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族叔献策 夜取北门
帐内青色身影抬起头,刘进看清来人面容,先是一怔,随即又惊又喜,快步迎上前去,拱手行礼:“族叔?怎么会是您?”
来人正是刘琨。他看着刘进,眼中泛起暖意,笑着回礼:“德修,别来无恙?”
刘进握住刘琨的手,上下打量着他,见他虽面带风霜,眼神却依旧清亮,不由感慨道:“自京城一别,已有一年有余,侄儿时常感念族叔当年教诲以及帮助,只是军务繁忙,未能探望,还望族叔恕罪。”
刘琨摆摆手:“你我同属汉室宗亲,说这些便见外了。你在并州、北疆干出的事业,叔都听说了,如今又率军讨伐国贼董卓,更是威震天下,不愧是我刘氏儿郎。”
两人寒暄数句,过往记忆涌上心头。当年刘琨从雁门太守任上调入京城任侍中,刘进彼时已在朝中崭露头角,叔侄二人常于府中饮酒论事,关系十分亲近。董卓进京后,刘进曾力劝刘琨:“族叔,董卓狼子野心,京城恐将大乱,不如随侄儿去并州暂避,待日后再图恢复。”
当时刘琨却摇头拒绝:“德修,你有你的战场,叔也有叔的坚守。若满朝忠良都弃陛下而去,那这汉室江山,谁来支撑?我虽无能,却也要留在京城,为陛下守着这最后一点体面。”最终,他选择留下,只提前将家眷送往太原安置。
“这些年,族叔在京城受苦了。”刘进想起董卓的残暴,不禁叹道。
刘琨眼中闪过一丝沉痛,随即又坚定起来:“苦虽苦,却未曾忘初心。只是当初董卓废先帝之时,某终究还是没有勇气出来阻止,后来先帝被董卓杀害,某甚是懊悔。只恨终究是实力卑微,不能阻止董贼。此次董卓迁都,我又与百官被裹挟至此,日夜盼着有朝一日能重见天日,而如今,总算等到你了。”
刘进看着这一年多刘琨所受的苦楚,也是很心疼。这位族叔自从自己从军以来,就多有照顾,可以说若是没有刘琨多次照顾,刘进也不会有今天。因此,对于刘琨,刘进还是非常敬重的。
叙过旧情,刘琨忽然神色一凛,压低声音道:“德修,叔今日冒险出城,是有要事相告。我已与城中十余位忠良密谋多时,终于与前日说动了董卓部将吴匡做内应,约定明日子时打开北门,与你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弘农,诛杀董卓!”
“哦?竟有此事?”刘进精神一振,“不知都有哪些人参与?”
“王允、董承、伏完、杨彪、卢植几位老臣,还有盖勋、士孙瑞,种辑,黄婉,吉平,王邑,等忠良,宗室里的刘艾、刘放,以及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算上叔,共计十六人。”刘琨一一数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以重金相诱,再加董承愿将小女许配于他,吴匡才答应倒戈。”
刘进闻言点头,随即眉头微蹙:“这吴匡,可还有什么其他条件?”
刘琨面露无奈:“此人胃口不小,说城破之后,除了金银与婚事,还要封他骠骑大将军,赐县侯之位。”
“骠骑大将军?县侯?”帐内众将皆是一惊。骠骑大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上,比刘进如今的官职还高;县侯更是顶级爵位,刘进自己也才是县侯。这吴匡的要求,未免太过离谱。
刘进也是一阵无语,暗道:这吴匡倒是敢开口。他忽然想起一事,看向刘琨:“族叔,董承之女……不是说了已经和陛下定亲了吗?如今陛下尚未婚配,这……”
刘琨笑道:“德修放心,董承之女并非一人,许给吴匡的是他尚未及笄的小女儿,不碍大事。就算结亲也要等几年。而且若非是这般关系,那吴匡也觉得不够保险,更不可能同意。”
刘进沉默稍许,正想着,进城后怎么处理这个吴匡。
见刘进依然沉吟,刘琨又道:“德修莫要在意这虚职爵位。以你此次讨董之功,朝廷公卿一致觉得,德修应当晋封大将军之职,他一个骠骑大将军算得了什么?而且吴匡不过是见利忘义之徒,先稳住他破了城,日后再做计较便是。等德修进了城,在夺了他的兵权,到了那时,他又能如何?至于爵位,众公卿都觉得,汉室的确有异姓不能封王的组训,但是德修乃是汉室宗亲,河间王之后,根正苗红,自然有封王的资格。因此,朝中公卿都说,到时候一上奏陛下,请陛下给德修封王!”
刘进却是摇摇头,说道:“族叔误会了,侄儿并非在意职位高低,只是担心这吴匡不可信。”
“这点德修尽管放心。”刘琨肯定道,“吴匡本是前大将军何进的旧部,董卓进京后才被迫归附,与西凉军素无交情,更谈不上忠心。如今董卓败局已定,他不过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人皆惜命,他断无理由为董卓陪葬。要这般好处,也只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而已!”
刘进想了想,觉得有理。而且即便吴匡临时变卦,以如今的局势,董卓也已是瓮中之鳖,也迟早覆灭。而他也最多损失点人马,不可能对他伤筋动骨,因此,他看向刘琨,拱手道:“族叔深谋远虑,侄儿佩服。此事便依族叔之计而行。”
随即,刘进召来岳飞,沉声道:“鹏举,明日夜间,你率部前往弘农北门,带着刘琨大人,配合城中内应行事。关羽、张飞为你副将,再调裴元庆、赵云、宇文成都、伍云召、伍天锡归你节制,务必一举破城,擒杀董卓,救出陛下!”
“末将领命!”岳飞抱拳应道,眼神锐利如鹰。
刘进又对李靖道:“药师,你率大军在后方接应,若北门遇阻,即刻强攻,万不可让董卓逃脱!”
“诺!”李靖领命。
部署完毕,刘进看向刘琨,忽然好奇道:“族叔,您是如何出城的?侄儿派了几波人想混进城,都被挡了回来。”
刘琨苦笑一声:“说来惭愧,是那吴匡趁着夜色,用吊篮把我从城墙上放下来的。他为表诚意,还特意说了北门的布防暗号。”
刘进闻言,又是一阵无语——这吴匡为了取信,倒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次日,弘农城外依旧平静。刘进按兵不动,只派刘和继续与董卓周旋,拖延时间。城中董卓见刘进迟迟没有动静,虽有疑虑,却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只等着“太后懿旨”的消息。
夜幕悄然降临,弘农城被黑暗笼罩,只有城头火把偶尔摇曳,映着巡逻士兵的身影。
三更时分,岳飞率领近万精兵,悄无声息地抵达弘农北门之外。将士们皆衔枚束甲,马蹄裹着棉布,连呼吸都刻意放轻,整个队伍如同一道黑色的洪流,在夜色中潜行。
关羽、张飞分立岳飞左右,裴元庆、赵云等十三太保紧随其后,每个人都握紧了兵器,眼中闪烁着紧张与期待。
岳飞勒住马,抬头望向城头,目光如炬。按照约定,子时一到,吴匡便会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夜风掠过旷野,带着寒意,吹动着将士们的战袍。离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场决定汉室命运的夜袭,即将在弘农北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