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风带着早晚的凉意,吹在脸上像裹了层薄纱,可正午的太阳仍透着暖劲,晒得田埂上的草叶泛着亮绿。阿禾背着竹筐往银花田走,筐底垫着洗得发白的软布,布角还绣着朵小野花——那是去年收果时阿妹帮她缝的。刚踏进田边,甜香就裹着风飘进衣领,她忍不住笑出声:满田的银花果都熟透了,表皮泛着浅红,像撒了把碎胭脂,捏在手里软嫩得能掐出甜汁,连指尖都沾着香。
可笑着笑着,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脚边有颗过熟的果子,表皮发褐,风一吹“咚”地砸在湿土里,褐色果皮蹭了层湿泥,甜汁混着泥黏在表皮,捡起来都没法直接吃;再抬头看枝叶,长得密得像小伞,层层叠叠挡住了风,底下的果子潮得能摸出细水珠,果蒂旁还沾着点霉点;叶缝里更藏着麻烦,几只残留的蚜虫爬在果蒂旁,正啃着嫩皮,留下细碎的咬痕。她蹲下来扒开根边的土,土粒一捏就散,没半点潮气,根须露在外面泛着浅黄,看着没精神。
老周背着共鸣仪走来,镜片上沾着晨露,他用袖口擦了擦才探头测数据,仪器屏幕立马跳成黄色,数值跟着风晃:“过熟果掉落率25%,枝叶郁闭度40%,土壤含水率18%!再不摘,好果子要掉光烂在泥里;枝叶密不通风,明年还容易招虫;土干成这样,收完果的树也长不出新枝!”
“林哥哥!果子熟过了掉泥里,枝叶太密也不通风!”阿禾急得伸手摘离自己最近的一串果子,指尖沾了甜汁,蹭在衣角上留下浅黄的印子,“土也干,收完果树怕没劲儿长新枝,明年就结不了果了!”
远处传来竹剪的“咔嚓”声,林砚扛着竹剪走来——剪刃磨得锃亮,竹柄被磨得泛着浅棕的包浆,他把竹剪靠在田埂上,伸手帮阿禾扶了扶歪掉的竹筐:“别慌,竹筐摘果能防碰伤;竹剪疏掉过密的细枝,通风透光;苏晴带的腐叶水泡了半月,又补水又肥土,去年立秋这么弄,摘的果子没一个碰伤,树也长得壮,今年的新枝就是去年疏枝后长的。”
苏晴提着桶腐叶水跟在后面,水桶是粗陶的,里面的水泛着深褐色,飘着细碎的腐叶,闻着有股湿润的泥土香。她打开桶盖,用树枝搅了搅:“这腐叶水是松针和枫树叶泡的,没半点烧根的劲,浇在根边,土能吸饱水,树也能补点养分。”
阿禾眼睛一亮,立马把竹筐放在田埂上,踮脚够着枝上的果子:“我来摘!把好果子都收回家!”她的动作轻得很,左手托住果子,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果蒂,轻轻转了转,“咔嚓”一声,果子就稳稳落在手心里,放进竹筐时还特意摆匀,怕压坏底下的;碰到过熟的果子,她就用布擦去表皮的泥,装进另一只有盖的竹筐,嘴里还念叨:“这个做果酱正好,甜得很。”
苏晴则拉着小阿妹的手,教她用竹剪疏枝:“阿妹,你看,这种细得像筷子的枝,留着也不挂果,还挡阳光,我们对着根部剪,剪口要平,树才不会长疤。”她握着小阿妹的手,让剪刃对准细枝根部,“咔嚓”一声剪下来,把剪好的细枝堆在一边,“这些枝晒干了能当柴烧,一点不浪费。”几个小男孩也凑过来帮忙,有的递竹筐,有的捡掉落的果子,小脸上沾了甜汁,笑得像朵花。
林砚则提着腐叶水,绕着疏完枝的银花树浇——他把水慢慢倒在根边的土缝里,看着水渗进去,土粒从干白变成深褐,才移到下一棵树;浇到阿禾摘果的树旁时,还帮着把筐里堆得高的果子摆松些,“别堆太满,压坏了可惜。”
没一个时辰,田边就堆起了好几筐果子,浅红的果皮在阳光下泛着亮;疏完枝的银花树,枝叶间能看见阳光漏下来,风一吹就穿过枝缝,带着甜香飘得更远;根边的土也吸饱了腐叶水,摸起来润乎乎的,不再干得掉渣。老周再把共鸣仪的探头扫过果子和树,屏幕上的黄色慢慢褪成浅绿,数值也稳了:“过熟果掉落率降到8%,枝叶郁闭度降到15%,土壤含水率升到30%!成了,果子收得干净,树也能好好长新枝了!”
午后,太阳斜了些,风里的凉意更浓。苏晴把腐叶水倒进纱布里滤净,只留下清透的褐色水,然后加进磨好的糯米粉、煮熟的栗子碎和切碎的银花果,揉成面团时,栗子的香混着果香飘满院子。放进蒸笼里蒸半个时辰,掀开盖子,热气裹着香味扑出来——蒸好的竹筐银花果栗子糕,泛着浅黄,表面缀着栗子碎,咬一口软乎乎的,栗子碎嚼着粉香,银花果的甜渗在糕里,一点都不腻。
孩子们捧着糕坐在田边的石头上吃,小阿妹吃得嘴角沾了栗子碎,还不忘指着满筐的果子笑:“好多果子!能吃好久!”族老接过苏晴递来的糕,咬了一口,慢慢嚼着,笑着叹道:“以前立秋摘果啊,忙到天黑都摘不完,果子碰伤一半,有的还烂在泥里;疏枝更怕剪坏树,剪多了心疼,剪少了又不通风。现在倒好,竹筐摘得快还没伤果,枝疏得透气,土也补了水,还能吃这么香的糕,日子真是圆满得很!”
夕阳落时,天边染成了橙红,风里带着甜香和泥土的气息。阿禾摸着竹筐里的果子,指尖蹭过浅红的表皮,甜香留在指缝里。她抬头看着林砚,眼里映着夕阳的光:“林哥哥,明年立秋,我们还这么摘果好不好?”
林砚摸了摸她的头,指尖轻轻蹭掉她脸颊上沾的一点栗子碎,笑着点头:“好啊,明年新枝肯定能挂满果,我们还一起摘,一起做栗子糕。”
晚风拂过疏好的枝叶,发出轻轻的“沙沙”声;竹筐里的果子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堆得像小山。原来收好熟果、疏透枝叶、补足墒情,从来都不是难事,不过几只竹筐、一把竹剪、一桶腐叶水,再加上一笼香甜的栗子糕,一群人守着这片银花,把立秋的收成年景,酿成了果满筐、人欢喜的圆满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