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舟浮在一片“星温共生网”交织的星穹时,林砚掌心的冰魄玉突然变得柔软——不再显记忆光片或基因码,而是化作一缕流动的暖光,顺着他的指尖飘向窗外,与星穹里的共生网缠在一起。这张网没有固定节点,温能像水流般在星草、星虫、锚点、星舰间循环:星草吸收锚点的温能后,将多余的传给路过的星虫;星虫带着温能飞到星舰旁,帮星舰清理能源接口的星尘;星舰启动时,又把溢出的温能回馈给小锚点——全是无需引导的自然流动。
苏清寒指尖轻点共生网,暖光里跳出段细碎的感应:“星棉域的小锚点温能稍低,时陨星带的晶簇已自发调运3%温能过去,全程没发任何信号——星温早不是‘协作’,是‘本能’。”望向窗外,星穹下的西湖主锚旁,星民正给星果苗浇水,水珠落在花瓣上,竟自动裹上温能,顺着花茎流进土壤,滋养着锚点的根系——不是刻意为之,是水珠触到花瓣时的自然反应。
林母的实验日志自动翻开,上次的《星温记忆集》旁,多了本米白封皮的《星温共生本能录》。首页没有标题,只有行清秀的字:“今天发现,不用教孩子‘护锚点’,他们看到锚点脏了会主动擦,看到星虫绕着锚点飞会轻声笑——本能哪用教?是生在星河就带的。”里面的记录全是“不刻意的暖”:有人写“雾时海的星尘涡遇到故障星舰,会自动调整旋转方向,把星舰护在涡心,等守护者来——它好像知道‘要等’”;有人附了张星虫的照片:几只星虫正用触角帮小锚点清理接口的锈迹,旁注“没教过它们,可每次锚点接口堵了,它们都会来,像知道‘这里需要帮忙’”;最末页是孩子的画:一只手、一颗锚点、一只星虫,手心里的暖光同时裹住两者,旁边写“妈妈说,我们的手和锚点、虫子一样,都有温温的本能”。
“原来本能不是‘学来的’,是‘本来就有的’。”林砚摩挲着日志,照片里的星虫突然动了动,暖光顺着书页漫到冰魄玉的残光上,星穹的共生网瞬间亮了几分,星草的叶片也跟着晃了晃,把更多温能传给了附近的小锚点。苏清寒翻到日志夹页,里面有张旧照片:是林母年轻时在主锚旁,一只星虫落在她的手背上,那时的星虫还没现在这么“懂”帮忙,却也没躲开——原来早在三百年前,星温的本能就已埋下伏笔。
星盘这时弹出“星温本能小事”,没有影像,只有一行行星民的随手记:“早上出门,看到邻居家的小孩蹲在小锚点旁,把自己的星糖果掰了半块放在锚点上,说‘给锚点甜一甜,它就有力气了’——后来发现,糖果里的温能真被锚点吸收了”“开星舰路过灰星区,引擎突然卡壳,正着急时,一群星虫飞来,帮我们清理了引擎里的星尘——它们好像闻得到‘着急的味道’”“给梧桐铁盒换旧物时,不小心把温能检测仪掉在地上,旁边的星草突然弯下腰,叶片把检测仪托了起来——它好像知道‘这东西有用’”。
每条记录下面都没配图,却比影像更暖。苏清寒笑着点开一条最新的:“今天带奶奶去星棉域看新锚点,奶奶摸了摸锚点,突然说‘这锚点的温气,和当年林前辈(林母)手心里的一样’——奶奶没见过林前辈,可她能‘认’出这温气。”
星穹的中心,慢慢长出一棵“星温共生树”:树根是各域的锚点,深深扎进星尘里;树干是共生网,缠绕着星草和星虫;树枝上挂着星民的小物件——有孩子的守星佩,有星舰的旧徽章,有老人的旧笔记;最顶端的花苞里,裹着一缕冰魄玉的暖光,像树的“心脏”。林苏并肩走过去,指尖刚触到树干,暖光就顺着树干流到每个枝丫,星草更绿了,星虫飞得更欢了,锚点的温能也更稳了。
“你说,现在还能叫‘守护星温’吗?”苏清寒轻声问,风里带着共生树的清香,暖得像裹着棉花。
林砚望着树上挂着的守星佩——那是当年他和苏清寒用过的,现在成了树的一部分,笑着说:“早不用‘守护’了。你看,星民擦锚点,像擦家里的桌子;星虫帮锚点清理,像帮朋友拍掉身上的灰;星草传温能,像给邻居递杯热水——这哪是‘守护’?是和呼吸、吃饭一样的本能,是星河活着的样子。三百年的约定,早不是‘要做什么’,是‘本来就是这样’。”
这一章的最后,冰魄玉的暖光彻底融入共生树的花苞,再也找不到踪迹;光舟的尾迹化作一片星叶,落在共生树的枝丫上,成了树的一部分。星穹里的共生网还在流动:星草传温能,星虫清尘埃,星民笑谈着路过锚点,星舰缓行时会对着共生树轻鸣——没有誓言,没有记录,只有星河本能的暖。星温即星河的呼吸,三百年的约定,是这片星河生而自带的温柔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