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室的空气凝滞如铁,主控屏上那封自动下载的加密附件在众人眼前展开。代码文本静静陈列,没有爆炸,没有瘫痪,只有一段冰冷的日志,一张实时截图——第17号线路箱被打开,银灰色导电胶线正接入主回路,操作者右手小指缺失。
陆轩盯着屏幕,目光未动,却已下达指令:“马亮,反向追踪邮件接入路径,锁定时间窗口。”
马亮立即调取流量日志,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三分钟后,他抬头:“对方每次接入时间固定,二十三点十五分至二十三点十八分,仅三分钟,Ip经过七层跳转,最终指向东京节点。”
陆轩点头:“不是试探,是习惯性操作。他以为我们还在被动应对。”
他转身走向战术板,拿起笔,在“第17号线”旁画下一道红线:“从现在起,我们不再等他们出手,而是等他们收手。李刚,你带队,二十三点二十分进入线路区,进行非触发式排查。”
李刚沉声应下:“明白,不动线路,只查状态。”
“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毫安级电流波动。”陆轩补充,“不能断电,不能触碰接头,任何异常操作都可能激活预设负载程序。”
李刚领命而去,张涛则迅速调出三年前S-07-19事件的封存技术档案。屏幕分割为两半,左侧是当前系统日志中的负载曲线,右侧是当年逻辑炸弹触发时的记录。两条波形几乎重合,仅在峰值处存在0.28%的偏差。
“不是模仿。”张涛低声自语,“是同一个人的手法。”
他调出接线图对比模块,却发现系统自动生成的路径与现场实物存在三处不一致。标准流程中,b相分流节点应接入主控继电器,但现场接线却绕过继电器,直接并联至冷却冗余线路。
“这里被跳接了。”张涛放大图像,手指划过那根隐蔽的导线,“导电胶线不是为了短路,是为了在主设备满载时,将电流导向冷却系统,造成过热假象,诱使我们手动断电。”
他迅速将分析结果上传至指挥系统,同步推送给李刚的终端。
二十三点二十分,李刚率队抵达第17号线路区。夜风穿过设备廊道,金属外壳泛着冷光。他戴上红外热成像仪,逐段扫描线路箱内部。热图呈现的瞬间,第三排接线柱上一道赤红色的轨迹刺入眼帘——温度高达六十二度,远超正常负载下的四十二度上限。
“找到了。”李刚压低声音,“底层b相分流节点,有隐蔽跳接线路,外层裹着导电胶,金属芯未完全暴露,处于待激活状态。”
他将图像回传指挥室,张涛立即比对:“和我推断一致,冷却系统冗余供电线路被篡改。一旦主设备温度上升,系统会误判为冷却失效,自动切断主电源。”
陆轩站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全屏数据:“他们要的不是破坏,是让我们自己关掉系统。”
他下令:“李刚,继续原地待命,不拆线,不标记,等他们下次再来。”
“我们放饵?”李刚问。
“不。”陆轩眼神冷峻,“我们等他们收线。”
凌晨两点,设备区监控画面显示,一道黑影再次出现在第17号线路箱前。对方动作熟练,打开箱盖,伸手接入一根新的导电胶线,随后迅速撤离。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
李刚在五分钟后进入现场,按照张涛提供的操作指南,使用绝缘陶瓷刀具,从外层开始逐层剥离胶质。刀锋轻缓,避免任何金属接触。张涛在指挥室通过耳机实时指导:“再往左两毫米,避开分流柱接点,现在垂直切入,深度不超过零点三毫米。”
李刚屏息操作,汗水从额角滑落。刀尖触及胶层深处时,手感骤然一变——内部有硬物。
“里面有东西。”他低声通报。
“别动。”张涛立刻警告,“可能是微型信号装置,受力即激活。”
胡军此时在安保控制台发现异常:一名后勤值班员正试图靠近设备区,手持权限卡刷卡进入。林娜调出权限记录,发现该卡与周强此前被复制的卡片属同一批次,发卡时间相同,编号连续。
“不是巧合。”胡军起身,“有人在测试权限边界。”
陆轩下令:“孙明,立即切断该卡所有访问权限,启动二级身份验证。”
孙明迅速操作,同时林娜同步开启备用冷却链路,确保主设备温度稳定在安全区间。指挥室内,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李刚的操作画面上。
“现在,缓慢抬刀。”张涛指导,“整段胶线必须完整取出,不能断裂。”
李刚双手稳定,刀锋托起胶质外层,一点一点将内部金属芯与接线柱分离。最终,一根长约十五厘米的导电胶线被完整取出,内部嵌着一枚不足两毫米的微型元件。
马亮接手样本,送入显微分析仪。五分钟后,他抬头:“内部是微型电流监测发射器,能实时回传负载数据。编号尾缀Sb-07。”
陆轩走过来,看了一眼屏幕,未发一言。他认得这个编号。山本一郎早年在关西地区布控监听网络时,使用的便是Sb系列微型设备。Sb-07,正是当年渗透樊星阁南部节点时遗留的型号。
“封存。”陆轩下令,“不溯源,不追查,让它继续‘传数据’。”
马亮会意:“我们反向喂它假信息?”
“不急。”陆轩目光沉静,“先让它相信,我们什么都没发现。”
张涛此时完成系统校验:“导电胶线移除后,负载曲线已回归正常,冷却系统反馈稳定,主设备可继续运行。”
陆轩走到主控台前,按下重启指令。绿色进度条重新启动,缓缓推进。百分之七,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系统未再触发警报。
“通知技术组,所有非紧急调整暂停。”陆轩环视众人,“从今天起,任何线路变更必须双人确认,三级留痕。设备仓储区实行双岗制,所有备件入库前必须拆封检测。”
李刚擦去额头汗水:“这次是导电胶,下次可能是别的。”
“那就一层层拆。”陆轩声音低沉却坚定,“他们敢埋,我们就敢挖。一根线,一块板,一个编号,只要他们动手,就会留下痕迹。”
张涛调出材料分析报告,目光停在供应商一栏:“这批镓铟掺杂银粉,来自一家注册在东京的境外公司,Neoconductive Ltd.,法人空白,邮箱无效,官网三天后即将注销。”
他没有上报,而是将信息存入私人加密笔记,标记为“S-07-19关联溯源”。
林娜整理完后勤记录,低声汇报:“那块无标电源模块的签收记录,笔迹鉴定已完成,与黄杰本人书写存在七处差异,尤其是‘杰’字末笔的收锋角度不符。”
陆轩点头:“有人冒名入库,早就准备好了退路。”
胡军站在安保终端前,调出权限卡复制记录的原始日志。在加密层深处,他发现一段被掩盖的访问痕迹——有人曾在三天前调阅过周强的权限档案,操作时间是凌晨一点零七分,使用的是内部高阶账号。
“账号有记录吗?”陆轩问。
“被清除了。”胡军摇头,“但访问路径经过财务系统跳转,最后指向采购审批后台。”
陆轩眼神微动。采购、后勤、权限、线路——每一个环节都被精准渗透。这不是偶然,是一张早已织好的网。
但他没有下令追查。
“让他们以为还在掌控。”陆轩转身走向窗边,城市灯火在远处连成一片,“我们不急着收网,我们先让他们,把网织得再大一点。”
李刚走到他身旁:“下一步?”
“等。”陆轩望着夜色,“等他们再动手。等他们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我们再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协作。”
张涛关闭终端,将最后一份分析报告归档。孙明核对完所有权限变更日志,确认系统处于封闭状态。林娜启动决策模拟系统,录入“三级警报响应”预案。胡军带领安保队完成新一轮巡查,重点锁定设备区外围。
主控屏上,绿色进度条稳步前行。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系统运行平稳。
陆轩站在指挥中心中央,目光扫过每一张疲惫却坚毅的脸。没有人退缩,没有人质疑。他们曾被欺骗,被误导,被逼入绝境,但他们依然站在这里,用最冷静的头脑,最紧密的配合,一寸一寸夺回控制权。
就在此时,马亮突然抬头:“陆哥,那枚微型发射器,刚传回第一条数据。”
陆轩走过去,屏幕上跳出一组电流数值——正是第17号线路修复后的负载状态。
“他们收到了。”马亮说。
陆轩盯着那串数字,缓缓开口:“那就让他们看清楚。”
他按下通讯键,接通李刚:“把备用冷却链路的负载调高百分之十五。”
李刚一怔:“要演?”
“不。”陆轩眼神如铁,“要让他们以为,我们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