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雾沼泽之行带来的阴寒水汽,如同最细腻的刻刀,在鹿笙(石历)的寂灭道基上镌刻下深沉的印记。玄冥真水的雏形在肾阴之中缓缓流转,至阴至寒,却奇妙地与她原本偏于沉寂的寂灭罡元水乳交融,使得水行根基前所未有的雄厚。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水行过旺,若无足够生机木气疏导,易成死水;若无厚实土基承载,则有泛滥之虞;若无温暖火气蒸腾,则陷于冰冻;若无锋锐金气开源,则失其活性。鹿笙深知五行贵在平衡,如今肾水(阴)独大,已隐隐感到筑基第七层巅峰的瓶颈坚如寒冰,难以撼动。强行冲击,只怕适得其反。
这一日,她照例在堆放点清理废料。天空中阴云密布,渐渐沥沥下起了小雨。雨水敲打着堆积如山的废料,冲刷着表面的污秽,汇成一股股浑浊的细流,蜿蜒流淌。鹿笙没有躲避,依旧慢吞吞地劳作着,任由冰凉的雨水打湿他那件破旧的袍子。
雨水顺着他的发梢、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带来丝丝寒意。起初,他只是习惯性地运转《戍土归藏诀》,抵御着寒意的侵袭。但渐渐地,他的动作慢了下来。
他低头看着脚下。雨水落在地上,并非固执地停留,而是立刻融入泥土,或是汇入细流,毫不犹豫地奔向低洼之处。它们清洗着尘埃,滋养着深埋的草根(木),渗入大地(土),最终又会蒸发升腾(火),或汇入江河湖海,完成新一轮的循环。水,至柔,却无孔不入;处下,却能利万物;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的篇章于心间自然流淌,与眼前这最寻常不过的雨景相互印证。鹿笙只觉灵台一阵前所未有的清明。她一直执着于五行生克,追求力量的平衡与掌控,却似乎忽略了“道法自然”的本意。水行旺盛,为何一定要强行压制或疏导?为何不能效法水之本性,顺势而为?
水能生木!肾水(阴)旺盛,正是滋养肝木(生机)的绝佳时机!肝木主生发、条达,木气通畅,则能像树木根系一样固摄水土,又能为心火(能量)提供燃料,还能反过来调节水势,防止泛滥。这不正是以水行之力,自然推动五行轮转的契机吗?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
不执着于瓶颈本身,而以“无为”之心,引导旺盛的水行之力去滋养它本该滋养的肝木,或许瓶颈自解?
念及此处,鹿笙不再犹豫。他索性放下手中的活计,寻了处略微干燥的屋檐角落盘膝坐下,闭上双眼,对外界的一切不闻不问,仿佛老僧入定。周围几个杂役见了,只当这石历是累了躲懒,或是被雨淋得犯了傻气,无人理会。
心神彻底沉入体内。鹿笙不再去冲击那坚冰般的瓶颈,而是全力运转《上善若水功》,引导着肾阴中那磅礴的玄冥真水之气,如同引导决堤的洪水,却不是冲向堤坝(瓶颈),而是沿着水生木的天然路径,温和而坚定地流向肝经。
起初,肝木之气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品质极高的阴寒水汽,显得有些瑟缩不畅。但鹿笙极富耐心,以神识细细疏导,如同园丁灌溉幼苗。渐渐地,得到至阴之水滋养的肝木,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那几颗“废种”传来的感应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活跃,仿佛也要破土而出。
肝木之气的生发,自然而然地加强了对脾土(《戍土归藏诀》的根本)的固摄,土基愈发厚重;土厚则生金,肺金之气得到滋养;金气清肃,反助肾水收敛,使其不致过于散逸;而木气生发到一定程度,又隐隐温暖了心火之位,让黑莲虚影的跳动都带上了一丝暖意……
五行相生,在这一刻形成了一个以“水生木”为起始的、自然而顺畅的循环!那个原本坚不可摧的瓶颈,在这股浑然天成、生生不息的循环之力面前,竟如同阳光下的冰雪,悄无声息地融化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灵气狂涌的异象。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圆融感,流转全身。丹田内的寂灭罡元海洋在循环之力的带动下,变得更加深邃、凝练,体积也扩张了近倍!
筑基第八层,成了!
雨水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冲刷着世间万物。鹿笙缓缓睁开眼,眸中一片平静,仿佛只是睡了一觉。周身气息内敛到了极致,甚至比突破前更加晦涩普通。他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拿起旁边的扫帚,继续开始清扫积水,动作依旧那么缓慢、笨拙。
周围的杂役甚至没察觉到他刚才有任何异常。只有鹿笙自己知道,这一次突破,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它不是强行冲关的结果,而是对“道”的领悟与践行,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产物。她的道心,在这场普通的雨水中,经历了一次无声的洗礼,变得更加通透圆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她心中默念,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争,不是无能,而是洞悉规律后的从容与智慧。以此心行道,前途虽险,亦能如流水般,寻隙而行,终归大海。
潜龙之悟,不在九天雷霆,而在檐下雨滴。筑基八层,于无声处听惊雷。鹿笙的修行之路,越发贴近那玄之又玄的自然之道。而她的隐藏,也因这次“不争”的突破,变得更加天衣无缝。下一步,便是继续积累,等待五行圆满,窥探那金丹大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