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在鹿笙心中反复推演,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在想象的聚光灯下灼烧,直到确认再无阴影可供风险藏身,她才真正开始行动。她深知,丹堂区域绝非后山废圃那般可以容她小心试探,那里是宗门内灵气最为活跃、人员往来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
她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将“收集情报”这一步骤拉长、打散,融入到日常最不起眼的行径之中。借着完成各类份内杂务的机会,她总是“恰好”需要从丹堂区域的外围经过。她永远低着头,步履匆匆。然而,就在那整理衣襟或系紧鞋带的瞬间,她眼角的余光如同最精密的刻刀,但她并非一次看清所有,而是分次采集碎片:今日只专注记忆守卫换班的精确时刻,明日再观察运送药渣车辆的固定路线,后日则凝神分辨地火室那规律的嗡鸣节奏。她锁定了丹堂西侧那扇早已废弃、被层层杂物半掩的侧门。她清晰地记住了那里的“骨架”——两块交叉放置、形态稳定的破裂丹炉,以及一根斜搭其上的粗壮断木,这些硬物可作为长期定位参照。
时机必须精准如同手术刀。她选择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寅时。她连续七晚在宿舍窗口默默记录,终于在第三晚,看到远处丹堂排烟孔的火光异常地闪动了一下,随后空气中飘来一丝隐约的焦糊药味。鹿笙如同蛰伏的夜枭,静静等待着。直到寅时将至,她才悄然起身。
行动前的准备一丝不苟。她换上的,是那件前几天在厨房帮工时就已沾上煤灰的旧围裙。她用干净布条仔细缠好鞋底。做完这一切,她悄无声息地滑入沉沉的夜色里。
路线早已规划妥当。她没有选择直线,而是从宿舍区后方绕出,借着阴影迂回靠近。夜风微凉,带来了空气中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混合着焦糊与奇异药草的气味。
很快,她抵达了目的地。空气中残留的药气略浓了一些。她矮下身,目光锐利地扫过杂物缝隙。果然,几块新近散落的、颜色深黑、还带着些许湿润感的药渣夹杂其中。她没有丝毫犹豫,伸手从路旁折了一根约莫手臂长短的、早已干硬的枯藤,在折断前,还用鞋底小心地碾去了断口处可能渗出的汁液。她就用这天然的“工具”,小心而迅速地将那几块药渣逐一拨进一个毫无特征的旧布袋里。自始至终,她的手指没有直接触碰任何现场的物品。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拖沓的脚步声,伴随着含糊的哼唧声,由远及近!
危险!鹿笙的瞳孔微缩,瞬间停止所有动作,将手中的枯藤和那只装了药渣的布袋,一股脑地塞进身旁一个内部积满冰冷灰烬的破丹炉膛内。同时,她纤细的身体向杂物堆最深处、阴影最浓重的一处缝隙缩去。在完成隐蔽的瞬间,她的脚尖极其灵巧地一勾,将附近那块本就半埋在垃圾里的破布,拨弄到了她刚才拨动药渣的位置上方。
来人是孙福。他提着一盏光线昏黄的灯笼,睡眼惺忪。他晃晃悠悠地走到杂物堆附近,灯笼随意地晃了晃,昏黄的光圈扫过破布覆盖的区域,停留了不到一息。他似乎什么也没发现,打了个巨大的哈欠,便又拖着步子离开了。
鹿笙没有立刻动弹。她在心中默数着,直到那脚步声彻底消失在远处,又过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确认再无异状,她才从藏身处悄然挪出。
她没有贪心。目光扫过那片区域,她将剩余的药渣用脚底仔细踩扁,并旋转鞋跟摩擦,让新鲜的断面与周围陈年垃圾的纹理压合在一起,难以区分。随后,她沿着规划好的路线迅速返回。身上那件旧围裙沾染的煤灰气味,完美地掩盖了可能沾染的极淡药味。
安全回到宿舍,插上门栓,她并没有放松。她借着窗外透入的微弱天光,开始冷静地处理所有可能留下痕迹的物件。那根枯藤被她仔细折断成数截,那个布袋被拆开剪碎,所有碎屑被她小心地收集起来,分批混入她自己日后需用的‘诱虫草’粉末中,计划随用随撒,让这些证据在野外自然降解。至于那件旧围裙,她将其内外翻转,混入一堆待清洗的衣物最底层。
当最后一点痕迹被处理干净,天色已微微泛白。鹿笙盘膝坐在床铺上,这才轻轻呼出一口绵长的气息。她取出那几块来之不易的药渣,取其中最小的一块置于掌心,闭上双眼,凝神静气,尝试引导其中那丝混乱气息,缓缓流向识海深处那尊沉寂的残破器皿。
就在那缕气息触及器皿表面的瞬间——
一直如同死物般的古拙器皿,猛地、微不可察地震颤了一下!
其表面那些模糊不清的纹路,骤然亮起了一丝微弱却无比贪婪的光芒,疯狂地汲取着那丝充满杂质的混乱能量!
有效!
鹿笙心中一定,持续小心翼翼地引导着。随着能量的注入,器皿表面那种令人不安的“枯寂”感,似乎被驱散了一丝。更让她惊喜的是,通过这器皿奇异的“转化”,一丝极其微薄、却异常温和醇厚的能量,被反哺而出,滋润着她的识海与经脉。就连那种子,在其上亦轻轻摇曳,传递出一种惬意的情绪。
直到掌中药渣彻底化为灰烬,器皿才重归平静,但那种“枯竭”感,已肉眼可见地减弱了一分。
成功了!
然而,成功的喜悦只是短暂一瞬,鹿笙的眼神便迅速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与清明。今夜虽侥幸得手,但过程依旧风险重重。她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侥幸。
一个更加隐蔽、更加被动的计划,在她心中悄然勾勒出轮廓。她需要让环境产生一些极其自然的微小变化。例如,她可以提前找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普通碎石,用锅底灰反复涂抹使其看起来陈旧,然后在下次参与送往丹堂的集体任务时,‘不小心’从柴捆中将其‘遗漏’在倾倒药渣的出口边缘。这块不起眼的小石头很可能被后续倾倒的药渣覆盖或推移,或许就能在出口下方形成一个极其微小的、自然的垫高或斜坡。那么,下一次倾倒时,或许就会有那么几块药渣,因此而“自然而然”地滚落到更外围、更安全的位置。
风险与机遇,如同光与影,始终相伴相生。而她所要做的,便是成为那阴影本身,融入其中,利用其规则,不留痕迹,不惹尘埃,于无声处,悄然汲取着一切可供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