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山咸九四、九五、上六爻辞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 尔 思 。
人之所动皆因感也,九四在中,乃当心臓 之位,为心感之主,感之正则吉,不正则凶, 今人以私心感人,所感狭小也。天地万物各有 不同,事亦变化万千,能殊途同归,此感之极 至,必以公正无私方可行。人之向往,必有屈 求,人之来至,必因有信,此屈信相感,利之所生处。
象曰: 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 往来,未光大也。
人能正则必吉,事皆以私,则生害也,互 相往来以私心相感此感之道狭,必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
居尊位之人,必以至诚感于天下,脢,背 肉也,其与心相背,目所不见状,此意能背其 私心,感于非所见而能悦者,以人君可以无悔, 今人不知,皆感于所见而悦,所不见而仇视之, 此感不正,招自凶亡也。
象曰:咸其脢,志未也。
人感于所不见而生戒,其必浅也,此私心 之用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
上为感之极位,阴柔居之,此即不能以至 诚感物,唯求于口舌之间感人,乃小人女子之 常态,必不能动于人,故云颊。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世间唯至诚能感人,如靠口舌说话之才, 感人必不能长久。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要聊点刺激的——《周易》六十四卦里最“接地气”的一卦:泽山咸。
“咸”字,现代人第一反应是“咸淡”的咸,但在三千年前的古人那儿,这是个会意字:“戌”是武器,“口”是嘴,合起来是“用嘴说动武器放下”——引申为“感应”。简单说,这是一本教你怎么“好好被别人感觉到,又不让自己内耗死”的古代社交指南。
全卦六爻,前两爻讲少男少女的纯爱感应(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后两爻讲感应的收尾(六三“咸其股”、九五“咸其脢”),最扎心的其实是中间这三爻:九四的“内耗型心动”、九五的“大佬式含蓄”、上六的“嘴炮式敷衍”——活脱脱一部“当代社畜\/恋爱脑\/社交达人诊断书”。
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看看三千年前的老祖宗怎么用六爻“阴阳怪气”吐槽我们:你以为你在“搞对象”“处关系”,其实你只是在重复三千年前就有人踩过的坑。
一、九四:别让你的“心动”变成“手机里的未读消息”——私心感人的下场是“精神内耗重症患者”
先甩爻辞:“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翻译成人话:守正道就吉利,没后悔药吃;但你要是整天在“他到底喜不喜欢我”“我该不该主动找他”里反复横跳,就算朋友跟着你思路走,也是无效社交!
古人把九四叫做“心感之主”——搁现在就是你手机里的“聊天框监控器”、朋友圈的“点赞计数器”、相亲时的“条件匹配计算器”。你以为“心动”是玫瑰和心跳?其实九四的“心”是个24小时值班的“私心小剧场”:
场景一:职场“塑料同事情”
小张最近总觉得隔壁组的小李在针对他:开会时不和自己对视,午休没叫自己点奶茶,甚至朋友圈给共同好友的美食照点了赞却没给自己点。于是小张开始“复盘”:是不是上次项目汇报抢了小李风头?是不是上周借的马克笔没及时还?每天花两小时琢磨这些,工作效率暴跌,最后绩效垫底。
象曰补刀:“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你以为这种“内耗式敏感”是“在乎”?其实是在给未来埋雷!靠“他对我好不好”来判断关系,跟用体重秤称爱情似的:今天轻了两斤就狂喜“他肯定想我了”,明天重了半斤就崩溃“他肯定讨厌我了”。
场景二:相亲“条件扫描仪”
95后女生小周相亲,刚坐下先扫对方工牌:“互联网大厂啊,996吗?”“国企啊,晋升慢吧?”“自由职业?收入稳定吗?”全程像在做尽调,最后聊到“平时喜欢干什么”,对方说“爱读诗”,小周一撇嘴:“读诗能当饭吃?”转身就走。
这哪是“感”?分明是“用Excel筛选相亲对象”!九四的问题就在于:你把“感应”变成了“考核”——考核对方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却忘了“感”本身是双向的流动。就像你对着镜子化妆,只盯着自己脸上的粉底液有没有涂匀,却看不见镜子里的你也在看你。
更扎心的是,这种“私心感应”会形成恶性循环:你越算计“他能给我什么”,他越能感觉到你的目的性;你越纠结“他值不值得”,他越觉得你“不够真诚”。最后落得个“憧憧往来”——手机里存着200个“可能发展”的联系人,却连一个能半夜聊心事的朋友都没有。
象曰说“未光大也”,啥意思?你的感应格局太小了,像个小灯泡,只能照亮自己脚边的方寸之地,根本照不进别人的心里。
那怎么破?九四的“贞吉”给了答案:守正。不是让你当圣母,而是“感”之前先问自己:“我是真的欣赏这个人,还是因为他能给我带来什么?”“我想靠近他,是因为他的特质让我开心,还是因为他的标签符合我的标准?”
就像买奶茶:你是因为“这家的芋泥真的绝”而排队,还是因为“大家都在喝所以我也要喝”?前者是“贞吉”,后者是“憧憧往来”。
二、九五:大佬的“无声深情”——比“嘴甜”更有效的,是“背着你偷偷把事做了”
如果说九四是“普通人的社交内耗”,那九五就是“大佬的感性境界”——爻辞就四个字:“咸其脢,无悔。”
“脢”是啥?清代学者朱骏声考证过:“脢,背肉也,在脊骨两旁。”简单说,就是后背那块跟心相背的肉——你摸不到,看不见,但它疼起来能让你直不起腰。
古人太会取象了!九五居尊位(相当于公司cEo、国家领导人),要“感天下”,就得学这块“背肉”:不用天天喊“我爱你们”,而是“背着你偷偷把事做了”。
案例一:好老板的“背肉式管理”
某互联网公司cEo老陈,平时很少开全员会,也不爱发鸡汤邮件。但员工都知道:加班到十点,楼下保安室永远有一份热粥;项目失败时,他第一个站出来说“责任在我”;新员工入职,他会悄悄让hR把工位调到阳光最好的位置。
有人问他:“您怎么不跟大家表露心意?”他说:“我要是天天说‘我爱你们’,他们该觉得我在画饼了。真正的‘感’,是他们加班时知道有人在等,犯错时知道有人兜底,迷茫时知道有人撑腰。”
这就是“咸其脢”的智慧:最高级的“感”是“润物细无声”——我不说,但我做了;我不炫耀,但你一定能感觉到。
案例二:父母的“沉默式付出”
我妈是个典型的“背肉型家长”。小时候我学钢琴,她从来不说“你要加油”,只是每天变着法儿做好吃的;高考前失眠,她不唠叨“别紧张”,只是悄悄把我房间的台灯换成暖光;工作后租房,她不说“别委屈自己”,只是攒了半年钱给我买了张好床垫。
我问她:“您怎么不说点好听的?”她白我一眼:“说那些虚的干啥?你冷了知道添衣,饿了知道吃饭,比听我唠叨一百遍‘妈爱你’强多了。”
反观现在很多人,把“感”变成了“表演”:
- 追星只看舞台上的光芒,看不到明星背后练舞到膝盖积液的视频;
- 交朋友只看“对我好不好”,看不到对方在你发烧时默默煮的姜茶;
- 谈恋爱只看“他秒回消息”,看不到他在加班时偷偷给你点的宵夜备注“凉了就热一下”。
象曰吐槽得好:“咸其脢,志未也。”——你盯着“看得见的”感动,志向跟没见过世面的土拨鼠似的,只会盯着眼前的胡萝卜,根本不懂“背后的用心”才是最戳人的。
九五的“无悔”也在说:当你不再执着于“被看见”,不再需要“被夸奖”,只是单纯想对一个人好,“感”就成了最自然的事,自然不会后悔。
三、上六:嘴炮选手的悲剧——靠“说”感动人,不如去跟鹦鹉比谁话多
终于到了咸卦的顶点:上六爻辞“咸其辅,颊,舌”。
翻译成人话:你所谓的“感”,不过是动了动腮帮子、耍了耍舌头罢了!
古人太懂人性了:上六是阴柔居高位(相当于“社交场合的话痨担当”“情感博主”“只会撒娇的小女生”),天天把“我超爱你”“我最懂你”挂在嘴边,但从来没实际行动。
场景一:网恋奔现的“语言艺术家”
男生网恋三个月,每天发“宝贝我想你”“你是我见过最特别的人”,女生终于答应奔现。结果见面当天,男生全程捧着手机打游戏,女生说“有点冷”,他头也不抬:“多喝热水啊。”女生说“有点饿”,他甩来一句:“附近有家餐厅不错。”
最后女生留下一句:“你不是爱我,你只是爱‘说爱’。”
场景二:职场“画饼高手”
某销售总监特别会说:“跟着我干,年底每人一辆车!”“这个项目做好了,人人都是股东!”结果年底发奖金,他扣了30%说“公司资金紧张”;项目成了,他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团队成员私下吐槽:“跟他干,不如信春哥。”
象曰直接撕破脸:“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滕口说”就是“嘴比脑子快”,跟放屁带响似的,除了吵得人烦,屁用没有。
更扎心的是,这种“嘴炮式感应”会透支信任:
- 父母总说“我为你好”,却不肯听你说一句“我不想这样”;
- 朋友总说“有事儿找我”,你真有事时他却消失得比外卖小哥还快;
- 情侣总说“永远爱你”,却连你过敏不能吃芒果都记不住。
心理学有个“语言可信度定律”:一个人说的话,只有10%来自内容,30%来自语气,60%来自行动。你说“我爱你”一百遍,不如给他煮一碗他爱吃的面;你说“我懂你”一千遍,不如在他哭的时候递一张纸巾。
上六的教训很直白:别把“嘴甜”当“感性”——感动从来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就像冬天取暖,你说“我很暖”没用,得把暖气打开;你说“我心疼你”没用,得把外套披在他身上。
终章:咸卦的终极真相——感对了,全世界都是同频的人
现在回头看泽山咸下三爻,其实藏着古人的“感应哲学”:
- 九四教你“别私心内耗”:感应不是“考核对方”,是“看见自己”——你是因为“他值得”而感,还是因为“你需要”而感?
- 九五教你“用背后用心感动人”:最高级的“感”是“无声”——我不说,但我做了;我不炫耀,但你一定能感觉到。
- 上六教你“别做嘴炮选手”:最无效的“感”是“表演”——你说得再动听,不如递一杯热牛奶。
合起来就是:想被人“感”到?先学会“真”——真心的喜欢,真心的付出,真心的不说谎。
不然呢?
- 像九四那样“憧憧往来”,你会变成“社交僵尸”——手机消息不断,却没有一个能走进心里;
- 像上六那样“滕口说”,你会变成“无效沟通机器”——嘴皮子磨破了,却没人愿意听你说;
- 连九五的“背肉感”都没有,那你根本不懂什么叫“真正的共鸣”。
最后想跟大家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感”,都是“我懂你没说出口的话”,不是“我说了你好多的废话”;
是“下雨时倾斜的伞”,不是“我会保护你”的承诺;
是“记住你爱吃的菜”,不是“我最懂你”的宣言。
下次遇到想“感”的人,别先想“他能给我什么”,先想“我能偷偷为他做什么”——比如帮他带杯热饮,比如记住他的小习惯,比如在他低谷时说“我在”。
这才是咸卦教给我们最可爱的道理:感,不是“求”,是“给”;不是“演”,是“真”。
毕竟,能被真心感应到的,才是这世上最珍贵的缘分啊。
彩蛋互动: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九四式内耗”“九五式温暖”或“上六式嘴炮”吗?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点赞最高的送一本《周易》漫画版——毕竟,懂点古人智慧,社交少踩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