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槐树林里,露水沾在草叶上亮晶晶的,群童按例分成两组巡查——阿禾揣着护生小册,要去检查篱笆的软胶条有没有脱落;阿柚拎着工具袋,袋里装着磨得圆润的圆头剪刀和新叠的布巾,昨晚特意把剪刀刃包了层软布,怕碰伤小动物;阿豆攥着自己的小花布巾,跟在扛着小竹耙的阿树身后,两人打算去树林深处的兽道看看,听说那里偶尔会有猎人遗留的东西。
刚走到兽道旁的灌木丛,阿豆突然停住脚,指着缠在矮树枝上的麻绳喊:“阿树哥哥!那上面有小刺猬!”大家跑过去一看,心立刻揪紧:一只幼猬的颈背被细麻绳套住,绳套越缠越紧,已经陷进了刺根间,它缩成个刺球拼命挣扎,却让绳套勒得更牢,母猬在旁边焦躁地转圈,用鼻子拱幼猬的身子,却不敢用力,怕刺到孩子,只能发出“哼唧”的急叫声。
“小册里没写解绳套的办法!”阿柚赶紧翻出简易小册,竹片翻得“沙沙”响。阿禾蹲下身观察,指着绳套的死结说:“不能硬扯,绳套会勒伤它的皮肤!得用剪刀慢慢剪,还得挡住刺,别扎到手!”阿树立刻接过阿柚递来的圆头剪刀,阿柚则把布巾叠成厚垫,说要先按住绳套周围的刺,让剪刀能伸进去;阿豆也凑过来,把自己的布巾铺在地上,准备接幼猬。
这时,松鼠叼着一根光滑的细树枝跑过来,放在阿树脚边,用爪子推了推剪刀,像是在说“用这个撑开刺更方便”;引路鸟飞过来,停在绳套上方的树枝上,对着死结旁边的松动处叫,提醒大家从这里下剪最省力。阿柚用布巾按住幼猬的刺,阿树拿着细树枝轻轻撑开刺丛,把圆头剪刀小心地伸进去,对着引路鸟指的位置慢慢剪——每剪一下都屏住呼吸,怕碰伤幼猬的皮肤。阿禾蹲在旁边,随时准备帮着稳住绳套,不让它滑落。
终于,“咔嚓”一声轻响,绳套断了,幼猬顺着阿柚的手滑落在布巾上。它慢慢展开身子,阿禾仔细检查了一圈,发现刺根处有点红,没流血,阿豆立刻掏出护生包里的干布巾,轻轻擦掉幼猬身上的草屑。阿柚从工具袋里摸出一小把鱼干碎——昨晚特意从家里带的,听说刺猬爱吃这个,撒在布巾上,幼猬嗅了嗅,慢慢伸出小舌头舔了起来。母猬见孩子安全,立刻凑过来,用鼻子蹭了蹭幼猬的背,对着群童叫了两声,声音软了许多。
阿禾掏出原版护生小册,蹲在地上认真写:“幼猬缠绳套救援:用布巾垫手挡刺,细树枝撑开刺丛,圆头剪刀剪绳套(从松动处下手);救出后检查刺根是否勒伤,喂鱼干碎安抚;松鼠可协助送细树枝撑刺,引路鸟指引剪绳位置;忌硬扯绳套,避免勒伤皮肤。”阿豆在旁边画了个刺球和剪刀,标注“用阿树的圆头剪刀,不扎手也不伤刺猬”。
“得把兽道上的绳套都清掉!”阿树看着周围的灌木丛说,“这些绳套太危险,说不定还有遗漏的!我们用竹耙扒开草丛找,找到的绳套都收起来带走,再插个警示牌,提醒大家这里有个绳套陷阱!”群童立刻分工:阿树和阿禾用竹耙仔细扒开草丛,把藏在枝叶间的三个旧绳套都找了出来;阿柚和阿豆把绳套缠在竹杆上,准备带出树林扔掉;阿禾还找了块竹片,画了刺猬和绳套,写着“此处曾有绳套,小心绕行”,系在兽道旁的大树上。
夕阳西下时,兽道上的绳套都清理干净了,警示牌在风中轻轻晃。那只获救的幼猬,跟着母猬在兽道旁停了一会儿,才慢悠悠地钻进了草丛。阿豆坐在大树下,摸着小册上新画的刺球图案笑:“以后再也没有小刺猬被绳套缠住啦!”
晚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与篱笆的软胶条、树洞的防护网遥相呼应。寒月谷的守护,又多了针对人为陷阱的细致清理,在群童的耐心与生灵的信任里,把每一处隐藏的危险,都变成了安心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