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篇
在浩瀚的文学世界里,小说犹如璀璨星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部小说,竟然别具一格地分成了三部分。这就如同将一桌丰盛多样、融合了各种风味的大杂烩,巧妙地分成了三盘。每一盘看似独立,却又与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古代,小说的创作形式就多种多样,有的以章回体呈现,有的则按照情节的不同阶段划分。而这部小说将内容分成三部分的做法,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它究竟是如何划分的,每一部分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呢?
第一部分是常规模式。在传统的小说创作中,常规模式往往是遵循一定的套路和规则,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熟悉的阅读环境。在这个部分里,据说能让读者感受古人的谨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古人对待很多事情都秉持着一种敬畏和谨慎的态度。比如在建筑设计、天文历法等方面,他们都会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论证。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似乎也继承了这种谨慎的风格。然而,仔细研读之后,我们会发现作者好像删掉了好多夸张内容。在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夸张的描写,像《山海经》里对各种奇异生物的描述,充满了奇幻色彩。而这部小说的作者,生怕读者被那些玄乎玩意儿吓着,就拿些“实在理论”来忽悠咱探讨。这里所谓的“实在理论”,可能是一些相对平实、易于理解的知识和观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让小说少了一些神秘和奇幻的氛围。
第二部分是法则灵活运用。这一部分号称“通俗易懂又不违背古制”。在古代的风水学说中,有一套严格的法则和制度。学者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研究这些法则。而这部小说中提到的法则活用部分,仿佛给学者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就好像学者们用了这方法,不管到哪儿都能像开了挂一样把风水运用得恰到好处,完全不受那些外在“不变因素”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风水的运用往往会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但在小说里,作者赋予了风水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它能够突破这些限制。这就好比给风水开了个无敌外挂啊!这种想象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作者对风水学说的独特理解和大胆创新。
(一)制式格局
在研究风水之前,作者先给风水专有名词下定义,这是一种非常贴心的做法。就好比怕小孩被糖果纸弄糊涂一样,作者担心学者们被那些复杂的名词搞晕。在古代,风水学说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积累了大量的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一团迷雾,难以理解。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在风水学中也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地位。在风水学里,山脉被视为大地的骨架,而连绵起伏的山脉就像龙的背脊一样,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龙”。
不仅如此,这“龙”还有着众多的称谓,如“来龙”“去龙”“生龙”“死龙”“阳龙”“阴龙”等等。这些称谓并非随意而起,而是古人通过对山脉形态和特征的细致观察后总结出来的。
“来龙”通常指山脉的起始部分,它象征着龙的源头和根基;“去龙”则代表山脉的延伸和走向,暗示着龙的去向和发展;“生龙”表示山脉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寓意着吉祥和繁荣;“死龙”则相反,意味着山脉荒芜、缺乏生气,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阳龙”和“阴龙”则与山脉的朝向和光照有关,阳龙多向阳,阴龙则多背阴。
如此丰富的称谓体系,充分反映了古人对山脉形态和特征的深入理解和细致观察。他们通过对这些称谓的运用,将山脉与龙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了山脉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来龙”是山由高向低降,站在低处看高处山棱线。当我们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那高耸入云的山峰,看着山脉从高处缓缓延伸下来,就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流动。反之是“去龙”,当我们站在高处俯瞰山脉向远处延伸,那种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感觉,就好像龙在离去。
山脉最高远的是始祖山,低一点是少祖山,再低是山龙。这就跟给山排辈分似的,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辈分观念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一种社会秩序和家族传承。在这里,给山脉排辈分,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山脉的尊崇。
比如拿中国山脉来说,张良提到昆仑山是始祖山,延伸出北龙、南龙山脉。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万山之祖”。它就像一位威严的长者,孕育和滋养着周围的山脉。以台湾为例,从大陆始祖山连到香港是南龙尾,进台湾海峡没断,在台湾出水,中央山脉成了少祖山,南龙还在台北盆地“结穴”。这种山脉的延伸和连接,仿佛是大自然的神奇脉络,将不同的地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风水家还说清朝前中国气运走北龙,所以文化发祥在北方,最后一王朝来自东北;后来气运转南龙,国父孙中山是南方人能推翻满清。之后群雄割据,说是北龙气运到头和两龙始运冲击,连无知的地方军阀都能在历史舞台露露脸。这种将风水气运与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的观点,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在古代却深入人心。古人认为,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风水气运的流转也会导致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变迁。南龙入海处是香港,所以香港受气运影响是兴发之地,可龙脉过而不留,九七香港大限都是气数已定,真正南龙气运还得发在台湾,这风水家可真是把气运当弹珠,想怎么弹就怎么弹啊!这种说法更多地是一种主观臆断,但也反映了人们对风水学说的一种迷信和依赖。
水:在中国风水中可是一门大学问,其中的讲究多如牛毛。古人认为,水是生命之源,对其极为重视,在风水学说中更是将水视为至关重要的元素。
首先,水要平。这意味着水面应该保持平稳,没有明显的波动或涟漪。平水代表着稳定和安宁,就像平静的湖面一样,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其次,水要清。清澈的水象征着纯洁和吉祥,它没有杂质和浑浊,让人感到清新和舒适。在风水中,清澈的水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再者,水要无声。无声的水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仿佛它在默默流淌,不打扰周围的环境。这种静谧的氛围能够让人心情平静,放松身心。
最后,水要曲折。曲折的水蕴含着生机和活力,它不像直线那样单调,而是有着丰富的变化和流动。曲折的水流可以带来灵动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变化。
总之,中国风水对水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些规矩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风水环境,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福气。
用罗经测水还分什么八路黄泉,这水在风水里简直成了个娇滴滴的大小姐,规矩一大堆。罗经是古代风水师常用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测量方位和风水的吉凶。八路黄泉是罗经测水中的一种说法,代表着不同的方位和吉凶情况。这种复杂的测量方法和严格的规矩,反映了古人对水的重视和对风水的严谨态度。
明堂:山脉进平地出现的平原就是明堂,大到台北盆地,小到家门口庭院都是。这就跟把大房间和小房间都叫“屋子”一样。明堂在风水学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被视为一种开阔、明亮的空间,能够聚集气场和能量。大的明堂如台北盆地,广阔无垠,能够容纳大量的人和事物;小的明堂如家门口庭院,虽然面积不大,但也能为家庭带来和谐和安宁。
案山:明堂前近距离的山就是案山,像台北圆山。这山就像站在明堂前站岗的小卫士。案山在风水里起到了一种屏障和守护的作用。它能够阻挡外界的不良气场,保护明堂内的气场稳定。台北圆山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台北盆地这个大明堂。
朝山:明堂外远远来朝的山,比如台北盆地的观音山,这山跟远方来朝拜的客人似的。朝山象征着一种尊敬和朝拜的态度。远方的山仿佛是带着敬意前来拜访明堂,为明堂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庄严的氛围。观音山以其独特的外形和神秘的传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也为台北盆地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水口:两水交会汇成大河的地方,就像两条小溪手拉手变成了大河妈妈。水口在风水学说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它代表着气场的汇聚和流转。两条小溪的交汇,就像两种不同的能量相互融合,形成了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大河妈妈则象征着包容和孕育,它能够滋养周围的土地和生命。
水口砂:水口两侧的大石头或小山叫水口砂,还说砂以动物象为优,像虎、狮、象这些威猛的好,阴暗的如鼠、蛇、蚁是凶砂。这砂都被赋予了动物的性格,仿佛石头也能成精似的。在古代,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性,石头也不例外。水口砂的形态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想象。威猛的动物象征着力量和守护,能够保护水口的气场;而阴暗的动物则象征着邪恶和危险,被视为凶砂。
青龙:背向来龙,左侧如抱之山是青龙位,还提醒不一定左侧是东方,这就像给一个神秘的座位标了个不确定的位置。青龙在风水学说中代表着东方和吉祥。但由于地形和方位的变化,青龙位不一定在正东方。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风水的神秘色彩,也让人们对青龙位的寻找和判断充满了挑战。
白虎:背向来龙,右侧耸立之山是白虎,也不一定在正西,就是个风水名词,别太强求。这白虎就像个神秘的客人,位置飘忽不定。白虎在风水里代表着西方和威严。同样,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白虎位也不一定在正西方。这种位置的不确定性,让白虎更加神秘莫测,也让风水师在判断白虎位时需要更加谨慎。
官星:来龙与青龙白虎环抱内侧的山之枝脚或小圻,这就像在龙和左右护卫怀里藏着的小宝贝。官星在风水学说中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它代表着权力和地位。山之枝脚或小圻就像龙和左右护卫的呵护对象,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鬼星:来龙与青龙白虎交接后外方延伸的山脚或小山圻,这鬼星就像个偷偷跟在后面的小幽灵。鬼星在风水里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它往往被视为一种隐藏的力量。就像小幽灵一样,鬼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来龙和青龙白虎,影响着周围的气场。
结穴:所谓“结穴”,是上古火山喷口,山顶的是天池口,像长白山天池、台湾日月潭;山脉进平地的小喷口是风水龙的结穴处。这风水龙的结穴就像给地球找了个神秘的小肚脐眼。结穴在风水学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被认为是气场汇聚的核心位置。上古火山喷口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和气场。长白山天池和台湾日月潭就是典型的天池口,它们以其美丽的景色和神秘的传说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山脉进平地的小喷口则是风水龙的结穴处,被视为风水宝地,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风水学说,但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这部小说对风水的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奇幻的世界,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探索传统文化的大门,让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领略到了风水学说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