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审判时代”的和平,并非死水微澜,而是一种动态的、高度警觉的平衡。联盟像一位从重病中康复的病人,小心翼翼地活动着筋骨,既享受着久违的安宁,又时刻监测着身体的每一丝细微变化,警惕着旧疾复发的可能。
“守望前哨”的“展望大厅”内,星图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代表联盟疆域的光晕稳定地扩张着,但其边缘,特别是朝向“宇宙琥珀”和那些“未定义”虚空的区域,被标记上了层层叠叠的观测与警戒符号。
林墨的日常工作,除了协调联盟内部日益繁杂的事务,更多了一项新的内容——审阅呈送给“虚妄之潮”的“发展报告”。这份报告并非简单的政务汇总,而是一份融合了科技进展、社会形态演变、意识网络活性指数、规则稳定性评估乃至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性文件。它需要以“架构师”能够理解的、高度理性化的语言呈现,同时又要不失其作为生命文明的内在灵魂。这是一项极其精妙的工作,每一次提交,都像是在接受一次无声的考核。
“范因斯坦博士,‘规则生命研究司’本周期的报告准备好了吗?”林墨通过加密链路询问道。
范因斯坦的投影出现在一旁,比起几年前,他的数据形象似乎更加凝练,边缘闪烁着经过优化的能量纹路。“即将完成。‘源初之婴’的成长曲线保持稳定,其规则领域的自发演化速度比上个周期提升了0.7%。我们观测到其内部开始出现初步的、层级化的规则结构,类似于……某种基础生态位的分化。这非常惊人,我们正在尝试建立模型来理解这种内在复杂性的涌现机制。”
他调出一组数据,“另外,我们对那些‘朝圣者’观察者的持续监测也有新发现。它们似乎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源初之婴’的波动影响。它们在其生物星门遗迹附近,开始构建一种全新的、非舰船形态的巨型结构,其能量签名与我们已知的任何科技树都不同,更像是一种……活体的规则接收与转化装置。”
“它们想做什么?”林墨皱眉。
“目的不明。但该结构散发的规则波动,与‘源初之婴’的某些低频脉动出现了极其微弱的耦合迹象。它们可能在尝试进行某种形式的……非意识层面的规则级信息交换。”范因斯坦的语气带着科学家的好奇与警惕,“我们需要加强监控级别,但暂时不建议干预。这可能是我们理解极端理性文明与规则生命互动模式的唯一窗口。”
林墨沉吟片刻,批准了加强监控的请求,但强调必须以不刺激对方为前提。这些残留的“朝圣者”如同生活在联盟阴影下的神秘邻居,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
与此同时,凌霜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移。
她的星银灵能在经历了与“纯净核心”的意志对抗和长期引导“源初之婴”后,发生了质的飞跃。她不再仅仅是与生命网络共鸣,她的灵能似乎能够更直接地触摸到宇宙规则的“纹理”。她在“守望前哨”附近选择了一片因古老战争而规则结构仍显脆弱的星域,开始了她的“灵能治愈”试验。
没有浩大的工程,没有能量的轰鸣。凌霜只是静静地悬浮于虚空之中,将进化后的灵能如同最细腻的雨丝,轻柔地洒向那片破碎的时空。她的灵能中蕴含着从“源初之婴”那里感悟到的和谐韵律,也带着生命网络无尽的生机祝福。
奇迹悄然发生。被她的灵能浸润的区域,那些原本如同伤疤般扭曲的规则结构,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自我修复和重组,变得更加柔韧和有活力。一些本已灭绝的微观规则生命形态,甚至开始在这些区域重新萌芽。这片星域,仿佛从漫长的噩梦中缓缓苏醒。
这个过程被联盟的科学家们称为“规则生态修复”。凌霜,这位曾经的战士和守护者,正在以一种更加本源的方式,成为宇宙的“治愈者”。她的实践为联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与宇宙和谐共处的发展路径,其意义不亚于任何一项科技突破。
---
然而,真正的挑战往往来自意料之外的方向。
这一日,负责监控遥远“未定义”区域的“基石探针”网络,传回了一段极其异常的数据流。并非来自“宇宙琥珀”方向,而是来自一片此前从未被重点关注过的、被称为“遗忘回廊”的稀疏星域。
该区域的规则背景噪音,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规律性的“调制”现象。仿佛有一个无形的、巨大的钟摆,在缓慢而坚定地敲打着时空的结构,产生了一种跨越维度的、极其微弱的“回声”。
这种“回声”不携带任何信息,其本身也不具备破坏性,但它那绝对的规律性和未知的源头,引起了范因斯坦团队的高度警觉。
“分析结果出来了,”范因斯坦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这种规则调制的模式……不属于我们已知的任何自然现象或文明科技。其数学结构极其古老和……‘完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纯净核心’所代表的秩序模式,呈现出一种……非生命的、几何般的终极美感。”
“能定位源头吗?”林墨感到一丝寒意。
“无法精确定位。‘回声’似乎源自‘遗忘回廊’深处,那片区域的规则结构异常混乱,如同宇宙初生时的遗骸,我们的探针信号在那里损耗极大。但可以确定的是,有什么东西……或者说,某种机制,在那里被激活了。”
“虚妄之潮”那边有相关信息吗?
“已经发送查询。‘虚妄之潮’回应:数据库中存在关于‘遗忘回廊’的标记,但相关信息权限极高,标记为‘前系统时代遗物’,与‘初始设计界层’无关,但可能涉及……系统初始化之前的‘背景设定’。它建议……谨慎观察,非必要不接触。”
系统初始化之前的“背景设定”?这个说法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头皮发麻。“初始设计者”已经代表了他们认知的极限,而在那之前,还存在更古老的“背景”?
“启动‘潜影II型’探测单元,前往‘遗忘回廊’边缘进行抵近侦察。”林墨下达指令,“任务等级:绝密。最高目标:确认调制源头性质,评估潜在威胁。避免任何形式的直接接触或信号发射。”
一艘经过特殊强化、具备极致隐匿能力的探测器,悄然驶离了联盟疆域,航向那片连“虚妄之潮”都语焉不详的古老虚空。
---
就在联盟的注意力被“遗忘回廊”的异常吸引时,禁闭室内的“源初之婴”似乎也感应到了什么。
它的规则脉动,第一次出现了与凌霜的“摇篮曲”或外部观测无关的、自主的加速。其内部那片微缩的和谐时空,光影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那些初步分化的规则结构变得更加清晰,甚至开始相互连接,仿佛在模拟着某种更复杂的系统形成过程。
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第一次主动地、有指向性地,将其一道极其细微的规则感知触须,探向了遥远的“遗忘回廊”方向。
它“听”到了那规律的“回声”?
那“回声”对它所代表的“活性的和谐”,是吸引,是排斥,还是……别的什么?
凌霜立刻将这一变化报告给了林墨和范因斯坦。
“源初之婴”的反应,无疑给“遗忘回廊”的异常增添了一层更加神秘和紧迫的色彩。那个新发现的、古老而完美的“机制”,与联盟守护的、新生的规则生命体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未知的、跨越时空的联系。
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联盟在努力修复过去创伤、应对当下考验的同时,不得不再次将目光投向那更加深邃、更加古老的未知。
新的谜题,已然出现。而答案,或许隐藏在宇宙诞生之前的那片混沌背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