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聚脉坡破冰生暖,星火守护林的柏苗抖落残雪,枝尖冒出嫩黄的芽点——距冬至年度盛典恰好两月,新一年的守脉征程正式启幕,今天要举办“全国守脉新程启动会”,既要将去年的薪火成果转化为新一年的实践起点,更要敲定“跨域深度联动”的新目标,丹增将“年度守脉云盛典”升级为“守脉新程云中枢”,不仅能生成各地“年度守脉计划模板”,还开通了“跨域结对共创”通道,让新程的守护从“单点发力”走向“集群前行”。
清晨的守脉堂前,新翻的泥土透着湿润的气息,各地守脉者带着“新程信物”赶来:怒江阿妮捧着红豆杉育苗土,土袋上印着“2024育苗计划”;内蒙古巴图扛着捆沙柳插条,插条旁绑着“草原绿带扩种地图”;福建阿树攥着自己画的“古榕巡护新表”,表上新增了“与聚脉坡柏苗同步监测”的栏目。“去年是跟着标准学走路,今年要拉着伙伴一起跑。”扎西握着刚打磨好的“新程木犁”——犁柄刻着“承薪火,启新程”,犁头沾着脉魂坛旁的泥土,“这犁要耕下新一年的希望,也耕通各地守脉的联结路。”
启动会的核心是“新程三启”。第一启“成果转实践”,在古柏坡的“新程育苗区”,阿妮正按云中枢推送的“育苗标准”,把红豆杉籽埋进混有柏叶碎的土里:“去年收的籽,按迭代标准配土,成活率能再提5%。”丹增在旁调出“跨域育苗数据共享”界面,将阿妮的育苗进度同步给西双版纳的岩罕,“岩罕的古树育苗经验,能实时推给你,你们结对护珍稀树种。”很快,岩罕的视频连线弹出:“红豆杉怕晒,育苗棚要留30%透光率,和我们的古树育苗一个理!”
第二启“计划共创建”,长桌旁的各地代表围着云中枢的“计划模板”讨论:巴图要把草原绿带从200亩扩至300亩,申请和榆林的王哥结对,共享“双苗共生固沙”经验;阿梅计划教土楼周边10个孩子学巡树,小卓嘎立刻响应,要让聚脉坡小守脉者和阿树搞“线上巡树比拼”。“新城计划不是单打独斗,是把各地的‘长板’拼起来。”扎西指着云中枢生成的“全国守脉新程地图”,上面标注着32组跨域结对关系,“比如怒江的珍稀苗育苗、榆林的治沙技术、千岛湖的水脉监测,拼在一起就是完整的守脉拼图。”
最鲜活的是“青少年新程营”,小守脉者们围着“新程种”仪式的苗坑,阿树把自己的巡护表折成纸船,放进坑底:“这是我今年的目标,要教会10个小朋友认黄叶!”小渔则放进一瓶千岛湖的水:“要让聚脉坡的柏苗喝到千岛湖水,我们的水脉要连在一起!”孩子们一起把混合着各地乡土苗籽的“新程土”填进坑,种下一株象征联动的“合抱柏”,苗旁立着二维码牌,扫码能看到每个孩子的新程心愿。
午后的“新程联动誓师”上,各地结对代表交换“结对信物”:阿妮和岩罕互换红豆杉与古树的育苗土,巴图和王哥互赠沙柳与沙蒿的插条,小卓嘎和阿树交换巡树手册。扎西领着大家把“新程信物”放进脉魂坛的“新程罐”:育苗土、扩种地图、巡护表、合抱柏的籽实,和去年的薪火信物叠在一起,成了“承前启后的守脉根”。
马老捧出的新脉记本《守脉新程记》,封皮是“合抱柏”与云中枢界面的融合图,第一页贴着“全国守脉新程地图”截图,旁边是扎西的手书:“立春启新程,脉行万里长;薪火承旧岁,结对创未来。”小格桑在本子里画下启动会的场景:孩子们种合抱柏、代表们交换信物、云屏幕上的结对连线,画的角落,红绳铃铛挂着“新程”迷你木犁,在春风里晃出细碎的响。
苏清寒翻开《水脉纪要》,新的批注印在《守脉新程记》的“合抱柏”照片旁:“立春是启程的节,脉是前行的路;承薪火之暖,启联动之程,方能让守脉新程行稳致远。”她抬头望去,春风里的柏苗芽尖泛着光,阿妮正和岩罕讨论育苗棚搭建,巴图在沙柳插条旁标记结对扩种点,孩子们围着合抱柏,叽叽喳喳说着自己的新程心愿,风里混着泥土香与新芽的清甜,藏着新程的希望。
离开时,阿树塞来一张“合抱柏”的手绘稿,背面写着“明年要和小卓嘎姐姐一起巡树”;阿妮递来一包红豆杉育苗土,说“按新程标准配的,种下去就能发芽”;巴图把“草原扩种地图”复印件塞给她,标注着“结对治沙区”。陶罐里,又多了手绘稿、育苗土、地图复印件,还有一页“新程计划”截图——截图里的结对目标清晰明了,像前行的路标,也像联动的纽带,在罐底凝成守脉新程的方向与力量。
车窗外,夕阳把“合抱柏”的影子拉得很长,各地代表带着结对信物陆续启程,云中枢的新程地图还亮着,不断更新着“结对进度”,红绳铃铛的响声混着春风的轻吟,像一首启航前行的守脉歌。林砚轻声道:“原来最好的新程,不是从零开始,是带着过往的薪火,牵着伙伴的手,让每一步前行,都踩着前人的脚印,连着远方的身影。”苏清寒点头,指尖拂过《水脉纪要》里的育苗土,颗粒间藏着新程的生机,也藏着守脉永续的希望,在时光里慢慢铺展成更广阔的守护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