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一号”穿梭艇拖着疲惫而伤痕累累的躯体,缓缓驶回“远行者号”的机库。舱门打开,医疗团队立刻冲上前去。林露几乎是被搀扶着走下来的,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意识似乎都有些模糊。刘颖立刻给她注射了镇静剂和神经稳定剂,迅速送往医疗室进行深度检查和治疗。
军洛紧随其后,脸色铁青,他的担忧远超过测试意外本身带来的后怕。鸿宇和同行的工程师则抱着记录着宝贵数据的终端,脸上交织着兴奋与余悸。
简报室内,气氛异常沉重。
刘颖的全息影像首先汇报了林露的情况:“精神过度耗竭,伴有轻微神经灼伤迹象。她的大脑仿佛进行了一场超高强度的运算,同时承受了强烈的负面能量反冲。需要绝对静养,至少一周内不能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感知或锚点工作。更重要的是,”她顿了顿,语气严峻,“这次经历给她造成了显着的心理创伤,她对混沌能量的恐惧感急剧升高。即使身体恢复,能否再次承担锚点职责……是个未知数。”
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林露是他们目前唯一一个在意识层面有天赋且初步理解“锚点”指南的人。她的倒下,意味着刚刚获得的关键技术瞬间变成了无法安全使用的烫手山芋。
“混沌生成器的数据呢?”孜婷的声音听不出波澜,但紧握的指节暴露了她的压力。
鸿宇立刻调出数据,努力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客观:“技术层面,大获成功!能量输出效率比我们自行设计的版本高出38%,对目标‘织暗者’残留能量的瓦解效率达到91%!理论验证完全正确!但是……”他话锋一转,“能量场的稳定性高度依赖于‘精神锚点’的引导精度。最后那一下反冲,就是因为林露女士无法完全驾驭突然失控的微小波动导致的。没有稳定的锚点,这东西就是个不定时炸弹!”
军洛补充道,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后怕:“在反冲发生的瞬间,我感觉到护盾几乎没起到多大作用。那种混乱能量似乎能直接穿透常规防御,作用于更深层次的结构……甚至是意识本身。如果没有锚点,恐怕不仅仅是设备损坏,乘员的精神都会遭受直接攻击。”
困境摆在了面前。他们拥有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剑,却发现没有合适的手能握住它,强行使用只会割伤自己。
“其他志愿者的训练情况如何?”孜婷看向刘颖。
刘颖摇了摇头:“进展缓慢。意识训练非一日之功。目前表现最好的志愿者,其精神集中度和稳定性也只有林露受伤前的三分之一左右,远远达不到引导混沌生成器全功率运行的要求,甚至连维持最低功率稳定都困难。”
会议陷入了僵局。希望近在咫尺,却被一道看似无法逾越的鸿沟阻挡。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一位工程师不甘心地问,“能不能改进生成器?降低它对锚点的依赖?或者开发人工智能锚点?”
鸿宇立刻反驳:“几乎不可能!根据蓝图和指南,混沌场的本质就是极端不稳定,需要一种‘非算法’的、灵活的意识去即时引导和平衡,任何预设的程序都无法应对其无限的变量。降低依赖就意味着降低效能,那这东西就失去了意义!”
小七也确认道:“模拟显示,人工智能处理此类非逻辑变化的效率极低,延迟无法满足实时控制需求,失败概率超过99.7%。”
就在绝望情绪开始蔓延时,军洛突然开口,他的目光锐利,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或许,我们思路可以变一下。既然林露无法短时间恢复,其他人训练需要时间,那有没有可能……让我来试试?”
所有人都愣住了,看向军洛。
“你?”鸿宇下意识地怀疑,“军洛官,这不是靠意志力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精细的意识操控……”
“我知道。”军洛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经历过‘标记’的折磨。我的意识曾经长时间处于一种被撕裂、被侵蚀的状态。我学会了如何在极端的痛苦和混乱中保持一丝清醒,如何将意志聚焦到极致来对抗外来的侵蚀。这种体验……或许与‘在混沌中保持锚点’有某种相似之处。”
他顿了顿,看向刘颖:“而且,我的基因经过多次强化和修复,神经系统的韧性和稳定性远超常人。从生理基础上,我可能比林露更能承受反冲。”
刘颖沉思片刻,缓缓点头:“从理论上看,军洛官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创伤后应激有时能带来特殊的心理韧性。他的神经强度也确实是一大优势。但是……”她话锋一转,充满担忧,“这同样风险极大。‘标记’的痛苦是外在的,而引导混沌能量是需要主动将意识‘融入’其中并保持控制,这更像是……主动引火烧身。一旦失控,后果可能比林露的情况更严重。”
“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了。”军洛看向孜婷,眼神坚定,“舰长,我们必须尽快掌握这种力量。每拖延一天,‘织暗者’的威胁就可能增大一分。我是安全官,保护舰船和文明是我的职责。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孜婷凝视着军洛,她能看到他眼底深处的决绝,以及那从未消退的、由无数痛苦磨砺出的坚韧。她深知这个决定的风险,但也明白军洛可能是目前最快、也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刘颖,制定最严密的监护和应急预案。鸿宇,调整混沌生成器的输出,从最低功率开始,甚至低于最低功率,务必确保初始测试的绝对安全。军洛,你需要立刻开始进行针对性的意识训练,由刘颖和林露(在她能指导的时候)提供帮助。”孜婷最终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这不是命令,这是授权。一旦你感觉无法承受,随时有权终止。”
“明白!”军洛利落地回答。
接下来的几天,军洛除了处理必要的安全事务,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疯狂的“锚点”训练中。他在静室里一坐就是数小时,忍受着刘颖利用设备模拟的各种精神干扰和能量噪音,努力练习着指南中描述的“心如止水,映照混沌”的状态。他甚至主动要求接触一些经过极度弱化的、从诺德尼斯信息库中提取的“悲伤碎片”,以此来磨砺自己的意志。
这个过程比想象的更加痛苦和艰难。无数次,他差点被模拟的混乱冲垮,头痛欲裂,甚至出现短暂的幻觉。但他都凭借惊人的毅力硬扛了下来。林露在情况稍好时,也强撑着通过通讯器给予他一些模糊的指引和鼓励。
另一边,鸿宇和工程师团队则对“混沌生成器”进行了多次改进,增加了多重安全冗余和紧急切断系统,并将最低功率输出调至了一个理论上相对安全的阈值。
第二次测试,在一周后举行。 地点依旧是那片外围区域,目标换成了另一团更微弱的污染能量。
这一次,坐在副驾驶位上的,是军洛。他穿着特制的神经感应服,连接着密密麻麻的监控设备。刘颖在“远行者号”上实时监控着他的所有生理指标。
“军洛,记住,引导,而非对抗。像用手掌轻轻引导水流,而不是用力去阻挡它。”林露的声音通过通讯传来,依旧虚弱,但充满了关切。
“明白。”军洛深吸一口气,闭上眼,开始进入状态。
“混沌生成器,最低功率,启动。”鸿宇下令,声音紧张。
微弱的混沌场再次出现。
军洛的身体瞬间绷紧!他的额头上青筋暴起,汗水立刻渗出。那种混乱、狂暴的感觉再次袭来,但这一次,他没有试图去硬抗,而是努力回忆训练中的感觉,尝试用意志去“触摸”它,“感受”它的流动,然后极其小心地、像操控精密仪器一样,试图将其导向目标。
这个过程极其消耗心神。监控屏幕上,他的脑波活动变得异常剧烈且复杂。
“能量场……相对稳定!输出指向正确!”工程师惊喜地报告。
目标能量团再次开始扰动、消散。
成功了!而且比上次更稳定!
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因为最关键的部分还没到来——维持。
军洛全身肌肉紧绷,如同雕塑般一动不动。他正在与内心的风暴搏斗。混沌能量的诱惑力超乎想象,它不断试图引诱他的意识沉溺其中,与之同化。他必须时刻保持最高度的清醒和克制,这比忍受纯粹的痛苦更加艰难。
一分钟……两分钟……
目标能量团彻底消散。
“目标清除!维持时间五分十七秒!”鸿宇激动地喊道。
“军洛,可以停止了!慢慢收回意识!”刘颖立刻指示。
军洛缓缓地、极其艰难地开始将意识从混沌场中剥离出来。这个过程同样危险,如同将陷入泥沼的脚慢慢拔出。
终于,生成器关闭。
军洛猛地向后靠在座椅上,大口大口地喘息,仿佛刚刚跑完一场马拉松,浑身都被汗水湿透,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一种跨越极限后的疲惫与成就感的。
“生命体征稳定!精神波动逐渐平复!成功了!军洛官成功了!”刘颖在“远行者号”上长舒一口气,几乎喜极而泣。
机库内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他们终于找到了第二个能够驾驭“混沌之刃”的“手”!
孜婷看着传回的画面,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危机暂时缓解了。
但她也清楚,这只是最低功率的测试。面对真正的“织暗者”,他们需要更强的功率,更持久的维持。军洛能否承受?能否有更多的人学会?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锚点的危机度过了第一关,但更大的挑战,依然悬在前方。他们拥有了武器,拥有了持剑的手,但距离真正走上战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