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维记忆共生中枢闭环后,各族在中枢旁增设“休眠文明记忆唤醒舱”——旨在唤醒全宇宙沉睡的远古文明记忆(如传说中掌握“星核能量”的星核族、擅长“时空记忆锚定”的时枢族),补全共生网络的“记忆拼图”。首批唤醒的是星核族的记忆晶核,可启动仪式刚结束,异常就出现了:唤醒舱的屏幕突然弹出刺眼的红光,星核族的记忆片段如潮水般涌出,其中“星核能量提取法”竟与现有晶脉族的“晶脉能量使用规则”完全相悖——按星核族的方法,需将晶脉能量压缩至“星核密度”,这会直接导致现有晶脉破裂。
星禾盯着屏幕上重叠的能量图谱,共生印记传来强烈的共振:“远古文明的记忆像一把没开过刃的刀,不是恶意,是和我们的‘生存逻辑’不一样。”萤的共情场探入星核族记忆晶核,看到星核族在荒芜星球上压缩能量求生的画面:“他们当年是为了在恶劣环境中活下去,才用极端方式用能,可现在的宇宙环境不一样了,这套方法会毁了我们的晶脉。”阿澈的矩阵显示:“星核族记忆已开始渗透晶脉系统,若24小时内无法兼容,晶脉宇宙的能量输出会骤降60%,甚至触发远古记忆的‘自我保护机制’,封闭所有唤醒舱!”
危机迅速蔓延。晶脉宇宙的本源晶脉开始出现“能量异动”——部分区域的能量突然被压缩成致密的“星核状”,导致周边3座能量转换站停工;跨族项目“星舰星核动力实验”本想结合星核记忆,结果实验设备因规则冲突直接过载,冒出黑烟;更棘手的是,星核族记忆中“时空记忆锚定”的片段,干扰了时序族的“记忆时效校准”,星轨宇宙的星舰导航屏上,竟时不时闪过远古星图,与现有星图重叠,船员根本无法判断航向。
维度仲裁庭的零首次出现“数据迟疑”:“休眠文明不在原有共生体系内,没有现成的规则可参考——是继续唤醒,还是永久封存?”星核族记忆晶核甚至主动发出“意识信号”:“我们并非要取代,只是想活下去。”这让各族陷入两难:拒绝则错失补全记忆拼图的机会,接纳则可能打破现有共生平衡。
阿澈联合晶脉族、星核族记忆研究者(通过晶核解析星核族逻辑),造出“远古记忆兼容仪”——仪器能提取远古记忆的“核心生存需求”(如星核族的“高效用能需求”),再转化为适配现有体系的“温和方案”(将“星核密度压缩”改为“星核-晶脉能量协同”,既保留星核族的用能智慧,又不损伤晶脉)。给晶脉系统接入兼容仪后,异动的能量逐渐平稳,转换站重新运转,实验设备也能安全读取星核族记忆。
萤协调各族成立“休眠记忆审核组”(含现有12文明代表+远古记忆研究者),制定“唤醒三原则”:1 先提取小片段记忆测试兼容性;2 若与现有规则冲突,优先调整远古记忆的“应用方式”,而非修改现有体系;3 唤醒后,远古文明记忆需指派“记忆代表”(由记忆晶核孕育的意识体)加入跨维记忆共生中枢,参与决策。同时,在中枢内增设“远古记忆展区”,让各族了解休眠文明的历史,减少认知隔阂。
各族代表与星核族“记忆代表”共同签署公约:1 休眠文明记忆唤醒需经审核组全票通过;2 远古记忆的应用范围需明确标注“兼容区域”,禁止在未适配设施中使用;3 现有文明需协助休眠文明记忆“适应现代宇宙”,休眠文明记忆需尊重现有共生规则,双方共同完善能量、记忆使用体系。
星核族记忆与现有体系完全兼容,晶脉能量输出恢复稳定,星舰动力实验成功推进;时序族的记忆时效校准排除干扰,星轨导航恢复正常;首批休眠文明记忆成功融入共生网络,未再出现冲突。
“远古记忆兼容仪”升级为“多文明记忆适配系统”,可同时兼容现有与休眠文明记忆;中枢新增“休眠记忆成长模块”,能实时监测远古记忆的融入状态,动态调整适配方案;星核族记忆代表还协助晶脉族研发出“星核-晶脉协同用能装置”,让晶脉能量利用率提升30%。
第七维度的唤醒舱旁,建起“古今记忆共生坛”——坛体下层刻现有12文明符号,上层刻星核族、时枢族等休眠文明印记,坛顶的“记忆融合光柱”贯通天地,象征“远古与现代的记忆握手”。星禾在传承库“记忆共生板块”补写道:“共生不是守着已有的圈子,是打开门,把沉睡的过去拉进来,和现在的我们一起,把未来的路走得更宽。”
探测舰离开第七维度时,星核族“记忆代表”(一道淡金色的意识光体)正与晶脉族代表在中枢内讨论能量方案,萤则在“远古记忆展区”给年轻族人讲解星核族的历史——远古与现代的记忆在中枢内流转,共生网络的光带因新增的休眠文明印记,变得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