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舰驶入鲸鱼座星域时,舷窗外的“共生水域”像一块蒙尘的蓝宝石——原本澄澈的星水泛着灰黑色,水面漂浮着半透明的“熵能淤泥”(形似絮状黑雾),偶尔有发光水母游过,触须上粘满淤泥,荧光从明亮的淡蓝变成微弱的灰白,游不了几米就沉向水底,像是被淤泥拽住了行动。
“淤泥会吸附水母的荧光能量!”鲸鱼座共生者撑着“星木船”在水域边缘呼喊,手中捞起一勺星水,水底的淤泥立刻缠上勺子,“更糟的是,淤泥在堵塞水域深处的‘能量泉眼’——那是星水的能量源头,一旦泉眼堵死,整个水域都会变成死水!”
苏玥盯着探测仪上的泉眼位置(水域中央深千米处),立刻调动联盟资源:“南门二的菌海菌丝做‘淤泥滤网’,拦住水面的淤泥不让它扩散;仙女座的星瓣花能量融入九色母液,制成‘净化气泡’(能在水底悬浮,缓慢分解淤泥);麒麟座的晶体能量通过协同模块,稳定泉眼周边的水压——水底压力大,得先稳住环境再净化!”
南门二共生者率先放出菌丝,这些菌丝在水面织成一张淡绿色的“悬浮滤网”,絮状淤泥一接触菌丝,就被牢牢粘住,再也无法随水流飘向泉眼。光羽鸟这时振翅飞向水域中央,尾羽结晶的光点在水面划出一道亮线——那是泉眼正上方的“安全下潜路径”,避开了淤泥最密集的区域。
苏玥带着启明学者乘“深潜舱”下潜,舱外的星水随着深度增加越来越暗,偶尔有粘满淤泥的水母轻轻撞在舱壁上,发出微弱的荧光。抵达泉眼附近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泉眼入口缠着厚厚的淤泥,原本该喷涌的淡蓝能量流,只剩下断断续续的细流,泉眼周围的岩石上,还渗着黑色的熵能痕迹。
“释放净化气泡!”启明学者将调配好的九色母液注入舱外的“气泡发生器”,无数淡金色的小气泡飘向泉眼,气泡一碰到淤泥,就像融化的糖块般包裹住淤泥,黑色絮状物逐渐变成透明的星水,重新融入水域。可泉眼深处的淤泥仍在堆积,普通气泡够不到——这时,几只恢复力气的水母突然游过来,用荧光触须托着净化气泡,慢慢送向泉眼深处。
“是水母的荧光能量在帮气泡悬浮!”鲸鱼座共生者激动地喊道。苏玥趁机通过协同模块,将麒麟座的晶体能量精准注入泉眼,淡金能量顺着泉眼通道蔓延,不仅冲散了深处的淤泥,还修复了岩石上的熵能痕迹。当最后一块淤泥被净化,泉眼重新喷出强劲的淡蓝能量流,星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澄澈,沉在水底的水母也重新浮起,荧光恢复明亮的淡蓝。
鲸鱼座共生者将“水母荧光本源样本”(一块泛着淡蓝的透明晶体,含水母能量频率)递入联盟本源库:“这个样本能监测星水能量浓度——一旦有淤泥污染,水母荧光会先变暗,样本就能同步向联盟发预警!”样本嵌入的瞬间,北斗中枢的跨星域通道新增了“水域共生净化模块”,不仅能远程输送净化气泡配方,还能通过水母荧光频率,实时监测各星域的水域生态;同时,“跨域水源监测网络”正式搭建,覆盖已加入联盟的所有水域星域。
通讯台这时收到“杜鹃座星域”的紧急信号,信号中夹杂着紊乱的气流声,附带的影像显示:该星域的“气态共生云”(由可流动的共生气体构成,能为周边星球提供氧气)正被熵能染成灰黑色,气体流动速度变慢,甚至开始凝结成“熵能固态颗粒”,若颗粒坠落,会砸毁星球表面的共生植物。
光羽鸟的尾羽结晶立刻拼出杜鹃座的星轨,这次的星轨旁标注着“气态共生云·熵能凝粒”的紫色警示。苏玥检查九色母液罐,新增的水母荧光能量让母液能在液态、气态环境中灵活适配:“下一站杜鹃座!带上鲸鱼座的净化模块样本和三角座的协同模块——先用星瓣花能量稀释气态熵能,再用晶体能量加速气体流动,不能让熵能凝粒坠向星球。联盟的光网,得护住每一种形态的共生体,不管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
穿梭舰启航时,鲸鱼座的共生水域恢复了澄澈的淡蓝色,无数发光水母围绕舰体游动,荧光在星空中连成一道“水域光带”,与跨域通道的能量流交织。星海联盟的生态守护版图,终于从陆地、机械、生物,扩展到了水域与气态环境,而每一次新领域的突破,都让“众星连网、共护共生”的理念,在星海中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