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比风波渐息,鹿笙于外门看似重归往日沉寂。然其心中明镜高悬,深知“运气”终有穷时,“谨慎”亦需屏障。寻一靠山师承,已非长远之计,实乃当下亟需。此师需能予短期庇护,阻绝宵小窥探;亦需于长远修行有所裨益,至少不与她身怀之秘相悖。
「核心决策:动用“衍卦符”,推演拜师机缘之吉凶利弊,锁定最优目标。」
心念既定,她于静室中凝神,引动那枚温养已久的灰白符箓。
氤氲之气升腾,景象渐显:并非某位具体大能形象,而是数道气运光柱交织而立。一道青碧流光,生机盎然却带丹火燥气(似与丹堂有关);一道赤焰流光,锐意逼人却隐含杀伐(剑修或法修强者);一道土黄流光,沉浑厚重却略显迟滞(重防御或土系功法)。此三道最为醒目,然卦象显示,若近之,或需卷入派系纷争(青),或需锋芒毕露(赤),或道途受限(黄)。
就在此时,景象边缘,一道极其黯淡、近乎透明的灰色气流幽幽盘旋。它毫不起眼,无甚威势,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的古拙沉静之意,其运行轨迹暗合某种玄奥数理,与鹿笙识海中《弈天筹》的推演波动竟有丝丝缕缕的微弱共鸣!最终,所有景象收敛,化出一个“渐”卦(风山渐,渐进之意),爻辞暗示:“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如同大雁渐进于水岸,年轻人虽会遇到些口舌非议,却无实害。
符箓灵光黯淡,渐次消散。
鹿笙眸光湛然:“渐卦…需循序渐进,不可急躁。那灰色气流…古拙沉静,暗合数理,与《弈天筹》共鸣…此乃最佳选择!虽看似不显,却可能最是契合于我,能提供我所需之‘藏身’与‘悟道’之环境,长远看,益处无穷。短期或不得大力扶持,却正合我意,免去诸多关注与麻烦。”
察言观色,广撒网而精筛选
既定方向,她便开始行动。依旧是通过赵管事等渠道,“无意”间流露出对小比中各位天才师兄师姐师承的“羡慕”与“好奇”,自然引出了宗门内几位有收徒意向或可能收徒的长老信息。
“丹霞峰柳长老自是极好的,丹药从不或缺,就是规矩大些…” “天枢峰吴长老剑道超绝,门下弟子个个战力非凡,不过听说竞争极其激烈…” “厚土峰赵长老最是护犊子,门下安全无虞,就是功法进度可能慢些…”
这些信息与卦象中青、赤、黄三色光柱对应,各有优劣,却皆非她心中首选。
借力打力,旁敲侧击
她并未直接打听那“灰色气流”代表何人,而是变换策略。某日与那位藏经阁相识的耿直弟子“偶遇”,讨论起一门冷僻阵法时,鹿笙“苦恼”道:“…此阵变化繁复,推演起来甚是耗时,若有师长能点拨一二,或许能省去不少功夫。可惜诸位长老皆事务繁忙,岂会为我等微末弟子耗时于此等杂学…”
那弟子果然叹道:“是啊,诸位长老皆重任在身。若说真有耐心钻研这些的,恐怕只有闲云峰的墨长老了。他常年与古籍残阵为伴,只是…唉,性子太过孤僻,几乎不见外人,更别说收徒了。”
墨长老!闲云峰!
鹿笙心中笃定,此必是卦象所示之人!
挖坑下绊,悄然布局引注意
她不再四处打听,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偶遇”大计。她频繁出入藏经阁存放古籍、残阵、符文乃至凡间奇技淫巧书籍的区域,且专挑墨长老可能出现的偏僻角落。
她并非枯坐,而是真正沉浸其中,凭借《弈天筹》加持的强大领悟力,快速翻阅,时而蹙眉沉思,时而以指代笔,在空中勾勒推演残缺符文,时而对着某段晦涩记载低声自语,提出几个极有见地却又恰好卡在关键处的疑问。
“此处阵纹衔接,若以‘离火坤土’之理推之,似乎灵力流转至此必生滞涩,莫非古籍记载有误?还是另有隐嵌结构?” “这篇养神心得,所言‘虚室生白’,与《道德经》‘涤除玄览’竟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施行细节却语焉不详,可惜…” 她声音不大,却足以让附近之人隐约听闻。所提问题,皆显出其并非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深入思考,且涉猎颇杂。
这一日,墨长老果然又在那残破阵盘前苦思。鹿笙如常在不远处坐下,拿出一卷关于《上古禁制初解》的玉简,研读片刻后,似是遇到难题,无意识地低声喃喃:“…此禁制以水为基,却暗藏金杀之机,水金相生亦相克,此处平衡微妙至此,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布置此禁制之前,莫非需先以神念模拟推演万千变化方可?然炼气期神识,何以支撑?”
她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惑与求知欲。
那一直对着阵盘冥思苦想的墨长老,执棋的手微微一顿。灰白的眉毛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他并未转头,依旧看着阵盘,却突然沙哑开口,仿佛自言自语,又似是回答:“…水金非相克,乃相激。激而生动,动则生变。无需万变,把握其‘激’之核心,衍化三式足矣…炼气神识不足,可借器尔,蠢材…”
鹿笙心中剧震,却强压激动,脸上露出“豁然开朗”又“难以置信”的神情,仿佛听到了什么至理名言,连忙朝着墨长老的方向恭敬地行了一礼,虽未得到回应,却如获至宝般重新坐下,依言推演起来,口中不住低声念叨:“…原来如此…相激而非相克…借器…妙啊!”
此后数日,类似场景时有发生。鹿笙依旧恭敬保持距离,却总能“恰好”地在墨长老附近提出一些关键疑问,且总能迅速领悟对方偶尔“自言自语”透露出的点滴精髓,并展现出举一反三的悟性。
弈天筹算,终决师承
鹿笙能感受到,墨长老那古井无波的目光,偶尔会在她身上停留一瞬。她知道,火候渐至。
她再次于心神中起卦,此次目标极为明确:「拜师墨长老,短期利弊与长远吉凶。」
卦象显现:“贲”卦(山火贲,饰也)。爻辞:“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装饰山丘园圃,献上微薄绢帛,虽有憾惜,终得吉祥。此卦明示:拜师之仪无需重礼(合她贫寒人设),所求师承看似不显赫(闲云峰偏僻),短期内或得不到大量资源倾斜(吝),但长远来看,却是大吉之举,正可“装饰”她的道途,为其增添底蕴与保护色。
「最终决断:墨长老为不二之选。短期得庇护、自由及知识指引;长远得清净环境、契合大道,利隐藏与发展。」
鹿笙心中再无犹豫。她不再急于求成,依旧每日前往藏经阁,沉心于知识海洋,耐心等待一个最佳的、水到渠成的时机。
她已布好棋盘,落下关键之子。只待那位沉溺古道的长者,主动将目光投向这枚看似不起眼、却内蕴灵光的棋子。
靠山之路,已在脚下。而她将以最自然、最不着痕迹的方式,踏上这条对她最为有利的师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