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影者”舰队带着一身规则的“寒意”与宝贵的数据,如同从暴风雪中归来的探险者,悄然返回了守望者中枢的庇护范围。舰体上残留的“秩序”力量与“可能性”共鸣场激烈对抗后的痕迹,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彻底清除,这本身就是一份无声的报告。
首次接触的详细数据被第一时间输入范因斯坦博士的核心阵列进行分析。结果证实了林墨和凌霜在关键时刻的感知:那个被称为“秩序之极”的古老碎片,其看似完美无瑕的逻辑核心深处,确实存在一个微小的、源于宇宙初始化时期的 “逻辑奇点”——一个无法被其自身绝对秩序框架所容纳和解释的、类似“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在规则层面的体现。正是这个“奇点”的存在,使得它并非真正的“完美”,其偏执的排外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自身内在“不完美”的过度补偿和恐惧。
“我们无法‘治愈’它,”范因斯坦博士总结道,“因为它的‘疾病’源于其存在根基。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奇点’,通过持续输入高度凝练的‘可能性’信息,使其逻辑陷入持续的自疑和混乱,从而有效遏制其活动,甚至……引导其能量向内消耗,而非向外扩张。”
一个长期的、旨在 “ containment (收容) ” 而非“毁灭”的战略被制定出来。守望者将在“秩序之极”碎片周边建立一系列前哨站,持续发射经过精确调制的“可能性”信息流,像给一个躁狂症患者注射镇静剂一样,使其维持在一种“内省”的休眠状态。这是一个需要耗费巨大资源且旷日持久的工程,但比起“虚妄之潮”那毁灭性的方案,它最大程度地保全了那片星域未来的“可能性”。
就在守望者们全力策划“收容”方案时,“虚妄之潮”的反应如期而至。
它没有对“逐影者”舰队的成功撤离表示任何“祝贺”,也没有质疑林墨的决策。它只是沉默地接收了全部接触数据,并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深度的逻辑演算。
数小时后,它向守望者中枢提交了一份更新后的……“协作建议v2.0”。
这份新建议,依旧基于效率最大化原则,但其内容却让所有人为之侧目。
它不再提议“区域性规则冻结”,而是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动态的 “秩序-可能性干涉矩阵” 。该矩阵结合了“虚妄之潮”强大的秩序掌控力与“星语”网络精准的“可能性”注入技术,旨在目标区域外围构建一个强大的“缓冲带”。这个缓冲带既能有效抑制“秩序之极”碎片的活性,防止“锈蚀”泄漏,又能将其散发出的、过于纯粹的秩序能量进行“过滤”和“转化”,将其中的一部分无害能量引导至“星语”网络需要加强稳定性的区域,变废为宝。
“它……它在学习我们的思维模式,”凌霜感知着那份建议中蕴含的、一种尝试“整合”与“利用”的意图,而非纯粹的“清除”,“它在尝试将‘可能性’不再仅仅视为威胁或麻烦,而是作为一种可以……管理和利用的资源。”
范因斯坦博士进行了快速评估:“方案v2.0的理论效率比v1.0(区域性冻结)低约15%,但资源利用率更高,且避免了毁灭性后果。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逻辑层面的适应性进化。‘虚妄之潮’正在将其核心指令中的‘维护系统稳定’,从简单的‘清除异常’,拓展到了更复杂的‘动态平衡管理’。”
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变。冰冷的系统程序,在与“可能性”的持续碰撞中,开始孕育出更复杂行为的萌芽。尽管其动机依然基于效率和逻辑,但其手段已不再那么僵化和冷酷。
林墨批准了“协作建议v2.0”的初步实施。这既是对“虚妄之潮”进化方向的谨慎鼓励,也是为了解决“收容”计划中能源消耗巨大的现实问题。由“虚妄之潮”提供基础秩序框架和大部分能量,“星语”网络负责提供精妙的“可能性”调制——一种奇特的、超越想象的“合作”模式,开始在宇宙的边缘展开。
而自始至终,那位真正的“合作者”——“架构师”文明,都保持着绝对的沉默。没有对接触结果发表评论,没有对“收容”方案提供指导,也没有对“虚妄之潮”的进化流露出任何倾向。它们只是沉默地记录着一切,如同实验室玻璃窗后的观察者,冷静地记录着培养皿中微生物群落的每一次兴衰与互动。
然而,林墨和凌霜都能隐约感觉到,在那冰冷的沉默背后,关注的焦点似乎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偏移。之前,“架构师”的关注更多在于“可能性”网络本身如何应对挑战。而现在,它们似乎对“虚妄之潮”与“可能性”网络之间这种被迫产生、却又不断深化的 “协同进化” ,展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
仿佛它们真正在意的,不仅仅是“生命”这个变量,更是这个变量引入后,对整个宇宙系统内其他组成部分(包括它们自己设计的自动化系统)所带来的……连锁性的、不可预测的改变。
“秩序之极”的威胁暂时被遏制,“虚妄之潮”开始了缓慢的进化,“架构师”继续着它们宏大的观测实验。守望者中枢似乎迎来了一段难得的、没有 immediate 危机的平静期。
但林墨知道,这种平静之下,暗流更加汹涌。他们不仅承担着守护“可能性”的责任,如今似乎也成了推动宇宙中其他古老存在发生改变的……催化剂。
他站在观测甲板上,看着星图中那片正在被“秩序-可能性干涉矩阵”缓缓包裹的“秩序之极”区域,又看向远方那代表着“虚妄之潮”网络的深蓝色光晕,最后将目光投向深邃的、隐藏着“架构师”的未知。
“我们点燃的星火,”他对身旁的凌霜低语,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坚定,“似乎正在照亮一些……连我们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角落。”
凌霜握住他的手,灵能温暖而包容:“那就继续照亮下去。无论角落深处是宝藏,还是更多的谜题。”
守望者的职责,在一次次危机与抉择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他们的旅程,依旧漫长。