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箓堂废符室内,空气沉闷而躁动,无数破碎的灵力波动如同无形的微尘,弥漫在每个角落。鹿笙低眉顺眼,手下分拣的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全身心都投入在这枯燥的工作中。
然而,她的心神却如同最精密的筛网,仔细过滤着周围的一切。古器传来的细微牵引感,如同指路的星火,引导着她的感知。
她很快发现,古器并非对所有废弃符箓都有反应。那些彻底焦黑、灵力结构完全崩坏湮灭的废符,气息死寂,古器对其漠不关心。反倒是那些仅仅因关键节点绘制失误、导致灵力流转被强行中断,但符文主体结构尚且完好的符纸,其内部残存的灵力虽无法激发,却因结构未彻底崩溃而相对稳定、纯粹,最受古器“青睐”。尤其是使用特定属性灵材(如乙木、庚金、癸水等)炼制的高级符墨绘制的废符,其封存于完整结构内的属性气息,更是能让古器产生清晰的“偏好”。
“结构未毁……灵流中断……属性封存……” 鹿笙默默记下这些特征。
机会就在这些“形存灵滞”的废符,以及那些材质上乘、灵气内蕴的符纸边角料上!
但如何获取?
直接夹带?绝无可能!废符室出口检查严格,符箓堂对物资管控极严,哪怕是一张废符,也记录在册,定期核销。她之前“蹭取”灵渣粉尘的方式,面对这种具有实体形态的废符并不适用。
她需要更隐晦,也更需胆识的方法。
接下来的日子,鹿笙表现得比任何人都要“勤恳务实”。她分拣得极其细致,甚至会将那些“结构完好”的废符单独挑出来,搁在一旁,然后趁那监督的外门弟子巡视路过时,状似无意地低声嘟囔:“可惜了这上好的青檀符纸,云纹还在呢……” 声音不大,恰好能飘入对方耳中。
那外门弟子本欲无视,目光扫过那叠符纸,看到其材质确实不俗,脚步微顿,哼道:“废了就是废了!符文一道,结构再完好,一线之差便是天堑!这点残灵,连维持符文不散都勉强,有何用处?”
鹿笙立刻缩了缩脖子,露出被训斥后的惶恐,却仍小声辩解:“弟子……弟子愚见,只是觉得这纸张坚实,丢了可惜……或许……或许能给初学符文的弟子练练手感,熟悉材质?”
那外门弟子闻言,倒是多看了她一眼,语气略缓:“你倒是个会过日子的。不过宗门弟子,谁会用这晦气之物练手?”他略一沉吟,似乎想到处置这类东西的惯例,随手一指墙角,“罢了,既然你觉得可惜,以后这类还算完整的,就丢那个灰筐里。攒多了,自有坊市的人来收,当低级练习纸处理,也能换几块灵石边角。”
鹿笙心中一定,脸上适时露出些许“为主家省了钱”的朴实:“谢师兄指点!弟子知道了!”
计划的第一步,成了!她成功地为这些“形存”的废料,找到了一个暂缓销毁、且流向外的合理渠道!“灰筐”的出现,意味着严格流程中出现了一丝可供操作的缝隙!
然而,危机也随之而来。“灰筐”虽非重点监管,但毕竟被点名存放特定废料,关注度提升。如何从这被“标记”的筐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取走东西,且不改变其整体“品相”,难度极大。
她仔细观察了数日,发现那外门弟子对灰筐也只是例行公事地瞥一眼,只要里面堆着东西,品类大致不差,便不会深究数量。机会在于极致的分寸感和精妙的手法。
她绝不能贪多!每次只取一片品相最佳、属性最合、且尺寸最小、不易察觉的符角或残片。取走的,必须是混在众多同类废料中毫不显眼的那一点。
手法必须融入日常劳作。她利用每日清扫地面、归拢各处零碎纸屑的机会,在清理到灰筐附近时,借弯腰收拾之机,袍袖自然垂落遮掩,指尖以《敛息术》收敛所有波动,如清风拂过,将选中的目标悄然卷入袖中暗袋。整个动作与清扫姿态浑然一体,不着痕迹。
这无疑是对她心神、眼力、手法和隐匿功夫的极致考验,每一次都如同在薄冰上潜行。
第一次动手时,她屏住呼吸,周身气血都近乎凝滞。当那片触手温润、蕴含精纯乙木生机的残符安然滑入暗袋,未引动任何异常时,紧绷的心弦才微微一松,背后已是一片冰凉。
深夜,柴房内。
鹿笙方敢取出那片残符。温和的木灵气息让古器传来清晰的渴求。
她依旧谨慎,未直接让古器吸收,而是将残符置于“微缩古壤”旁,保持安全距离。神识引动古器,一股温和的吸力蔓延而出,缠绕上残符,缓缓汲取其中封存的乙木灵气。片刻后,残符光泽褪去,灵气尽失,成了一张真正的废纸。
而古器反馈出的能量,精纯而充满生机,如春雨润物,让她久未寸进的灵力泛起微澜。
效果确实胜过之前零敲碎打的积累!
一条更具效率的资源获取途径,在钢丝绳上被艰难铺就。
虽步步惊心,但这份回报,值得她冒险一搏。
她小心地将那张彻底失去灵韵的符纸捻成粉末,混入灶灰。
看着指尖残留的细微纸屑,她目光沉静。
碎符藏灵,微尘聚沙。
她的道基,便是在这一次次游走于规则边缘的窃取、与这一点点涓滴汇聚的积累中,默默夯实。
符箓堂的废料室,在她眼中,是布满陷阱的禁区,亦是藏有微光的秘藏。
挖掘的过程,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容半分差池。
她收敛所有心绪,眼神恢复一贯的温顺木讷。
明日,仍需继续“安分守己”地分拣垃圾,做好那个心疼物料、毫不起眼的小杂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