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冲破暗能星域的最后一缕幽紫尾迹时,十二道鎏金光环已在舷窗外铺展开来。环星圣地就悬浮在光环中央,星球表面的符文与萨尔那加钥石共振出淡金色波纹,可每道光环的能量流都在不规则震颤——靠近才发现,光环实则是巨大的时空观测装置,表面布满被熵能侵蚀的黑斑,正将错乱的观测数据抛向虚空,星舰刚进入光环范围,主控屏幕便开始反复播放三分钟前的引擎启动画面,时间回环现象已悄然笼罩舰体。
“是观测者的‘时间锚点’失效了。”林默将萨尔那加钥石按在控制台,立方体瞬间投射出三维星图,十二道光环的核心坐标与虚空裂隙源头形成精准对应,“每道光环对应一个宇宙纪元的观测记录,现在熵之楔碎片的辐射正让记录变成现实扭曲的源头。”话音未落,星舰突然剧烈颠簸,一道金色能量束从第三道光环射出,舰体左侧装甲瞬间熔化成液态——那是数万年前用于摧毁小行星的观测武器,如今因程序紊乱沦为无差别攻击。
传承印记在此刻泛起灼热的刺痛,林默的识海中涌入无数碎片化的画面:银白色的观测者用符文书写星脉法则,将文明兴衰记录在晶体中;熵之楔撕裂圣殿时,他们将核心意识注入光环;最后是宇宙在坍缩与重生间循环的全息影像,每个轮回的终点都指向一块黑色晶体——与熵之楔的纹路完全一致。一道苍老的意念穿透杂音响起:“观测者的使命不是干涉,是记录……但熵的蔓延让记录变成了诅咒。”
循着意念源头,星舰在第七道光环的缺口处找到圣殿入口。这座由透光晶体构筑的建筑漂浮在真空中,入口处的“观测者石碑”刻满螺旋符文,钥石贴近的瞬间,石碑化作光门,内部是无数悬浮的晶体终端,每个终端都跳动着不同文明的生命信号。但终端群中央,一块半米见方的熵之楔碎片正释放着暗紫色辐射,周围的晶体纷纷崩解,淡银色的观测者残魂被禁锢在辐射范围内,如同被困在琥珀中的昆虫。
“这些残魂是观测者的意识碎片,他们的记忆被熵能锁在了最后一次观测中。”守巢者的通讯带着杂音传来,“必须用钥匙接入主终端,重启观测锚点,否则光环会把整个星域拖入时间循环。”林默刚踏入终端群,碎片突然迸发强光,无数扭曲的“法则畸变体”从崩解的晶体中涌出——它们是紊乱观测数据的具象化,身体时而化作液态时间流,时而凝为固态空间碎片,星熵晶石形成的护盾刚接触便泛起细密的裂纹。
千钧一发之际,萨尔那加钥石自动升空,在碎片与主终端间搭建起金色能量桥。林默瞬间领悟:观测者的力量在于“校准”而非对抗。他将星熵晶石嵌入主终端,暗枢星核贴向熵之楔碎片,两种能量在钥石的引导下形成螺旋流,如同给错乱的钟表上紧发条。奇迹在此时发生:法则畸变体逐渐透明化,观测者残魂顺着能量桥涌入终端,石碑上的符文开始重新排列,十二道光环的震颤逐渐同步,时间回环现象随之消散。
当最后一道光环恢复稳定,主终端投射出完整的轮回录:萨尔那加文明是宇宙轮回的观测者,每次轮回末期,熵之楔都会吸收星脉能量引发坍缩,而观测者的使命是在坍缩前保存文明火种,等待下一轮重生。但本次轮回中,熵之楔被影渊势力篡改,提前引发熵蚀,这也是无数文明残魂流离失所的根源。终端最后定格在一块悬浮于“起源星核”旁的黑色晶体上——那是熵之楔的核心碎片,也是终结异常轮回的关键。
“环星圣地的观测网络已重启,起源星核的坐标就在罗盘上。”守巢者的声音终于清晰,“但影渊的舰队正在向那里集结,他们想彻底掌控轮回的开关。”林默望向星途罗盘,第十八枚光点正闪烁着耀眼的金芒,直指宇宙深处那颗被星脉光环包裹的星球。他握紧手中的萨尔那加钥石,晶体表面已浮现出完整的轮回符文。
星舰引擎穿透十二道光环,朝着起源星核的方向疾驰而去。舷窗外,环星圣地的观测装置重新启动,将金色的观测光束投向宇宙各个角落,仿佛在为这场关乎轮回的终极之战,点亮最后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