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公墓旁新增了12座“跨维记忆交互舱”——各族可通过舱体连接记忆星穹,调取其他文明的核心记忆(如星轨族学潮音族的潮汐调控,云织族学焰熔族的适配逻辑)。星禾首次试用时,竟在岩植族的记忆里看到星轨族的航线图;更奇怪的是,鸣音族的阿鸣结束交互后,突然哼起了星轨族的导航口诀,却忘了自己族的声波校准方法。
萤的共情场贴着星穹边界探查,发现原本清晰的“文明记忆分区”出现了模糊的光带:“是交互舱的能量干扰了星穹,不同文明的记忆在边界处‘渗色’,再这样下去,大家会慢慢弄丢自己的文明身份。”
情况很快恶化。潮音族的阿汐调取织云族的降雨记忆后,在调节潮汐时竟按“云团密度”算流速,导致某片海域涨潮超预期,淹没了半片滩涂;星轨族的阿轨学完岩植族的培育记忆,画航线图时下意识把“星度坐标”写成了“土壤湿度值”,差点让一艘星舰偏航进陨石带。
更糟的是,部分频繁使用交互舱的族人,开始出现“双重身份认知”——熔铸族的阿熔对着自己铸的零件,一会儿说“这是星铁熔的”,一会儿又说“这该种上岩植”,甚至想把零件埋进土里“浇水养护”。维度仲裁庭的零发来警示:“记忆融合不是同化,再不清零紊乱的交互数据,共生网络会变成‘没有文明辨识度的混沌体’。”
阿澈联合时序族升级“记忆锚定仪”,在星穹各文明记忆分区之间加设“三色边界光膜”——红色防岩植族记忆外渗,蓝色拦织云族记忆扩散,金色护住星轨族等航行文明的核心数据。光膜启动时,星穹表面像铺了一层带花纹的琉璃,不同文明的记忆再也不会随意“串门”。
萤带着“身份锚点晶片”(刻着各族族徽与核心技能口诀),逐个找到身份迷失的族人。给阿熔贴晶片时,她通过共情波传递“熔铸族第一次成功铸出适配零件”的画面:“你是铸零件的阿熔,不是种岩植的,你的手是握熔炉的,不是握锄头的。”同时,团队规定“每人每周最多用1次交互舱,每次调取记忆不超过2段”,避免过度吸收异文明记忆。
各族代表投票通过新规:交互舱需绑定“身份识别”,调取异文明记忆前必须先“巩固自身文明记忆”(如先背一遍本族核心口诀);设立“记忆边界监护岗”,由时序族与讯织族轮流值守,每天校准1次星穹光膜。
星穹的记忆分区重新清晰,阿汐、阿轨等族人恢复正常认知,阿熔又能准确按星铁材质调温度,被淹没的滩涂也在潮汐调控下退去积水。
交互舱新增“身份锁”与“记忆吸收上限”功能,后续推广到12个平行宇宙时,再没出现过记忆渗色问题。
星穹边界的三色光膜,在夜间会折射出各族族徽的影子,落在文明公墓的液态墓碑上——像是不同文明手拉手守护着彼此的记忆。星禾在传承库“记忆共生板块”补写道:“共生是借他人的光走自己的路,不是把自己的路走成他人的样子。”
探测舰离开维度枢纽时,星穹边界的光膜突然闪了闪,投射出阿鸣、阿汐他们挥手的影子——这次,每个人都清晰地喊着自己族的问候语,再没有混淆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