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气泉边的新镇邪苗刚长到半尺高,谷后的药田就传来张婶的喊声。阿禾和林砚赶过去时,只见几株老参的叶子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黄,根部还缠着细细的银线——那是蛊虫的痕迹。
“是蚀心蛊的幼虫!”老周拄着拐杖赶来,翻开辨蛊图谱,“这虫专啃药根,还会顺着土缝往谷里爬。”狗蛋背着木剑跑在最前面,小玄鳞立刻缠上他的手背,尾巴尖对着发黄的参叶一点,叶片上瞬间显出淡红色的虫道。“我看到了!”狗蛋指着土缝,“虫在这儿!”
林砚立刻教他用“引蛊诀”:“掌心贴地,想着‘引’字,让龙气把虫勾出来。”狗蛋按他说的做,小玄鳞的龙气顺着他的掌心钻进土里,很快,一条细如发丝的银线虫被逼得从土缝里钻出来,刚露头就被阿禾用镇邪花瓣捏碎——花瓣的香气一沾到虫身,虫立刻化作黑水。
张婶松了口气,指着药田外围:“多亏新种的镇邪苗,虫没爬远。”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药田边的镇邪苗叶片泛着淡绿光,银线虫一靠近就被光弹开。小玄鳞游到苗间,尾巴扫过每株苗的根部,龙气注入后,苗叶的绿光更盛,像给药田围了层密不透风的屏障。
午后,老周把辨蛊图谱交给狗蛋:“以后你每天带其他孩子来药田,认认常见的蛊虫痕迹。”图谱上画着各种蛊虫的形态和对应的破解方法,狗蛋看得认真,还让小玄鳞在每种蛊虫旁边印上龙气标记——这样其他孩子一看就能记住。
邻村的汉子又骑马赶来,这次是来送谢礼的:“自从用了镇邪花瓣水,村里再没闹过蛊蚁!”他还带来了几袋新收的小米,“这是自家种的,给孩子们补补。”狗蛋立刻凑过去,把辨蛊图谱递给他:“大叔,要是再看到这种银线虫,就用镇邪苗的叶子煮水浇地。”汉子接过图谱,连连道谢。
傍晚,孩子们跟着狗蛋在药田练习辨蛊。小玄鳞成了最好的“教具”,只要遇到有蛊迹的草药,它就会用尾巴点出位置,引得孩子们争着用刚学的口诀试手。阿禾坐在田埂上,把今天的辨蛊经过画进护脉册,林砚则在药田外围补种了几株镇邪苗,确保没有遗漏的缝隙。
夜深后,狗蛋把辨蛊图谱放在枕头边,小玄鳞蜷在图谱上,尾巴轻轻搭在“蚀心蛊”的插画旁。他摸了摸小玄鳞的鳞片,突然明白老周说的“护脉是日常”——不是只有打大仗才叫护脉,认得出蛊虫痕迹,护得住一片药田,帮得到邻村的人,都是护脉的事。
阿禾和林砚站在药田边,看着镇邪苗的绿光和药田的灯火交织在一起。老周说得对,护脉从来不是一代人的事,是狗蛋这样的新苗接过图谱,是小玄鳞的龙气陪着他们成长,是每个人都愿意为家园多尽一点力。这样的日子,平淡却踏实,就像药田里慢慢生长的草药,悄悄把守护的根,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