卷起,“这卷《莲华心印》中,还有几处关于剑法要诀的记载,只是梵文晦涩,贫僧始终未能完全参透。若凌少侠不嫌弃,可借与二位一观,或许能解开其中谜团。”
凌云接过紫檀木盒,指尖触到盒身的温度,忽然想起前几日在剑冢发现的半截石碑,上面刻着“西出阳关”四个字,当时只当是古人的感慨,此刻想来,竟像是某种暗示。
苏沐瑶靠在他身侧,轻声道:“说不定,我们能顺着这条线索,找到剑莲派消失的真相。”
话音刚落,殿外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窗棂哗哗作响。鸠摩智脸色微变,望向西方天际:“这风……似乎带着戾气。”
凌云猛地抬头,只见西方云层翻涌,隐隐有红光闪现。他握紧手中的木盒,与苏沐瑶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意识到,这西域名僧的到访,或许不仅带来了古老的秘密,还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